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左元哲专利>正文

一种瀑布式PM2.5细颗粒物多重吸附清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50305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12:32
一种瀑布式PM2.5细颗粒物多重吸附清除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下部设有进气口,壳体的顶部设有出气口,壳体内悬挂有间隔排布的超细纤维规整填料,每组超细纤维规整填料的上方及相邻超细纤维规整填料之间的空隙上方均设置有喷头,各个喷头连接在进液管上,进液管上连接有补液管,壳体的底部与进液管之间连接有循环管,壳体的底部设有排污口,壳体内在喷头的上方设置有超细纤维填料层。该装置通过瀑布式水流产生的高浓度负离子、吸收液与超细纤维规整填料组成的气固液三相界面以及超细纤维填料层三重吸附清除废气中的PM2.5细颗粒物,具有结构简单、耗能低、清除效果好的特点,PM2.5过滤效率达到99.5%以上。(*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瀑布式PM2.5细颗粒物多重吸附清除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下部设有进气口,壳体的顶部设有出气口,壳体内悬挂有间隔排布的超细纤维规整填料,每组超细纤维规整填料的上方及相邻超细纤维规整填料之间的空隙上方均设置有喷头,各个喷头连接在进液管上,进液管上连接有补液管,壳体的底部与进液管之间连接有循环管,壳体的底部设有排污口,壳体内在喷头的上方设置有超细纤维填料层。该装置通过瀑布式水流产生的高浓度负离子、吸收液与超细纤维规整填料组成的气固液三相界面以及超细纤维填料层三重吸附清除废气中的PM2.5细颗粒物,具有结构简单、耗能低、清除效果好的特点,PM2.5过滤效率达到99.5%以上。【专利说明】一种瀑布式PM2.5细颗粒物多重吸附清除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瀑布式结构对PM2.5细颗粒物进行吸附清除的装置,属于细颗粒物治理

技术介绍
在环境科学领域,根据大气污染物存在状态,将其分为气溶胶态污染物(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颗粒物的成分很复杂,主要取决于其来源。主要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但危害较大的是后者。PM2.5颗粒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 y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虽然细颗粒物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细颗粒物粒径小,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此外,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要更大,因为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 μ m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2 μ m以下的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到肺泡后,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使机体容易处在缺氧状态。现有PM2.5细颗粒物的去除方法主要有过滤法、水吸附法、植物吸收法和负离子沉降法。过滤法是利用空调、加湿器、空气清新器等吸收PM2.5细颗粒物,虽能明显降低PM2.5的浓度,但是滤膜需要清洗或更换。水吸附法是采用超声雾化器、室内水帘、水池等产生的雾水吸收空气中的亲水性PM2.5,缺点是增加湿度,憎水性PM2.5不能有效去除。植物吸收法是利用植物叶片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PM2.5,优点是能产生有利气体,但是吸收效率低。负离子沉降法采用负离子中的小粒径负离子捕捉漂浮微尘,使其凝聚而沉淀,从而使空气净化,当浓度达到20000个/cm3时,空气中的飘尘会减少98%以上,飘尘直径越小,越易被沉淀,所以在含有高浓度负离子的空气中,直径IMm以下的微尘、细菌、病毒等几乎为零。现有除尘装置的除尘效率虽然可达质量的99%以上,但却对超细颗粒物的捕获率极低,以数量计算的话,仍有占飞灰总数90%以上的超细颗粒物进入大气中,且大都无法达到我国最新的环保标准((50 mg/m3)。中国专利文献2011101744180公开了一种《微细颗粒物的去除方法和去除装置》,该方法是使微细颗粒物随气流进入多个彼此平行且相邻的带电通道内荷电,在两相邻的带电通道内分别荷上正电荷和负电荷,在所述各带电通道内经过荷电的微细颗粒物通过多个导通两相邻带电通道的颗粒物通道发生碰撞凝并,然后被一捕集装置捕集。去除装置包括若干个彼此平行设置的接地极板,其上均均匀地密布有通孔;若干个通道,所述各通道内均设有若干个沿通道的长度方向排布的放电线,所述两相邻的通道内的放电线分别与一正输出供电电源和一负输出供电电源连接;一捕集装置,其设于所述通道的尾端后方。CN101869872A公开了一种《双极荷电强化微细颗粒物聚并装置》,电极系统置于锅炉出口的烟气通道内,矩形的阴极板和阳极板互相平行交替相间把烟气通道分隔成多个正电晕通道和负电晕通道的子通道,放电极即芒刺电晕极以正三角形分布垂直焊接在平面型的阳极板的正面和阴极板的正面,这样可以使整个通道内具有非常均匀的电场,保证颗粒、尤其是超细颗粒于该区域内短时间获得充分荷电,最大限度地提高聚并效果,降低了能耗。CN102961928A公开了一种《控制PM2.5细颗粒物的袋式除尘装置》,包括袋式除尘器本体,所述的袋式除尘器本体上开设有连接进风管道的进风口、连接出风管道的出风口,所述的袋式除尘器本体下部设置有灰斗,所述的袋式除尘器本体内部设置有滤袋,所述的滤袋对应的设置有清灰装置,所述的滤袋的表面涂覆有纳米涂料层;所述的清灰装置的清灰压力小于0.1MPa;所述的进风口处设置有电凝并装置。上述技术都是通过电凝聚技术使细颗粒物聚合成较大颗粒再去除,结构复杂、耗能高。造成传统PM2.5细颗粒物去除效果不佳的一个原因是气溶胶颗粒物运动接近于气体分子本身的性质,采用吸附、吸收等气体分离技术是治理气溶胶污染固定源的有效方法,粒径较小的纳米级微粒被吸附在填料表面,超细纤维规整填料是一种常用的填料,规整填料是一种按均匀几何图形排布,整齐堆砌的填料,颗粒在填料表面的吸附沉积。但是,目前的填料吸附方式是将填料堆积在一起,通过吸收液喷淋,方式比较单一,吸附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PM2.5细颗粒物去除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耗能低、清除效果好的瀑布式PM2.5细颗粒物多重吸附清除装置。本技术的瀑布式PM2.5细颗粒物多重吸附清除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下部设有进气口,壳体的顶部设有出气口,壳体内悬挂有间隔排布的超细纤维规整填料,每组超细纤维规整填料的上方及相邻超细纤维规整填料之间的空隙上方均设置有喷头,各个喷头连接在进液管上,进液管上连接有补液管,壳体的底部与进液管之间连接有循环管,循环管上设有循环泵,壳体的底部设有排污口,壳体内在喷头的上方设置有超细纤维填料层。通过进液管和喷头将吸收液(水)喷淋在超细纤维规整填料上,形成瀑布式水流,使壳体内产生高浓度负离子,通过循环管使吸收液在壳体内底部与上部形成循环。废气进入壳体I内,细颗粒物在高浓度负离子吸附的同时,吸收液与超细纤维共同对PM2.5气溶胶细颗粒产生吸附和粘联,并经超细纤维填料层再次吸附,最后由出气口排出。本技术通过瀑布式水流产生的高浓度负离子、吸收液与超细纤维规整填料组成的气固液三相界面以及超细纤维填料层三重吸附清除废气中的PM2.5细颗粒物,具有结构简单、耗能低、清除效果好的特点,PM2.5过滤效率达到99.5%以上。【专利附图】【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瀑布式PM2.5细颗粒物多重吸附清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进气口,3、超细纤维规整填料,4、喷头,5、进液管,6、出气口,7、补液管,8、循环管,9、循环泵,10、排污阀,11、超细纤维填料层。【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本技术的瀑布式PM2.5细颗粒物多重吸附清除装置包括壳体1,在壳体I的下部设有进气口 2,在壳体I内悬挂有间隔排布的超细纤维规整填料3,每个超细纤维规整填料3的上方及相邻超细纤维规整填料之间的空隙上方均设置有喷头4,各个喷头连接在进液管5上。进液管5上连接有补液管7。壳体I的底部与进液管5之间连接有循环管8,循环管8上设有循环泵9。壳体I的底部设有排污口,排污口上安装有排污阀10。壳体I内在喷头的上方设置有超细纤维填料层11,超细化学纤维的直径选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瀑布式PM2.5细颗粒物多重吸附清除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下部设有进气口,壳体的顶部设有出气口,其特征是:壳体内悬挂有间隔排布的超细纤维规整填料,每组超细纤维规整填料的上方及相邻超细纤维规整填料之间的空隙上方均设置有喷头,各个喷头连接在进液管上,进液管上连接有补液管,壳体的底部与进液管之间连接有循环管,循环管上设有循环泵,壳体的底部设有排污口,壳体内在喷头的上方设置有超细纤维填料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元哲
申请(专利权)人:左元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