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53120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初沉池和二沉池,所述污水池通过进水管分别与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相连,在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的进水口均设有阀门;所述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之间依次通过可拆卸的管线连接;所述好氧池内设置若干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多种功能,如显著的脱氮、除磷和活性污泥效果等等,同时既能解决硝化菌的泥龄问题,又能保持适宜的混合液回流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操作方便、体积较小便于拆卸及存储运输,能够就地实时使用,地域适应性强,实现一种装置多种用途,节约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初沉池和二沉池,所述污水池通过进水管分别与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相连,在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的进水口均设有阀门;所述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之间依次通过可拆卸的管线连接;所述好氧池内设置若干挡板。本技术具有多种功能,如显著的脱氮、除磷和活性污泥效果等等,同时既能解决硝化菌的泥龄问题,又能保持适宜的混合液回流比;本技术结构紧凑、操作方便、体积较小便于拆卸及存储运输,能够就地实时使用,地域适应性强,实现一种装置多种用途,节约成本。【专利说明】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环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在环境保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地位,污水的处理不仅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而且有助于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目前,市场的污水处理装置多为针对某一项工艺而研制的相应的装置,即一种装置一种处理工艺,不能兼顾脱氮和除磷两种功能,并且COD的去除率不高;但是随着城市及工业污水的水质、水量的不断变化及环保法对水处理要求的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污水处理系统应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适应污染水源的处理,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初沉池和二沉池,所述污水池通过进水管分别与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相连,在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的进水口均设有阀门;所述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之间依次通过可拆卸的管线连接;所述好氧池内设置若干挡板。作为优选,所述管线上均安装有阀门,用于调节污水的流向以及流量;所述厌氧池和缺氧池之间配有内回流管,内回流管上安装有可移动的内回流泵;为了便于回流污泥,二沉池底端设有外回流管,外回流管可分别与厌氧池的底端和缺氧池的底端连接,外回流管上安装有外回流泵。其中,所述厌氧池和缺氧池中均设有搅拌器,用于缓慢搅动厌氧池和缺氧池,保持池中的污泥不沉淀,所述好氧池上配有空气泵和转子流量计,用于给好氧池曝气并调节曝气量;好氧池的若干挡板之间可填充填料。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通过调节各阀门以及与混合液回流管和外回流管的相互配合,使得本技术具有多种功能,如显著的脱氮、除磷和活性污泥效果等等,同时既能解决硝化菌的泥龄问题,又能保持适宜的混合液回流比;本技术结构紧凑、操作方便、体积较小便于拆卸及存储运输,能够就地实时使用,地域适应性强,实现一种装置多种用途,节约成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使用状态时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中使用状态时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3中使用状态时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4中使用状态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池、厌氧池1、缺氧池2、好氧池3、初沉池11和二沉池9,污水池通过进水管分别与厌氧池1、缺氧池2和好氧池3相连,在厌氧池1、缺氧池2和好氧池3的进水口均设有阀门;厌氧池1、缺氧池2、好氧池3和二沉池9之间依次通过可拆卸的管线连接;好氧池3内设置若干挡板8,各挡板8之间填充有填料。本技术中的管线上均安装有阀门;厌氧池I和缺氧池2之间配有混合液回流管,混合液回流管上安装有混合液回流泵6 ;二沉池9底端设有外回流管,外回流管可分别与厌氧池I的底端和缺氧池2的底端连接,外回流管上安装有外回流泵7 ;厌氧池I和缺氧池2中均设有搅拌器4,好氧池3上配有转子流量计和空气泵。实施例1:如图2所示,关闭厌氧池I的进水管阀门,同时关闭缺氧池2与厌氧池I之间的U型管线上的阀门,打开缺氧池2与好氧池3之间的U型管线的阀门,将外回流管与缺氧池2底端连接,此时缺氧池2开始分解污水中的大分子颗粒,经缺氧池2处理后的水流入好氧池3,经好氧池3进一步除却污染物质后的水通过管线流入二沉池9,其中缺氧池2与好氧池3之间设有混合液回流管,将经好氧池3处理好的一部分混合液重新流入缺氧池2,形成一个混合液回流循环,进行深度的污水处理;二沉池9中的净水从出水口导出,二沉池9的污泥水一部分经外回流管重新导入缺氧池2重复上述步骤,剩余的污泥则排出二沉池9。实施例1中的本技术具有较强的生物脱氮功能。实施例2:如图3所示,将厌氧池1、好氧池3和二沉池9通过管线依次连接,二沉池9底端的外回流管连接于厌氧池I前端的进水管,使用时,打开厌氧池I进水口以及管线的各阀门,厌氧池I利用厌氧菌的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处理后的水流入好氧池3后,好氧池3开始进行下一步的生物处理工作,好氧池3中净化好的水注入二沉池9沉淀,沉淀后的净水从出水口导出,沉淀后的污泥水一部分经外回流管重新流入厌氧池I重复上述步骤深度净化,剩余的污泥则排出二沉池9。实施例2中的本技术具有较强的生物除磷功能。实施例3:如图4所示,同时关闭厌氧池I和缺氧池2的进水管阀门,并且在污水池与好氧池3之间安装初沉池11,将二沉池9下端的外回流管与好氧池3的底端相连接。使用时,打开初沉池11的进水管阀门,污水进入初沉池11沉淀,沉淀后的水通过管线流入好氧池3,此时使用空气泵给好氧池3曝气,并通过转子流量计调节好氧池3曝气量,经好氧池3处理后的水流入二沉池9沉淀,沉淀后的净水从出水口导出,沉淀后的污泥水一部分经外回流管重新流入初沉池11重复上述步骤深度净化,剩余的污泥则排出二沉池9。实施例3中的本技术因具备活性污泥工艺具有较强的脱氮功能。实施例4:如图5所示,同时关闭厌氧池I和缺氧池2的进水管阀门,并且在污水池与好氧池3之间安装初沉池11,将二沉池9下端的外回流管与好氧池3的底端相连接,此时在好氧池3中加入空气泵进行曝气,并在各挡板8之间填充填料(如悬浮填料、弹性立体材料等)。使用时,打开初沉池11的进水管阀门,污水进入初沉池11沉淀,沉淀后的水通过管线流入好氧池3,经好氧池3处理后的水流入二沉池9沉淀,沉淀后的净水从出水口导出,沉淀后的污泥水一部分经外回流管重新流入初沉池11重复上述步骤深度净化,剩余的污泥则排出二沉池9。实施例4中的本技术具有较强的生物接触氧化功能。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池、厌氧池(I)、缺氧池(2)、好氧池(3)、初沉池(11)和二沉池(9),所述污水池通过进水管分别与厌氧池(I )、缺氧池(2)和好氧池(3)相连,在厌氧池(I)、缺氧池(2)和好氧池(3)的进水口均设有阀门;所述厌氧池(I)、缺氧池(2)、好氧池(3)和二沉池(9)之间依次通过可拆卸的管线连接;所述好氧池(3)内设置若干挡板(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上均安装有阀门;所述厌氧池(I)和缺氧池(2)之间配有混合液回流管,混合液回流管上安装有混合液回流泵(6);所述二沉池(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池、厌氧池(1)、缺氧池(2)、好氧池(3)、初沉池(11)和二沉池(9),所述污水池通过进水管分别与厌氧池(1)、缺氧池(2)和好氧池(3)相连,在厌氧池(1)、缺氧池(2)和好氧池(3)的进水口均设有阀门;所述厌氧池(1)、缺氧池(2)、好氧池(3)和二沉池(9)之间依次通过可拆卸的管线连接;所述好氧池(3)内设置若干挡板(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开青何任红朱晓彦戴有华董慧史红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