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锁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54117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锁体,包括:锁体壳及安装在锁体壳内部的上锁舌、中锁舌、锁芯孔、把手孔、驱动机构、上锁舌和中锁舌驱动机构、上锁舌驱动片、上锁舌开启片、上锁舌引导装置,其中:上锁舌、中锁舌、锁芯、把手孔在锁体壳内从上到下依次放置,驱动机构与把手孔内的把手相连,驱动机构驱动上锁舌和中锁舌驱动机构,上锁舌和中锁舌驱动机构在锁心孔内的锁芯或把手孔内的把手驱动下驱动上锁舌或中锁舌锁芯独立通过上锁舌驱动片、上锁舌开启片、上锁舌引导装置驱动上锁舌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把手孔的位置下移,并整体优化结构,使得外观更为美观,锁体内部传动结构更为合理,并绝对避免锁芯被卡死情况出现。(*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锁体,包括:锁体壳及安装在锁体壳内部的上锁舌、中锁舌、锁芯孔、把手孔、驱动机构、上锁舌和中锁舌驱动机构、上锁舌驱动片、上锁舌开启片、上锁舌引导装置,其中:上锁舌、中锁舌、锁芯、把手孔在锁体壳内从上到下依次放置,驱动机构与把手孔内的把手相连,驱动机构驱动上锁舌和中锁舌驱动机构,上锁舌和中锁舌驱动机构在锁心孔内的锁芯或把手孔内的把手驱动下驱动上锁舌或中锁舌锁芯独立通过上锁舌驱动片、上锁舌开启片、上锁舌引导装置驱动上锁舌运动。本技术通过将把手孔的位置下移,并整体优化结构,使得外观更为美观,锁体内部传动结构更为合理,并绝对避免锁芯被卡死情况出现。【专利说明】电子锁体
本技术涉及锁,具体地,涉及电子锁体。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电子锁,对结构布局合理、外形美观、使用方便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市面上锁体的结构设计及整体布局为:面板上锁舌的位置从上到下,依次排列顺序——上锁舌、中锁舌、反锁舌,锁体正面功能孔的位置从上到下,依次排列顺序——把手孔、锁芯孔、反锁旋钮孔。这样,就出现了锁体上的正面功能孔的位置,与锁壳上一般最佳排列顺序的要求相矛盾了。由于锁体内部结构的需要及锁体整体尺寸的限制,锁体上面把手孔的位置一直偏上。而为了使得电子锁体结构设计及整体布局更为人性化,需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锁前壳从上到下,依次排列顺序是——按键、指纹采集头窗ロ、把手。将把手的位置设置于锁壳的下方,这样,方便用户操作和使用;第二、锁后壳的结构设计及整体布局的一般规律是:从上到下,依次排列顺序是——液晶屏、后操作按键、电池盒、把手,并且,锁的前売与后壳把手在同一水平线上,前后相对应。这样,同样是为了方便用户的操作和使用。第三、锁芯位置设定:锁芯如果放在把手下方,锁壳的长度就要増加50mm以上,空间才够用,只有将锁芯放在把手与指纹采集头窗ロ的中间,锁壳的长度空间利用率才能达到最佳,通过通过上述位置改变,可以将把手的位置放置于锁壳整体部位的下方黄金分割处,使得整个锁体更具美感。但上述第三点一直是行业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原因是:①把手既要开启中锁舌,又要开启上锁舌,而把手如果太偏下,离上锁舌距离就太远,距离可以达到IOOmm以上。这给把手直接控制上锁舌,増加了难度。②锁芯位于把手与上锁舌之间,并且,贯穿锁体,将把手与上锁舌隔离开了,这给把手直接控制上锁舌的难度更进ー步増加了。而这一点正是本专利申请所重点要实现的技术目的,真正解决了现有锁体中把手孔的位置一直偏上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ー种电子锁体,解决了现有锁体中把手孔的位置一直偏上的问题,并通过巧妙结构设计进ー步优化了电子锁体的结构,使得使用更为方便,性能更优,外形更为美观。根据本技术的ー个方面,ー种电子锁体,包括:锁体壳及安装在锁体壳内部的上锁舌、中锁舌、锁芯孔、把手孔、驱动机构、上锁舌和中锁舌驱动机构、上锁舌驱动片、上锁舌开启片、上锁舌引导装置,其中:上锁舌、中锁舌、锁芯、把手孔在锁体壳内从上到下依次放置,驱动机构与把手孔内的把手相连,驱动机构驱动上锁舌和中锁舌驱动机构,上锁舌和中锁舌驱动机构在锁心孔内的锁芯或把手孔内的把手驱动下驱动上锁舌或中锁舌,锁芯独立通过上锁舌驱动片、上锁舌开启片、上锁舌引导装置驱动上锁舌运动。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为连杆式驱动机构,包括:开门连杆启动片、开锁连杆连接片、开门连杆,开门连杆启动片、开锁连杆连接片、开门连杆之间依次铆接,开门连杆启动片与把手孔内的把手装置或电子锁体内的档位器装置相连相连,开门连杆与上锁舌和中锁舌驱动机构中的开锁启动垫片相连。优选的,所述上锁舌和中锁舌驱动机构,包括:主齿轮、开锁启动垫片、开门启动器,开锁启动垫片的一端设置有开门连杆传动铆柱,开门连杆传动铆柱与驱动机构中的开门连杆相连,开锁启动垫片中设置有开锁启动垫片圆形定位孔,开锁启动垫片圆形定位孔套接在开门启动器的圆形台阶上,开锁启动垫片圆形定位孔上设置有开锁启动垫片扇形归位槽,开门启动器的圆形台阶上设置有开门启动器开关门拨档,该开关门启动器开关拨档与开锁启动垫片扇形归位导向槽相配合,开锁启动垫片上设置有开锁启动垫片铆柱,上锁舌开启片上设置有上锁舌开启片归位及开上锁舌的导向槽,开锁启动片铆柱在上锁舌开启片上的导向槽内滑动,开锁启动垫片扇形归位导向槽、开锁启动垫片铆柱、上锁舌开启片归位及开上锁舌的导向槽、开门启动器开关门拨档的结构配合用于把手单独开启上锁舌以及把手归位,开门启动器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开门启动器扇形连接齿,主齿轮的一侧设置有与开门启动器扇形连接齿相配合的主齿轮归位齿,开门启动器运动时通过开门启动器扇形连接齿驱动主齿轮,主齿轮再驱动中锁舌。优选的,所述开锁启动垫片扇形归位槽、开锁启动垫片铆柱、上锁舌开启片归位及开上锁舌的导向槽、开门启动器开关门拨档,4个结构相互之间的配合需满足下述条件:当通过把手孔内的把手装置、驱动机构完全打开上锁舌时,开锁启动垫片铆柱位于上锁舌开启片归位及开上锁舌的导向槽最上部,与此同时开门启动器开关门拨档位于开锁启动垫片扇形归位槽的最下部,从而实现此过程中把手孔内的把手装置仅驱动上锁舌,开门启动器保持不动,把手孔内的把手装置不会驱动中锁舌,同时通过上述结构实现当驱动好上锁舌后,把手归位时驱动机构驱动开锁启动垫片铆柱在上锁舌开启片归位及开上锁舌的导向槽内有回程空间,把手归位时不会带动其他部件动作。优选的,所述开门启动器,其底部一侧设置的开门启动器扇形连接齿为3个,主齿轮上与开门启动器扇形连接齿配合的主齿轮归位齿也为三个,开门启动器通过开门启动器扇形连接齿驱动主齿轮,实现仅需把手的小幅度转动完成中锁舌的常规行程。优选的,所述主齿轮,其与锁芯孔内锁芯相对应的一侧面,依次设置有:主齿轮上锁芯拨档开启上锁舌避空凹槽、主齿轮上防止锁芯拨档卡死的斜边、主齿轮上锁芯拨档上锁齿、主齿轮上锁芯拨档开锁齿,所述主齿轮上防止锁芯拨档卡死的斜边为连贯的斜面,该斜面优选为外凸的连贯斜面,避免在锁芯拨档、把手转动情况下锁芯被卡死的情况出现。优选的,所述主齿轮,其通过中锁舌归位簧片实现归位,所述中锁舌归位簧片为L型簧片,包括活动脚、定位脚,活动脚与定位脚之间圆弧形过渡,活动脚与主齿轮归位齿相配合,定位脚被锁体壳的中锁舌归位簧片卡钩固定于锁体壳内,通过对定位脚的固定,可以使得活动脚不受任何影响,从而保证中锁舌归位簧片的弹性不受任何影响。优选的,所述中锁舌,其后端部分设置有中锁舌横向运动导向槽,中间部分设置有中锁舌横向运动的异形归位槽、中锁舌上楔形片定位凸台、中锁舌上楔形片归位弹簧定位槽、中锁舌上地钩推动柱。优选的,所述上锁舌开启片,具有下述三部分结构特征:其与锁芯孔内的锁芯相配合的端部为上锁舌开启片上锁芯开启弯钩,形成竖向弯钩结构,其与可以使得该端部有与锁芯更大接触部位;其与上锁舌引导装置相配合的端部为上锁舌开启片上梯形弯钩,形成梯形弯钩结构,形成上锁舌开启片驱动上锁舌引导装置的平滑过渡,避免上锁舌开启片与上锁舌引导装置发生卡接;其位于上锁舌导向轴上方的部分为上锁舌开启片上避空圆弧46,形成凸圆弧形状,通过上凸圆弧形状避免与上锁舌之间发生摩擦。优选的,所述上锁舌引导装置,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锁体壳及安装在锁体壳内部的上锁舌、中锁舌、锁芯孔、把手孔、驱动机构、上锁舌和中锁舌驱动机构、上锁舌驱动片、上锁舌开启片、上锁舌引导装置,其中:上锁舌、中锁舌、锁芯、把手孔在锁体壳内从上到下依次放置,驱动机构与把手孔内的把手相连,驱动机构驱动上锁舌和中锁舌驱动机构,上锁舌和中锁舌驱动机构在锁心孔内的锁芯或把手孔内的把手驱动下驱动上锁舌或中锁舌锁芯独立通过上锁舌驱动片、上锁舌开启片、上锁舌引导装置驱动上锁舌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云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威士迪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