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闪光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56378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2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交通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闪光灯,包括:壳体和安装于壳体内的灯管,还包括:滑动装配于壳体、且位于闪光灯出光侧的凸透镜,驱动凸透镜相对壳体滑动、以调节凸透镜与灯管之间距离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壳体以及所述凸透镜连接。当灯管闪光时,灯管发出的直射光线照射在凸透镜朝向灯管的一面,这些直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形成一个补光区域,由于调节机构可以驱动凸透镜相对壳体滑动、以调节凸透镜与灯管之间距离,因此,可以根据道路的需要,通过调节机构调节凸透镜与灯管之间的距离,使得灯管发出的光线落到凸透镜朝向灯管一侧的不同位置,进而可以调节灯管发出的光线透过凸透镜后形成的补光区域的大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智能交通设备
,公开了一种闪光灯,包括:壳体和安装于壳体内的灯管,还包括:滑动装配于壳体、且位于闪光灯出光侧的凸透镜,驱动凸透镜相对壳体滑动、以调节凸透镜与灯管之间距离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壳体以及所述凸透镜连接。当灯管闪光时,灯管发出的直射光线照射在凸透镜朝向灯管的一面,这些直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形成一个补光区域,由于调节机构可以驱动凸透镜相对壳体滑动、以调节凸透镜与灯管之间距离,因此,可以根据道路的需要,通过调节机构调节凸透镜与灯管之间的距离,使得灯管发出的光线落到凸透镜朝向灯管一侧的不同位置,进而可以调节灯管发出的光线透过凸透镜后形成的补光区域的大小。【专利说明】一种闪光灯
本技术涉及智能交通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闪光灯。
技术介绍
在智能交通行业中,目前配合智能化相机用于补光的氙气闪光灯都不能改变补光区域的大小,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个道路的情况不同,需要的闪光灯也不同,那么就会导致需要的闪光灯种类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设备的生产厂商而言需要设计更多的设备种类;对于用户而言,选择时需要区分不同种类的应用环境;对于系统集成商而言,需要解决这不同的补光设备对环境的适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闪光灯,可以改变补光区域的大小,进而能够满足不同道路的需要。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闪光灯,包括:壳体和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灯管,还包括:滑动装配于所述壳体、且位于所述闪光灯出光侧的凸透镜;驱动所述凸透镜相对所述壳体滑动、以调节所述凸透镜与所述灯管之间距离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壳体以及所述凸透镜连接。本技术提供的闪光灯,凸透镜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可以将灯管向前打出的光线聚拢,当灯管闪光时,灯管发出的直射光线照射在凸透镜朝向灯管的一面,这些直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形成一个补光区域,由于调节机构可以驱动凸透镜相对壳体滑动、以调节凸透镜与灯管之间距离,因此,可以根据道路的需要,通过调节机构调节凸透镜与灯管之间的距离,使得灯管发出的光线落到凸透镜朝向灯管一侧的不同位置,进而可以调节灯管发出的光线透过凸透镜后形成的补光区域的大小。所以,本技术提供的闪光灯,可以改变补光区域的大小,进而能够满足不同道路的需要。另外,由于凸透镜有聚光的作用,使得在非补光区域的行人或车辆不会出现视觉上的干扰,所以,本技术提供的闪光灯能够有效的控制光污染。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闪光灯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反光杯,所述灯管位于所述反光杯内。由于该闪光灯包括凸透镜和反光杯,反光杯可以有效的将灯管向后反射的光反射出去;凸透镜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可以将灯管向前打出的光线以及通过凸透镜反射的光线聚拢,使得在非补光区域的行人或车辆不会出现视觉上的干扰,因此,这种闪光灯既可以提高光的利用效率,又可以减少光污染现象的发生。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光杯具有椭圆体结构。通过反光杯的反射面的弧度的不同可以大致控制光照的范围,而椭圆形的反光杯对光的利用效果更好些。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闪光灯还包括: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内壳,所述凸透镜安装于所述内壳背离所述灯管的一端。通过内壳的滑动,从而可调节凸透镜与灯管之间的距离。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机构具体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面与所述内壳的外侧面之间、沿平行于所述凸透镜的主光轴方向导向的导向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背离所述灯管一端的第一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一齿轮传动连接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上设有滑钉,所述内壳上设有从一端向另一端延伸、且与所述滑钉滑动配合的螺旋形滑槽。第二齿轮旋转,会带动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带动滑钉旋转,滑钉在滑槽内移动,进而带动内壳移动,由于有导向机构的存在,限制了内壳只能沿着导向机构的导向方向移动,而不能旋转,因此,滑钉将沿着螺旋形滑槽移动,进而带动内壳前后移动,也就调节了凸透镜与灯管之间的距离。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机构为相互滑动配合的滑轮和滑轨。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闪光灯还包括:与所述第二齿轮同轴固定的调节旋钮,方便调节凸透镜与灯管之间的距离。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机构具体包括:设置于所述内壳外的齿轮以及与所述齿轮传动连接的齿条,且所述齿条沿平行于所述凸透镜的主光轴方向延伸。齿轮沿着齿条滑动,实现内壳的前后移动,也就调节了凸透镜与灯管之间的距离。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灯管为氙气灯管。【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闪光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a和图2b为本技术提供的闪光灯中凸透镜聚光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闪光灯中凸透镜内壳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驱动电路2-灯管3-反光杯4-凸透镜41-主光轴5_内壳6_壳体7-第一齿轮71-滑钉72-螺旋形滑槽8-第二齿轮9-调节旋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专利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图2a和图2b,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闪光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a和图2b为本技术提供的闪光灯中凸透镜聚光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闪光灯包括:壳体6和安装于壳体6内的灯管,还包括:滑动装配于壳体6、且位于闪光灯出光侧的凸透镜4 ;驱动凸透镜4相对壳体6滑动、以调节凸透镜4与灯管之间距离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与壳体6以及凸透镜4连接。如图2a和图2b所示,本技术提供的闪光灯,凸透镜4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可以将灯管2向前打出的光线聚拢,当灯管2在驱动电路I的驱动下闪光时,灯管2发出的直射光线照射在凸透镜4朝向灯管2的一面,这些直射光线通过凸透镜4后形成一个补光区域,由于调节机构可以驱动凸透镜4相对壳体6滑动、以及凸透镜4与灯管2之间的距离,因此,通过比较图2a和图2b可知:可以根据道路的需要,通过调节机构调节凸透镜4与灯管2之间的距离,使得灯管2发出的光线落到凸透镜4朝向灯管一侧的不同位置,进而可以调节灯管2发出的光线透过凸透镜4后形成的补光区域的大小。所以,本技术提供的闪光灯,可以改变补光区域的大小,进而能够满足不同道路的需要。另外,由于凸透镜4有聚光的作用,使得在非补光区域的行人或车辆不会出现视觉上的干扰,所以,本技术提供的闪光灯能够有效的控制光污染。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2a和图2b,上述闪光灯还包括:安装于壳体6的反光杯3,灯管2位于反光杯3内。由于该闪光灯包括凸透镜4和反光杯3,灯管2位于反光杯3内,反光杯3可以有效的将灯管2向后反射的光反射出去与直射光线共同照射在凸透镜4朝向灯管2的一面;凸透镜4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可以将灯管2向前打出的光线聚拢,使得在非补光区域的行人或车辆不会出现视觉上的干扰,因此,这种闪光灯既可以提高光的利用效率,又可以减少光污染现象的发生。通过反光杯的反射面的弧度的不同可以大致控制光照的范围,而椭圆形的反光杯对光的利用效果更好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闪光灯,包括:壳体和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灯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动装配于所述壳体、且位于所述闪光灯出光侧的凸透镜;驱动所述凸透镜相对所述壳体滑动、以调节所述凸透镜与所述灯管之间距离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壳体以及所述凸透镜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文峰沈健健李舒矛许炜张兴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