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夹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4947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设置在底部压板和静止压板之间的可移动压板(5)与一模具夹紧缸(8)的模具夹紧压头(13)相连。一对模具夹紧缸(8)包括一缸体,该缸体的下端部分的内部直径小于其它部分的内部直径,该模具夹紧压头(13)具有一与所述缸的下端配合的活塞(14),一推动压头(16)插入到模具夹紧压头(13)内,一流通装置(20)设置在模具夹紧缸的侧部。一对模具夹紧缸(8)设置在静止压板(2)的两侧,并且具有一间距。一充填缸(9)设置在静止压板上,并且位于一对模具夹紧缸之间。可移动压板(5)与一对模具夹紧压头相连。一对模具夹紧缸(8)共用所述充填缸(9),并且该对模具夹紧缸被操作,以在左右两个位置同时将模具夹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夹紧装置,其设置有模具夹紧缸和充填缸,该模具夹紧缸具有一压差致动件,该充填缸用于供给和排放模具夹紧缸的压力油。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模具夹紧装置中,一可移动压板与一模具夹紧缸的模具夹紧压头或模具夹紧作动筒(mold clamping ram)相连,所述可移动压板位于两个静止压板之间,这两个静止压板利用一连杆彼此面对地相连,其中一个静止压板设置有所述模具夹紧压头。一模具被设置为一可移动压板和另一个静止压板,该模具可被夹紧,并在一些情况下,模具夹紧缸采用压差致动方式驱动(例如,美国专利US 5,062,787,该美国专利被称作参考专利1)。根据参考专利1中所描述的模具夹紧装置,在该模具夹紧缸中,上部腔室的内部直径大于下部腔室的内部直径,下部腔室与一充填缸相连通,所述充填缸被设置成平行于模具夹紧缸的侧部,利用充填缸的一活塞杆将模具夹紧缸的模具夹紧压头与可移动压板相连接,所述模具夹紧缸通过一旁路与上部腔室以及下部腔室都连通,所述旁路设置有一开闭阀。因此,可移动压板在中间的一个单一位置处执行模具夹紧操作。为了在一次操作中获得许多产品,如果可移动压板被构造成矩形结构,则在两端产生有缺陷产品的比率就会变得很高,这是因为两端的夹紧力变得如此弱,以致于可移动压板容易受注射力的作用而发生弯曲,并且会在分界线处产生间隙。弯曲的问题可以通过增大可移动压板的厚度来解决。然而,为了通过加速打开和关闭模具来减小模制循环所需的时间,则难以采用这种方案,这是由于因增加可移动压板的厚度会导致重量的增加,从而可移动压板的移动难以高速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用于解决上面所提到的传统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模具夹紧装置,其中,设置有多个模具夹紧缸,这些模具夹紧缸共享一个充填缸,于是能够在左右两个位置处将模具夹紧压头与可移动压板相连,从而能够扩大模具夹紧力的作用范围,这样便无需采用大重量的可移动压板。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夹紧装置,其包括一底部压板,在该底部压板上设置有一注射模具;一静止压板,该静止压板具有一模具夹紧缸;所述底部压板和所述静止压板通过一连杆相连,并且彼此面对;一可移动压板,该可移动压板设置在所述底部压板和所述静止压板之间,所述连杆被插入在该可移动压板内,并且该可移动压板与所述模具夹紧缸的一模具夹紧压头相连;所述模具夹紧缸具有一缸体部分,该缸体部分的下端部分的内部直径小于该下端部分的其它部分的内部直径;所述模具夹紧压头具有一活塞,该活塞的外部直径可与所述缸体的下端部分配合;一推动压头,该推动压头插入到所述模具夹紧压头的内部;一流通装置,该流通装置设置在所述模具夹紧缸的一侧,用于供压力油流通;一充填缸,该充填缸设置在所述模具夹紧缸的一侧部; 所述模具夹紧缸的下端部分与充填缸的下端部分连通;以及所述模具夹紧压头和所述充填缸的一充填杆与所述可移动压板相连,其中,所述模具夹紧缸由一对夹紧缸组成,并且分别具有模具夹紧压头,所述模具夹紧缸设置在所述静止压板的左侧和右侧并留有间隙;所述充填缸设置在所述静止压板中,并且位于所述一对模具夹紧缸之间;所述可移动压板与所述一对模具夹紧压头相连;所述一对模具夹紧缸通过共享所述充填缸在两个位置同时将模具夹紧。上面所提到的本专利技术的流通装置包括一缸体;一些流通口,这些流通口穿设在所述缸体的上侧和下侧,以便供压力油流通,在设置有所述流通口的缸体的另一侧穿设有与所述流通口处于相同高度位置的供给和排放口;一阀座,该阀座设置在所述供给和排放口上侧附近的缸体的内部;一单向阀,其利用一弹簧元件抵靠着阀座;一导油回路,该导油回路穿过所述缸体的下端的一盖元件;一用于将阀打开的杆,该杆位于所述缸体的内部,并在靠近所述盖元件的端部具有一活塞,而在另一端部则与所述单向阀接触;一流通管,该流通管用于使所述流通口与穿通所述一对模具夹紧缸的流通孔连通;所述流通装置设置在所述静止压板上,并且位于所述一对模具夹紧缸之间的一位置处。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处于模具打开状态的模具夹紧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纵向剖面前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处于模具打开状态的模具夹紧装置的前视图。图3是处于模具关闭状态的模具夹紧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纵向剖面前视图。图4是模具夹紧缸的纵向剖面侧视图。图5是流通装置的纵向剖面前视图。图6是流通装置的纵向剖面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由于可移动压板被制造成在左右两个位置将模具夹紧,即使可移动压板沿水平方向很长,该可移动压板也会使模具夹紧力的覆盖范围较宽,夹紧力通过可移动压板的两端均匀地作用,从而可防止可移动压板发生弯曲以及防止在分界线处产生间隙。而在传统技术中,只在中部的一个位置处提供夹紧力,从而会因两端的倾斜而很容易造成可移动压板的弯曲。因此,本专利技术使得在模具中产生带缺陷产品的比率被降低,并且可进行大量生产,且无需采用具有很大的模具夹紧力的大型模具。此外,由于利用一个充填缸和流通装置来共享两个模具夹紧缸,从而确保了众多模具夹紧缸同时操作,并且消除了利用许多模具夹紧缸所带来的不便,从而可获得高效的模具夹紧装置。每个图示出一直立式模具夹紧装置,其中,附图标记1表示用于安装一模具的底部压板。附图标记2表示一静止压板,该静止压板具有模具夹紧装置,两个压板被连接在连杆3,3的两侧。附图标记4表示设置在底部压板1上的一注射模腔。附图标记5表示一个可移动压板,该可移动压板设置在底部压板和静止压板之间,所述连杆插入到该底部压板和静止压板内。在可移动压板5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多个朝下的型芯6,6,并且这些型芯6,6具有一底座板7。附图标记8,8表示一对位于左右位置的模具夹紧缸。附图标记9表示位于模具夹紧缸之间的充填缸,这些缸被盖元件10,11关闭,这些盖元件将穿过静止压板2的中心和两侧的竖直孔的上下端密封。此外,模具夹紧缸8,8和充填缸9均与连通回路12相连通,所述连通回路12沿水平方向穿过静止压板2的下端部分。在穿有连通回路12处的上述模具夹紧缸8,8的下端部分的内部直径小于模具夹紧缸的其它部分的内部直径。圆筒形模具夹紧压头(moldclamping ram)13从下部插入模具夹紧缸8,8的内部。活塞14被成一体地设置在模具夹紧压头13的上端,通过将活塞14装配到具有较小直径的模具夹紧缸的下端部分内,该活塞14在模具夹紧缸8,8中不漏水地分隔出上部腔室和下部腔室。在模具夹紧缸的侧面,在活塞14不漏水地配合的位置处穿设有流通孔17a,从而使得流通装置20与缸的上部腔室连通。并且穿设有流通孔17b,以便使流通装置20与缸体的下部腔室相连通。模具夹紧压头13,13的下端部分具有排气口。此外,在模具夹紧压头13中,其端部具有活塞16a的推动压头(booster ram)16被从模具夹紧缸的上部通过活塞14插入模具夹紧压头的下端部分。这些模具夹紧压头13,13的下端以及充填杆19的下端与上述可移动压板5连接在一起,其中的充填杆19的端部具有一活塞18,该活塞18被插入上述充填缸9内。采用这种结构,通过在左右两个位置保持住可移动压板5来执行模具夹紧操作,从而能够保持可移动压板5在前面所述的注射模腔之上沿竖直方向移动。如图2的实施例中所示,上面所提到的流通装置20被固定在静止压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夹紧装置,它包括:一底部压板,在该底部压板上设置有一注射模具;一静止压板,该静止压板具有一模具夹紧缸;所述底部压板和所述静止压板通过一连杆相连,并且彼此面对;一可移动压板,该可移动压板位于所述底部压板 和所述静止压板之间,所述连杆插入在该可移动压板内,并且该可移动压板与所述模具夹紧缸的一模具夹紧压头相连;所述模具夹紧缸具有一缸体部分,该缸体部分的下端部分的内部直径小于该下端部分的其它部分的内部直径;所述模具夹紧压头具有一活 塞,该活塞的外部直径可与所述缸体的下端部分配合; 一推动压头,该推动压头插入到所述模具夹紧压头的内部;一流通装置,该流通装置设置在所述模具夹紧缸的一侧,用于供压力油流通;一充填缸,该充填缸设置在所述模具夹紧缸的一侧部 ;所述模具夹紧缸的下端部分与该充填缸的下端部分连通;以及所述模具夹紧压头和所述充填缸的一充填杆与所述可移动压板相连,其中,所述模具夹紧缸由一对夹紧缸组成,并且分别具有模具夹紧压头,所述模具夹紧缸设置在所述静止压板的左 侧和右侧并留有间隙;所述充填缸设置在所述静止压板中,并且位于所述一对模具夹紧缸之间;所述可移动压板与所述一对模具夹紧压头相连;所述一对模具夹紧缸通过共享所述充填缸在两个位置同时将模具夹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博光宫下雅博建部英敏贵舟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青木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