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玉米芯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54221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8 1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性玉米芯栽培基质,包括下列体积比的组分原料:改性玉米芯55-65、珍珠岩10-15、蛭石粉10-15、草炭10-15、改性草木灰5-10。制备时,先将草木灰改性、玉米芯进行改性,然后按配方要求和其他成分混合,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栽培基质,原料配比合理,是将草木灰改性,同时利用酶法对玉米芯纤维进行改性来制备的,使栽培基质的疏松性、透气性、保水性、保温保湿性、营养含量均得到显著改善,将草木灰进行改性造粒,有效改善了草木灰的飞散性和碱性,减少了草木灰的风吹损失,实现了废物利用的经济效益,所得的栽培基适宜于多种植物的栽培,移栽的成活率高,移栽后缓苗时间短,成活率高,病虫害发生率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性玉米芯栽培基质,包括下列体积比的组分原料:改性玉米芯55-65、珍珠岩10-15、蛭石粉10-15、草炭10-15、改性草木灰5-10。制备时,先将草木灰改性、玉米芯进行改性,然后按配方要求和其他成分混合,即可。本专利技术的栽培基质,原料配比合理,是将草木灰改性,同时利用酶法对玉米芯纤维进行改性来制备的,使栽培基质的疏松性、透气性、保水性、保温保湿性、营养含量均得到显著改善,将草木灰进行改性造粒,有效改善了草木灰的飞散性和碱性,减少了草木灰的风吹损失,实现了废物利用的经济效益,所得的栽培基适宜于多种植物的栽培,移栽的成活率高,移栽后缓苗时间短,成活率高,病虫害发生率低。【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栽培基质,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栽培基质最初起源于无土栽培的概念,是指作物周围的土壤环境已恶化,严重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人们转而寻找替代品,用固体基质(介质)固定植物根系,并通过基质吸收营养液和氧气。这样所谓的栽培基质就是指代替土壤提供作物机械支持和物质供应的固体介质。玉米芯是用玉米棒破碎加工再经过严格筛选制成,具有组织均匀、硬度适宜、韧性好、吸水性强、耐磨性能好等优点,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破碎。由于玉米芯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很难分解成小分子,被植物吸收。草木灰的价值,早已被人们认可,应用最多的情况是将其作为肥料直接加入到农田中,但是由于草木灰的飞散性,遇到大风天气,施用时,会造成浪费,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性玉米芯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体积比的组分原料:改性玉米芯55-65、珍珠岩10-15、蛭石粉`10-15、草炭10-15、改性草木灰5_10。其中,改性玉米芯的制备方法:将玉米芯干燥、粉碎、过筛,制成粒径为4_6mm的颗粒,然后将玉米芯颗粒倒入到温度为30-35°C的温水中浸泡l_2h,再按酶活力与玉米芯重量的比为30-50IU/g的比例加入酸性纤维素酶,用酸调节pH值至4.5~5.5,室温下酶解32~48h ;然后按酶活力与玉米芯重量的比为10~30IU/g的比例加入酸性纤维素酶,室温下酶解8~10h,升温至70~80°C,保温2~3h即可灭酶,得到玉米芯酶解粗液;将玉米芯酶解粗液过滤、滤渣中加入滤渣重量1-2%的绞股蓝粉,0.1-0.2%的桉叶油,干燥、粉碎,制得改性玉米芯, 改性草木灰的制备方法: 将草木灰加入到高速搅拌釜里,加入草木灰重量2-3%纳米钛白粉,1-2%硅烷偶联剂KH570,1-2% 的萜烯树脂 T-110,2-4% 豆柏,0.1-0.5% 壳聚糖、1-2% 的红薯粉,0.01-0.02%维生素D、10-15%的园土,适量的水,在850-880rpm的转速下充分搅拌3-4小时后,造粒,干燥,即可。所述的改性玉米芯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将玉米芯、草木灰分别进行改性,然后按照配方体积比将改性草木灰、改性玉米芯与配方中的其它组分进行混合,即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栽培基质是将草木灰改性,同时利用酶法对玉米芯纤维进行改性来制备的,使栽培基质的疏松性、透气性、保水性、保温保湿性、营养含量均得到显著改善,将草木灰进行改性造粒,有效改善了草木灰的飞散性和碱性,减少了草木灰的风吹损失,实了废物利用的经济效益,所得的栽培基适宜于多种植物的栽培,可以满足现代化栽培基质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产生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用本专利技术的栽培基质栽培兰花,移栽后4-5天,幼苗就开始成活,成活后幼苗生长快,病虫害发生率低。【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改性玉米芯栽培基质,包括下列体积比的组分原料:改性玉米芯55-65、珍珠岩10-15、蛭石粉10-15、草炭10-15、改性草木灰5_10, 制备方法: (O改性玉米芯的制备方法:将玉米芯干燥、粉碎、过筛,制成粒径为5mm的颗粒,然后将玉米芯颗粒倒入到温度为35°C的温水中浸泡2h,再按酶活力与玉米芯重量的比为45IU/g的比例加入酸性纤维素酶,用酸调节PH值至5.0,室温下酶解36h ;然后按酶活力与玉米芯重量的比为20IU/g的比例加入酸性纤维素酶,室温下酶解IOh ;升温至70~80°C,保温2~3h即可灭酶,得到玉米芯酶解粗液;将玉米芯酶解粗液过滤、滤渣中加入滤渣重量1-2%的绞股蓝粉,0.1-0.2%的桉叶油,干燥、粉碎,制得改性玉米芯; (2)改性草木灰的制备方法: 将草木灰加入到高速搅拌釜里,加入草木灰重量3%纳米钛白粉,1%硅烷偶联剂KH570,2%的萜烯树脂T-110,3%豆柏,0.5%壳聚糖、2%的红薯粉,0.02%维生素D、15%的园土,适量的水,在860rpm的转速下充分`搅拌3小时后,造粒,干燥,即可; (3)然后按照配方体积比将改性草木灰、改性玉米芯与配方中的其它组分进行混合,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改性玉米芯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体积比的组分原料:改性玉米芯55-65、珍珠岩10-15、蛭石粉10-15、草炭10-15、改性草木灰5_10, 其中,改性玉米芯的制备方法:将玉米芯干燥、粉碎、过筛,制成粒径为4-6mm的颗粒,然后将玉米芯颗粒倒入到温度为30-35°C的温水中浸泡l_2h,再按酶活力与玉米芯重量的比为30-50IU/g的比例加入酸性纤维素酶,用酸调节pH值至4.5~5.5,室温下酶解32~48h ;然后按酶活力与玉米芯重量的比为10~30IU/g的比例加入酸性纤维素酶,室温下酶解8~IOh ;升温至70~80°C,保温2~3h即可灭酶,得到玉米芯酶解粗液;将玉米芯酶解粗液过滤、滤渣中加入滤渣重量1-2%的绞股蓝粉,0.1-0.2%的桉叶油,干燥、粉碎,制得改性玉米芯; 改性草木灰的制备方法: 将草木灰加入到高速搅拌釜里,加入草木灰重量2-3%纳米钛白粉,1-2%硅烷偶联剂KH570,1-2% 的萜烯树脂 T-110,2-4% 豆柏,0.1-0.5% 壳聚糖、1-2% 的红薯粉,0.01-0.02%维生素D、10-15%的园土,适量的水,在850-880rpm的转速下充分搅拌3-4小时后,造粒,干燥,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玉米芯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将玉米芯、草木灰分别进行改性,然后按照配方体积比将改性草木灰、改性玉米芯与配方 中的其它组分进行混合,即可。【文档编号】C05G3/00GK103497033SQ201310383353【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9日 【专利技术者】刘雪松 申请人:合肥市潜溪山庄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性玉米芯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体积比的组分原料:改性玉米芯55?65、珍珠岩10?15、蛭石粉10?15、草炭10?15、改性草木灰5?10,其中,改性玉米芯的制备方法:将玉米芯干燥、粉碎、过筛,制成粒径为4?6mm的颗粒,然后将玉米芯颗粒倒入到温度为30?35℃的温水中浸泡1?2h,再按酶活力与玉米芯重量的比为30?50IU/g的比例加入酸性纤维素酶,用酸调节pH值至4.5~5.5,室温下酶解32~48h;然后按酶活力与玉米芯重量的比为10~30IU/g的比例加入酸性纤维素酶,室温下酶解8~10h;升温至70~80℃,保温2~3h即可灭酶,得到玉米芯酶解粗液;将玉米芯酶解粗液过滤、滤渣中加入滤渣重量1?2%的绞股蓝粉,0.1?0.2%的桉叶油,干燥、粉碎,制得改性玉米芯;改性草木灰的制备方法:将草木灰加入到高速搅拌釜里,加入草木灰重量2?3%纳米钛白粉,1?2%硅烷偶联剂KH570,1?2%的萜烯树脂?T?110,2?4%豆粕,0.1?0.5%壳聚糖、1?2%的红薯粉,0.01?0.02%维生素D、10?15%的园土,适量的水,在850?880rpm的转速下充分搅拌3?4小时后,造粒,干燥,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潜溪山庄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