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管形灯及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55152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1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使放射光的光色变化的直管形灯及照明装置。直管形灯(13)具备至少一部分具有透光性的直管形的罩。在罩的一端及另一端分别安装具有一对灯销(32)的一对灯头(22a、22b)。在罩内配置具有第1发光电路(26a)及第2发光电路(26b)的发光单元(21)。第1发光电路(26a)连接于一端的第1灯头(22a)的灯销(32),并具有发出第1光色的光的第1发光元件(27a)。第2发光电路(26b)以与第1发光电路(26a)绝缘的状态设置,且连接在另一端的第2灯头(22b)的灯销(32),并具有发出与第1光色不同的第2光色的光的第2发光元件(27b)。(*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能使放射光的光色变化的直管形灯及照明装置。直管形灯(13)具备至少一部分具有透光性的直管形的罩。在罩的一端及另一端分别安装具有一对灯销(32)的一对灯头(22a、22b)。在罩内配置具有第1发光电路(26a)及第2发光电路(26b)的发光单元(21)。第1发光电路(26a)连接于一端的第1灯头(22a)的灯销(32),并具有发出第1光色的光的第1发光元件(27a)。第2发光电路(26b)以与第1发光电路(26a)绝缘的状态设置,且连接在另一端的第2灯头(22b)的灯销(32),并具有发出与第1光色不同的第2光色的光的第2发光元件(27b)。【专利说明】直管形灯及照明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使用发光元件的直管形灯及使用该直管形灯的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有一种以日本灯泡工业会规格JEL801“带L形灯头的直管形LED灯系统”为基础的直管形灯。该直管形灯如下构成,在直管形罩内收容有具有多个发光元件的发光单元,在罩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灯头。在一端的灯头突设有与发光单元连接的一对L形灯销。而且,通过一对灯销对发光单元供给直流电力,从而使多个发光元件发光,该光透过罩放射到照明空间。从直管形灯放射出的光的光色为预先任意设定的恒定光色。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84323号公报在以往的直管形灯中,无法使放射光的光色任意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放射光的光色变化的直管形灯及照明装置。本技术的直管形灯具备至少一部分具有透光性的罩。在罩的一端及另一端分别安装有具有一对灯销的一对灯头。在罩内配置有具有第I发光电路及第2发光电路的发光单元。第I发光电路与一端的第I灯头的灯销连接,且具有发出第I光色的光的第I发光元件。第2发光电路以与第I发光电路绝缘的状态设置,且与另一端的第2灯头的灯销连接,并且具有发出与第I光色不同的第2光色的光的第2发光元件。此外,对于上述直管形灯,所述发光单元中,沿着直管形罩具有长条状的基板,并且沿着与基板长边方向交叉的一侧形成有第I发光电路,沿着另一侧形成有第2发光电路,在第I发光电路与第2发光电路之间形成有预定的绝缘距离。此外,本技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具备上述的直管形灯;一对灯座,分别装配直管形灯的两端的各灯头;点灯装置,具有从各灯座分别向直管形灯的各发光电路供给电力的双系统输出电路。采用本技术,通过从两端的灯头向发出不同光色的光的第I发光电路及第2发光电路供给电力,能够使从直管形灯放射的光的光色变化。【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直管形灯内部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第I实施方式的直管形灯的立体图。图3是第I实施方式的直管形灯的点灯装置的电路图。图4是使用了第I实施方式的直管形灯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将第I实施方式的直管形灯的光通量设为恒定并改变第I发光元件和第2发光元件的调光比时的第I色温度的光与第2色温度的光的光输出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6是表示在改变第I实施方式的直管形灯的第I发光元件和第2发光元件的调光比时的第I色温度的光和第2色温度的光的光输出与合成光的光输出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发光单元的主视图。图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点灯装置的电路图。图中:11_照明装置,13-直管形灯,14a-作为灯座的第I灯座,14b-作为灯座的第2灯座,15-点灯装置,20-罩,21-发光单元,22a-作为灯头的第I灯头,22b-作为灯头的第2灯头,25-基板,26a-第I发光电路,26b-第2发光电路,27a-第I发光元件,27b-第2发光兀件,32-灯销,41a-作为输出电路的第I输出电路,41b-作为输出电路的第2输出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至图6对第I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4中,照明装置11为例如双灯用的埋入式照明器具。照明装置11具备长条状的器具主体12、配置在该器具主体12内的直管形灯13、及与器具主体12的两端对置配置而安装直管形灯13的两端的作为灯座的第I灯座14a及第2灯座14b、向直管形灯13供给电力而使其点灯的点灯装置15。接着,如图1及图2所示,直管形灯13具备直管形且圆筒状的罩20、收容于该罩20内的发光单元21、及分别配设于罩20的一端及另一端的作为灯头的第I灯头22a及第2灯头22b。罩20至少在光照射方向上具有透光性,并且具有光扩散性,使多个色温度的光的混色变得良好。发光单元21在沿罩20的长边方向具有长条的基板25,在该基板25的一个主面即安装面上以相互绝缘的状态形成有第I发光电路26a和第2发光电路26b。多个第I发光元件27a和多个第2发光元件27b构成为,作为整体分别放射不同的光色,例如放射相互不同的色温度的光。第I发光电路26a具有:多个第I发光兀件27a,该第I发光兀件在基板25的安装面上沿该基板25的长边方向以预定间隔安装且发出第I色温度的光;第I配线部28a,其形成在基板25的安装面上,将多个第I发光元件27a串联连接。第2发光电路26b具有多个第2发光兀件27b,该第2发光兀件在基板25的安装面上沿该基板25的长边方向以预定间隔安装且发出与第I色温度不同的第2色温度的光;及第2配线部28b,形成在基板25的安装面上,将多个第2发光元件27b串联连接。例如,第2色温度比第I色温度高,或者比第I色温度低。发光元件27a、27b中包括例如LED元件或EL元件等。如果采用LED元件,则例如使用表面安装型SMD(Surface Mount Device)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板25的短边方向的中间区域,沿着基板25的长边方向,第I发光兀件27a和第2发光兀件27b每隔一个交替地排成I列,而在基板25的短边方向的一侧配设有第I配线部28a,另一侧配设有第2配线部28b。根据该结构,能确保第I发光电路26a和第2发光电路26b之间的绝缘状态。而且,灯头22a、22b形成为相同结构。在灯头22a、22b的端面,突出有一对灯销32。一对灯销32由截面形状为四边形的平金属板形成,具有沿着直管形灯13的长边方向突出的脚部33、及从这些脚部33的前端以相对于另一侧脚部33相互离开的方式向外侧方向突出的弯曲部34,并弯曲形成L形。另外,直管形灯13两端的灯头22a、22b的一对灯销32平行地突出设置,与上述一对灯销32排列的方向平行的面和发光单元21的基板25平行设置。而且,第I灯头22a的一对灯销32和第2灯头22b的一对灯销32相互绝缘,因而仅给第I灯头22a或第2灯头22b中的任意一方供给电力而另一方不会导通。因此,在将一侧例如第I灯头22a安装在第I灯座14a的状态下,即使触摸第2灯头22b也不会触电,能够确保安全性。 而且,第I灯头22a的一对灯销32和第I发光电路26a的两端部通过第I 二极管电桥37a电性连接。第2灯头22b的一对灯销32和第2发光电路26b的两端部通过第2二极管电桥37b电性连接。另外,灯座14a、14b形成为相同结构,并且构成为分别安装直管形灯13的灯头22a、22b,在电性连接的同时机械性地予以保持。而且,可以在灯座14a、14b及灯头22a、22b上设置安装错误防止结构,以便在安装直管形灯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管形灯,其特征在于,具备:直管形罩,其至少一部分具有透光性;一对灯头,其具有一对灯销,分别安装于罩的一端及另一端;发光单元,其配置于罩内,并且具备第1发光电路及与该第1发光电路绝缘的第2发光电路,所述第1发光电路与一端的灯头的灯销连接且具有发出第1光色的光的第1发光元件,所述第2发光电路与另一端的灯头的灯销连接且具有发出与第1光色不同的第2光色的光的第2发光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水惠一丸山辰雄鹿仓智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