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分离闪蒸脱气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53218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液分离闪蒸脱气罐,它主要由进料塔体、涤气器和卧式储液罐构成,所述进料塔体的顶部设有进料口,进料塔体中设有进料分布器、气液分离段和塔盘,所述进料分布器设在气液分离段的上方,进料塔体设在卧式储液罐的顶部并与之相通,卧式储液罐的底部设有排液口,所述卧式储液罐的顶部设有所述涤气器并与之相通,所述涤气器上设有排气口,中设有液滴沉降段和捕雾器,所述捕雾器设在液滴沉降段的上方。由于采用上述气液分离的结构形式,比传统的相同规格的气液分离脱气塔的高度降低了2.5米以上,并取得更好的脱气、防泡沫和防液泛的效果;采用卧式储液罐更有利于气液的分离,具有极佳的脱气性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气液分离闪蒸脱气罐,它主要由进料塔体、涤气器和卧式储液罐构成,所述进料塔体的顶部设有进料口,进料塔体中设有进料分布器、气液分离段和塔盘,所述进料分布器设在气液分离段的上方,进料塔体设在卧式储液罐的顶部并与之相通,卧式储液罐的底部设有排液口,所述卧式储液罐的顶部设有所述涤气器并与之相通,所述涤气器上设有排气口,中设有液滴沉降段和捕雾器,所述捕雾器设在液滴沉降段的上方。由于采用上述气液分离的结构形式,比传统的相同规格的气液分离脱气塔的高度降低了2.5米以上,并取得更好的脱气、防泡沫和防液泛的效果;采用卧式储液罐更有利于气液的分离,具有极佳的脱气性能。【专利说明】气液分离闪蒸脱气罐
本技术涉及一种石油生产设备,具体是一种用于从含硫油井产物(原油、天然气、水)中脱除含硫化氢的天然气和溶解在原油和水中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闪蒸脱气罐。
技术介绍
从原油中分离出C1-C4轻组分以及溶解在油中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方法有负压闪蒸法、正压闪蒸法和分馏法。常用的是负压闪蒸法。通过用较低温度的负压闪蒸法比用较高温度的正压闪蒸法脱气效果好,能耗少。使用的主要设备是立式闪蒸脱气塔,(简称:脱气塔)。其结构至上而下由排气口、捕雾器、液滴沉降段、进料分布器、气液分离段、塔体、和储液段组成。进脱气塔物料从塔体中上部的进料口进入塔内设置的进料分布器,分布器之上为液滴沉降段,一般高度与塔直径D相同,但不小于I米;液滴沉降段之上设捕雾器,一般高度不小于400mm ;进料分布器下部为气液分离段,高度一般不小于600mm ;分离段的气体向上流动进入其上的液滴沉降段,液体向下进入下部塔盘;在塔体内设4-6层塔盘,并留有气体通道,塔盘的喷淋密度取40-80方/米2.时,这部分高度不小于3米;储液段:塔底储液段的液面在满足泵吸入的前提下,储液在塔底的停留时间宜为3-5分钟。根据上述各部分特征设计的脱气塔的高度一般不小于9米,这高度极大地限制了脱气塔在海上平台两层甲板之间高度不足8米的空间上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度小,脱气效果好,防泡沫和防液泛性强的气液分离闪蒸脱气罐。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气液分离闪蒸脱气罐,它主要由进料塔体、涤气器和卧式储液罐构成,所述进料塔体的顶部设有进料口,进料塔体中设有进料分布器、气液分离段和塔盘,所述进料分布器设在气液分离段的上方,进料塔体设在卧式储液罐的顶部并与之相通,卧式储液罐的底部设有排液口,所述卧式储液罐的顶部设有涤气器与之相通,所述涤气器上设有排气出口,中设有液滴沉降段和捕雾器,所述捕雾器设在液滴沉降段的上方。所述进料塔体设在靠近卧式储液罐一端的顶部,所述涤气器设在靠近卧式储液罐另一端的顶部。所述进料塔体设有两个,两个进料塔体设在靠近卧式储液罐两端的顶部,所述涤气器设在卧式储液罐中间的顶部,两个进料塔体共有一个涤气器和一个排气口。所述卧式储液罐内的中部设有左右分隔的隔板,隔板的顶部与卧式储液罐内的顶部留有间隙,所述排液口设有两个,两个排液口设在卧式储液罐的底部且位于隔板的两侧。所述卧式储液罐的底部设有底座。本技术运用于脱除含硫油井产物(原油、天然气、水)中含硫化氢的天然气和溶解在原油和水中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碳气体。以免造成污染油气集输系统中的其它油井产物,保护下游管线和设备,同时也减少下游设备的脱硫负担;也运用在海上平台、FPSO浮式生产储油轮上和陆上处理站的原油稳定、油井产出物、原油和含油污水的脱硫化氢和脱二氧化碳以及海水脱氧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采用上述气液分离闪蒸脱气罐,比传统的相同规格的气液分离脱气塔的高度降低了 2.5米以上,并取得更好的脱气、防泡沫和防液泛的效果;采用卧式储液罐更有利于气液的分离,具有极佳的脱气性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料塔体;2、卧式储液罐;3、进料口 ;4、气液分离段;5、进料分布器;6、排液口 ;7、涤气器;8、液滴沉降段;9、捕雾器;10、隔板;11、底座;12、排气口。【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气液分离闪蒸脱气罐,包括有进料塔体1、涤气器7和卧式储液罐2,所述进料塔体I的顶部设有进料口 3,进料塔体I中设有气液分离段4和进料分布器5,所述进料分布器5设在气液分离段4的上方,卧式储液罐2的底部设有排液口 6,所述卧式储液罐2的顶部设有涤气器7,所述涤气器7上设有排气口 12,中设有液滴沉降段8和捕雾器9,所述捕雾器9设在液滴沉降段8的上方。所述液滴沉降段8的长度与塔直径相同,且不小于I米。所述进料塔体I设在靠近卧式储液罐2 —端的顶部,所述涤气器7设在靠近卧式储液罐2另一端的顶部,卧式储液罐2设在底座11上。本实施例1中进料塔体、卧式储液罐和涤气器成“U”字型组合结构的脱气罐。将物料从塔体顶部进入进料塔体内,经进料分布器和气液分离段,将传统的气液在常规脱气塔内液体向下和气体向上的逆向流动改变为气液同时向下流动,可克服塔内气体向上流动将液滴携带出塔外的弊病,同时,在进料塔体内气液同向向下流动的过程中创造了塔体上部的压力高,下部的压力低,也即进料塔体内布置的塔盘压力上高下低,有利于塔内液体每流经过一层塔盘实现一次降压闪蒸脱气的多次处理后,再进入下部卧式储液罐内。卧式储液罐内控制一定的液面,为气流预留了一定的空间,气体进入卧式储液罐内,会转向90度变水平向罐的另一端流动,有利于携带液滴从流动气体中靠重力沉降分离;当气体流动到储液罐的另一端后,再转90度向上流动,进入布置在卧式储液罐另一端的涤气器中,经液滴沉降段和捕雾器,去除气体中大于5微米以上的细小液滴后从涤气器的顶部排气口排出;卧式储液罐下部储液容量大,气液接触面积也大,有利于气泡从液体中上浮分离,液体经过不小于3分钟的停留脱气后,在卧式储液罐内水平流动,经卧式储液罐的排液口排出。实施例2:如图2所示,气液分离闪蒸脱气罐,包括有进料塔体I和卧式储液罐2,所述进料塔体I的顶部设有进料口 3,进料塔体I中设有气液分离段4和进料分布器5,所述进料分布器5设在气液分离段4的上方,所述卧式储液罐2的顶部设有涤气器7,所述涤气器7上设有排气口 12,中设有液滴沉降段8和捕雾器9,所述捕雾器9设在液滴沉降段8的上方。所述液滴沉降段8的长度与塔直径相同,且不小于I米。所述进料塔体I设有两个,两个进料塔体I分设在靠近卧式储液罐2两端的顶部,所述涤气器7设在卧式储液罐2中间的顶部。所述卧式储液罐2内的中部设有左右分隔的隔板10,隔板10的顶部与卧式储液罐2内的顶部留有间隙,所述排液口 6设有两个,两个排液口 6设在卧式储液罐2的底部且位于隔板10的两侧。所述卧式储液罐2设在底座11上。本实施例2中两个进料塔体、一个涤气器与卧式储液罐形成“III”型的组合结构,与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相同,只是增加了一个进料塔体,并使两个进料塔体共用一个涤气器和一个排气口。上面所述的实施仅仅是对本技术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方案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液分离闪蒸脱气罐,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进料塔体、涤气器和卧式储液罐构成,所述进料塔体的顶部设有进料口,进料塔体中设有进料分布器、气液分离段和塔盘,所述进料分布器设在气液分离段的上方,进料塔体设在卧式储液罐的顶部并与之相通,卧式储液罐的底部设有排液口,所述卧式储液罐的顶部设有所述涤气器并与之相通,所述涤气器上设有排气口,中设有液滴沉降段和捕雾器,所述捕雾器设在液滴沉降段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书李雪梅王蓉蔡宏伟张国礼秦立峰胡徐彦黄莉秦晓光万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湛江南海西部石油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