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透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56330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2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装置具备第一型和第二型透镜,在全部透镜是由具有初始透射率特性的初始材料形成的透镜来构成时,在图像成像面的周边部的光透射率高于中心部的情况下,第一型透镜由通过对初始材料、或初始材料与原材料的混合物进行熔化、成型而得到的、蓝色波长域的第一波长的透射率比蓝色波长域以外的可见光波长域的第二波长的透射率更大程度地降低的再生材料来形成,且在图像成像面的周边部的光透射率低于中心部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型透镜是由通过对初始材料、或初始材料与原材料的混合物进行熔化、成型而得到的、蓝色波长域的第一波长的透射率比蓝色波长域以外的可见光波长域的第二波长的透射率更大程度地降低的再生材料来形成。(*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的摄像透镜装置具备第一型和第二型透镜,在全部透镜是由具有初始透射率特性的初始材料形成的透镜来构成时,在图像成像面的周边部的光透射率高于中心部的情况下,第一型透镜由通过对初始材料、或初始材料与原材料的混合物进行熔化、成型而得到的、蓝色波长域的第一波长的透射率比蓝色波长域以外的可见光波长域的第二波长的透射率更大程度地降低的再生材料来形成,且在图像成像面的周边部的光透射率低于中心部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型透镜是由通过对初始材料、或初始材料与原材料的混合物进行熔化、成型而得到的、蓝色波长域的第一波长的透射率比蓝色波长域以外的可见光波长域的第二波长的透射率更大程度地降低的再生材料来形成。【专利说明】摄像透镜装置
本技术涉及具有多个摄像透镜的摄像透镜装置。尤其涉及对摄像透镜利用劣化后的树脂的摄像透镜装置。
技术介绍
用在摄像透镜的塑料透镜材料由于保管/成型温度、成型时间、成型设备的滞留时间、氧浓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发生氧化劣化。图10是对比地表示E48R树脂(日本瑞翁(ZEON)制2mm厚)的有无劣化的透射率的变化的图。图11是对比地表示APEL5014DP树脂(三井化学制2mm厚)的有无劣化的透射率的变化的图。图12是对比地表示0KP4HT树月旨(日本瑞翁(ZEON)制2mm厚)的有无劣化的透射率的变化的图。根据图10、11、12可知:在树脂发生劣化后的情况下,透射率降低。具体而言,塑料透镜材料在一次氧化后,只要不再合成则不能复原,一般而言,透射率,尤其是400nm?500nm的蓝色波长域的透射率将降低,外观上变黄。因此,以前将上述变黄后的透镜材料用于透射率降低不成问题的低像素透镜、或用在摄像以外的用途、或用在与新的树脂进行混合来降低对透射率的影响等的方法中。但是,近年来,随着摄像透镜的高像素化发展,氧化劣化后的透镜材料易发生余留,从环境保护的观点也想有效地使用氧化劣化后的树脂的活动变得盛行。尤其在是射出成型的情况下,在称为浇口、注入口的与成型品无关的部分在树脂总量中所占的比率较高,不得不将大量的氧化劣化后的树脂丢弃。另一方面,即使全部利用初始材料,也由于材料自身的吸收特性存在有在图像周边产生色斑的情况。尤其是初始材料,在使用透射率低的树脂或使用厚度非均衡比较大的透镜形状的情况下,也存在全部透镜即使使用初始材料也产生色斑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的问题点而开发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对摄像透镜使用氧化劣化后的树脂(以下,称为再生材料)也能够降低因透镜材料透射率所引起的图像色斑的摄像透镜装置。(I)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所涉及的摄像透镜装置使入射至透镜的光在图像成像面进行成像,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型透镜,其具有随着在图像成像面进行成像的光的成像位置从所述图像成像面的中心移向周边,该光透过透镜内的光路的长度单调地增加的形状;和第二型透镜,其具有随着在图像成像面进行成像的光的成像位置从所述图像成像面的中心移向周边,该光透过透镜内的光路的长度单调地减少的形状,在全部的透镜由具有初始透射率特性的初始材料形成的透镜来构成时,在图像成像面的周边部处的光透射率高于图像成像面的中心部处的光透射率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型透镜是由通过对具有初始透射率特性的初始材料、或初始材料与原材料的混合物进行熔化、成型而得到的、蓝色波长域的第一波长的透射率比蓝色波长域以外的可见光波长域的第二波长的透射率更大程度地降低的再生材料来形成,在全部的透镜由具有初始透射率特性的初始材料形成的透镜来构成时,在图像成像面的周边部处的光透射率低于图像成像面的中心部处的光透射率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型透镜是由通过对具有初始透射率特性的初始材料、或初始材料与原材料的混合物进行熔化、成型而得到的、蓝色波长域的第一波长的透射率比蓝色波长域以外的可见光波长域的第二波长的透射率更大程度地降低的再生材料来形成。在此,初始透射率特性是指,将原材料进行初次熔化、成型而得到的透镜所具有的透射率特性,例如,蓝色波长域(例如波长:400nm)的透射率为红色波长域(例如波长:650nm)的透射率的90%以上。其中,所获得的透射率中不含因表面反射所引起的透射率降低。初始材料是具有透镜的初始透射率特性值的材料,再生材料是将由初始材料成型的透镜、浇口、注入口等进行熔化后再次成型得到的透镜材料。蓝色波长域的透射率的降低程度比其他的波长域的透射率的降低程度大。另外,关于再生材料的特性,例如,蓝色波长域(例如波长:400nm)的透射率比初始透射率特性的值要降低5%以上,红色波长域的透射率相对于初始透射率特性的值几乎不发生降低。另外,其他诸如屈折率、阿贝数等的光学特性与初始材料大致相同。另外,关于原材料,利用透镜成型用的树脂,通常以颗粒所供给的树脂。初始材料是对原材料进行I次熔化、成型来形成的。根据上述的构成,本技术的摄像透镜装置由多个透镜构成,各透镜由于其形状,存在有透射至图像成像面(摄像传感器所配置的面)的中心位置的光在透镜内透射的长度比透射至图像成像面的周边位置的光在透镜内所透射的长度变长或变短或者长度发生增减的透镜。透镜内所透射的长度越长则光吸收量变多,因此,光的到达量变少,相反光的到达量变多。本技术中,在即使将全部的摄像透镜以初始材料来构成也会产生色斑的情况下,为了降低其色斑,将光的成像位置随着从图像成像面的中心部移向周边部而光的到达量变小的透镜(第一型透镜)以及到达量变大的透镜(第二型透镜)以再生材料来形成。由此,本技术在图像成像面的周边部处的光透射率比图像成像面的中心部处的光透射率高的情况下,利用周边光量降低的透镜(第一型透镜),且在图像成像面的周边部处的光透射率低于图像成像面的中心部处的光透射率的情况下,利用周边光量上升的透镜(第二型透镜),由此,能够改善图像内的色斑。( 2 )另外,本技术的摄像透镜装置中,所述初始材料优选是对原材料仅进行一次熔化、成型得到的。(3)另外,本技术的摄像透镜装置中,所述再生材料优选是仅对所述初始材料进行熔化、成型得到的。本技术中,将仅对初始材料进行熔化、成型得到的再生材料称为第一再生材料。(4)另外,本技术的摄像透镜装置中,所述再生材料优选是对所述初始材料与原材料的混合物进行熔化、成型得到的。本技术中,将对初始材料与原材料的混合物进行熔化、成型得到的再生材料称为第二再生材料。另外,有时将第一再生材料和第二再生材料统称为再生材料。根据上述的构成,通过使用混合材料,能够易于透射率的调整,能够高精度地控制色斑。(5)另外,本技术的摄像透镜装置中,所述再生材料优选是芳香族高分子树脂。根据上述构成,再生材料是芳香族高分子树脂。消除颜色中所使用的高折射率材料主要是分子量高的芳香族高分子树脂,因此,由于紫外线、氧、温度而发生劣化,透射率易于降低。由此,能对高折射率材料使用再生材料则将能够减少透镜材料的浪费。(6)另外,本技术的摄像透镜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二型透镜中利用的所述再生材料的透射率比所述第一型透镜中利用的所述再生材料的透射率小。(7)另外,本技术的摄像透镜装置优选具备4个透镜,从物体侧至像侧依次具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所述第一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摄像透镜装置,其使入射至透镜的光在图像成像面进行成像,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型透镜,其具有随着在图像成像面进行成像的光的成像位置从所述图像成像面的中心移向周边,该光透过透镜内的光路的长度单调地增加的形状;和?第二型透镜,其具有随着在图像成像面进行成像的光的成像位置从所述图像成像面的中心移向周边,该光透过透镜内的光路的长度单调地减少的形状,?在全部的透镜由具有初始透射率特性的初始材料形成的透镜来构成时,在图像成像面的周边部处的光透射率高于图像成像面的中心部处的光透射率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型透镜是由通过对具有初始透射率特性的初始材料进行熔化、成型而得到的、蓝色波长域的第一波长的透射率比蓝色波长域以外的可见光波长域的第二波长的透射率更大程度地降低的再生材料来形成的,?在全部的透镜由具有初始透射率特性的初始材料形成的透镜来构成时,在图像成像面的周边部处的光透射率低于图像成像面的中心部处的光透射率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型透镜是由通过对具有初始透射率特性的初始材料进行熔化、成型而得到的、蓝色波长域的第一波长的透射率比蓝色波长域以外的可见光波长域的第二波长的透射率更大程度地降低的再生材料来形成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川洋平前纳良昭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三洋光部品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