一种模块化多极单断点塑壳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57100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块化多极单断点塑壳断路器,主要解决现有单断点塑壳断路器在在使用时存在结构复杂、脱扣能力差及易发生气压炸裂壳体的问题。所述壳体内设有气吹脱扣系统,所述静触头上对应动静触头开闭路径两侧设有产气绝缘板,所述产气绝缘板与静触头配合构成产气增压腔,所述产气增压腔一侧对接有气吹脱扣气流通道,所述气吹脱扣气流通道与气吹脱扣系统相对接。具有脱扣迅速、稳定性好及安全性高的特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块化多极单断点塑壳断路器,主要解决现有单断点塑壳断路器在在使用时存在结构复杂、脱扣能力差及易发生气压炸裂壳体的问题。所述壳体内设有气吹脱扣系统,所述静触头上对应动静触头开闭路径两侧设有产气绝缘板,所述产气绝缘板与静触头配合构成产气增压腔,所述产气增压腔一侧对接有气吹脱扣气流通道,所述气吹脱扣气流通道与气吹脱扣系统相对接。具有脱扣迅速、稳定性好及安全性高的特点。【专利说明】一种模块化多极单断点塑壳断路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尤其是指一种模块化多极单断点塑壳断路器。
技术介绍
在塑壳低压断路器工作过程中,当线路中出现较大的故障短路电流时,在操作机构动作之前,动触头在电动斥力的作用下克服触头压力提前斥开,产生分断电弧。目前,大多数低压塑壳式断路器(单断点)为开放式结构,在短路分断时,动触头在电动斥力的作用下拆开后,产生的大量电弧引导至灭弧室灭弧,以结构简单,经济实惠为广大消费者青睐。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供电容量的不断提高,现有的单断点式塑壳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及脱扣能力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电力需求,现有的开放式结构的脱口机构的脱扣速度过慢,易发生电弧击穿,以及短路时的短路电弧易烧毁断路器及发生电路火灾等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与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化多极单断点塑壳断路器,主要解决现有单断点塑壳断路器在使用时存在结构复杂、脱扣能力差及易发生气压炸裂壳体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块化多极单断点塑壳断路器,包括壳体、静触头、灭弧系统、操作机构以及单断点触头系统,还包括有气吹脱扣系统,所述静触头上对应静触头开闭路径两侧设有产气绝缘板,所述产气绝缘板与静触头配合构成产气增压腔,所述产气增压腔一侧对接有气吹脱扣气流通道,所述气吹脱扣气流通道与气吹脱扣系统相对接。所述产气绝缘板包括对应动触头两侧的左产品绝缘片、右产品绝缘片,以及将它们连接的中产气绝缘片,所述中产气绝缘片上设有倒梯形的倾斜面。所述灭弧系统包括设于静触头上方的灭弧室,所述灭弧室包括依次间隔排列的灭弧栅片,所述灭弧栅片设有与动触头相对应的引弧缺口,所述灭弧栅片下方设有引弧栅片,所述引弧栅片的长度小于灭弧栅片。所述气吹脱扣气流通道一端与产气增压腔相对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单断点触头系统的另一侧,并开设有与气吹脱扣系统对接的释压腔。所述壳体内设有与产气增压腔导通的散压腔,所述散压腔设有与外界相导通的散压口。 所述静触头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单断点触头系统,包括动触头、静触头、转轴、固定轴销及滑动轴销,动触头安装在转轴上,所述转轴设有径向贯穿的型槽孔,固定轴销跨越型槽孔并与转轴的两端相连接,所述动触头伸入型槽孔并与固定轴销相铰接,所述转轴上对应动触头上方设有滑槽,所述滑动轴销跨越型槽孔并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动触头上设有与滑槽相对应的定位槽,所述固定轴销上铰接有扭簧,所述扭簧一端与滑动轴销相连接,另一端与动触头上端定位配合,所述动触头斥开到最大位置时,所述动触头通过定位槽与滑动轴销相卡接。所述静触头呈U形,所述的静触头的U形端设有供动触头穿越的通槽。所述动触头上设有V形卡槽,所述扭簧一端与V形卡槽相卡接实现定位配合。所述转轴一端设有盲孔,对应的另一端设有通孔,所述固定轴销穿过通孔并直通盲孔,所述固定轴销对应通孔一端通过封帽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本技术的一种模块化多极单断点塑壳断路器,在短路电流在流向触头系统时,触头就能够快速斥开并快速增压,从而能够快速提高电弧电压,限制短路电流进一步增大;在触头斥开的瞬间,增压区的气流就能够快速流向气吹脱扣器驱动操作机构动作,其动作速度远远快于后端模块化脱扣器驱动操作机构动作速度,能够有效的降低了产品整个分断时间,限制短路电流中焦耳积分能量;并且通过后端的散压区,能够有效防止过高的气压炸裂壳体现象。具有脱扣迅速、稳定性好及安全性高的特点。【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静触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产气绝缘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灭弧室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图6为图1中单断点触头系统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中单断点触头系统斥开状态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9为图8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0为图6中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单断点触头系统,3-灭弧室,31-灭弧栅片,32-引弧缺口,33-引弧栅片,4-产气绝缘板,41-产气增压腔,42-中产气绝缘片,421-倾斜面,43-左产品绝缘片,44-右产品绝缘片,5-气吹脱扣气流通道,51-释压腔,6-操作机构,7-气吹脱扣系统,8-散压腔,81-散压口,^ -静触头,IP -U形端,12 ^ -通槽,13 ^ -静触点,2 ^ -动触头,21'-定位槽,22 ^ -V形卡槽,3 ^ -型槽孔,3^ -滑槽,V -滑动轴销,41'-封帽,5 ^ -扭簧,6 ^ -固定轴销,7 ^ -转轴,7P -通孔,72 ^ -盲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针对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由图所示,该模块化多极单断点塑壳断路器,包括壳体1、静触头I丨、灭弧系统、操作机构6以及单断点触头系统2,还包括有气吹脱扣系统7,所述静触头I丨上对应动静触头P开闭路径两侧设有产气绝缘板4,所述产气绝缘板4与静触头P配合构成产气增压腔41,所述产气增压腔41 一侧对接有气吹脱扣气流通道5,所述气吹脱扣气流通道5与气吹脱扣系统7相对接,所示产气绝缘板为常规的绝缘塑料结构。当线路中出现短路故障电流时,故障电流流向断路器单断点触头系统,静触头与动触头之间产生了一个向上的电动斥力和一个电动吸力,这时动触头在合成的斥力情况下快速斥开;动触头斥开后产生电弧,电弧在窄缝形的产气增压腔内燃烧四周的产气绝缘板产生气体并快速增压。产气增压腔内的气体在压强的落差下,一部分通过气吹脱扣气流通道吹向气吹脱扣器驱动气吹脱扣系统快速打击操作机构,让操作机构断开动触头。另一部分往上喷射,快速吹动电弧进入灭弧室进行灭弧,在灭弧室进行消融过后的气体通过壳体排气区进行排出。该结构设计,在短路电流在流向触头系统时,触头就能够快速斥开并快速增压,从而能够快速提高电弧电压,限制短路电流进一步增大;在触头斥开的瞬间,增压区的气流就能够快速流向气吹脱扣器驱动操作机构动作,其动作速度远远快于后端模块化脱扣器驱动操作机构动作速度,能够有效的降低了产品整个分断时间,限制短路电流中焦耳积分能量;并且通过后端的散压区,能够有效防止过高的气压炸裂壳体现象。具有脱扣迅速、稳定性好及安全性高的特点。所述产气绝缘板4包括对应动触头2 ’两侧的左产品绝缘片43、右产品绝缘片44,以及将它们连接的中产气绝缘片42,所述中产气绝缘片42上设有倒梯形的倾斜面421。斜坡面结构设计,使产气增压腔容积逐渐扩大,在电弧引燃产气绝缘板产生大量气体时,往上气吹至灭弧室的气压渐变小,压强差引导下,加速气流向上流通速度,提高灭弧效率,防止高压炸裂现象。所述灭弧系统包括设于静触头P上方的灭弧室3,所述灭弧室3包括依次间隔排列的灭弧栅片31,所述灭弧栅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块化多极单断点塑壳断路器,包括壳体(1)、静触头(1')、灭弧系统、操作机构(6)以及单断点触头系统(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气吹脱扣系统(7),所述静触头(1')上对应静触头(1')开闭路径两侧设有产气绝缘板(4),所述产气绝缘板(4)与静触头(1')配合构成产气增压腔(41),所述产气增压腔(41)一侧对接有气吹脱扣气流通道(5),所述气吹脱扣气流通道(5)与气吹脱扣系统(7)相对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夫生徐大胜令狐绍江汪泰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