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542001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8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是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添加微生物制剂;(2)絮凝处理;(3)曝气处理;(4)分离处理;(5)污水回流处理:步骤(4)中固液分离后,分离透过澄清水,并产生浓缩污水,产生的浓缩污水再回流到微生物絮凝反应器中继续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方法由絮凝处、曝气处理、分离处理、污水回流处理集成,即保证了水质质量,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工艺简单、系统稳定、占地小、运行费用低等优点。作为养殖污水前置处理工艺,微生物絮凝法以其独特性能综合利用污水资源,大大降低了后续处理的有机负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是,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添加微生物制剂;(2)絮凝处理;(3)曝气处理;(4)分离处理;(5)污水回流处理:步骤(4)中固液分离后,分离透过澄清水,并产生浓缩污水,产生的浓缩污水再回流到微生物絮凝反应器中继续处理。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方法由絮凝处、曝气处理、分离处理、污水回流处理集成,即保证了水质质量,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工艺简单、系统稳定、占地小、运行费用低等优点。作为养殖污水前置处理工艺,微生物絮凝法以其独特性能综合利用污水资源,大大降低了后续处理的有机负荷。【专利说明】
: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理方法,具体涉及,属于水产养殖

技术介绍
: 我国是一个资源有限、能源紧缺的水产养殖大国。随着集约化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由投饲产生的代谢物、残饵有机物及氨氮等无机物已成为新的污染源,同时日益老化、污染的水环境也制约了养殖业进一步发展。循环水养殖模式,在国外已经得到普遍应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如日本、美国、德国、加拿大、丹麦等,已经先后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循环水养殖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目前,国外已将臭氧、紫外线与生物滤器等水处理技术和设施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而且向机械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循环水养殖模式充分运用先进技术及手段,创造鱼类良好生活环境,实现高产量、高效率生产及养殖污水零排放,并极大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成为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该模式其主流水净化方式均将水体中大量的氮、磷物质作为污染物,采用物理、生物等水处理技术及手段予以有效去除,从而造成投资、运行成本居高不下。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国外的循环水养殖设施和技术开始进入中国,但由于高昂的投入和运行成本,大多数引进设施很快便被束之高阁。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用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投资运行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的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专利技术的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添加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污水中一次性投加光合菌; (2)絮凝处理:再将污水引入到微生物絮凝反应器中,在微生物`絮凝反应器内连续投加经活化培养后的枯草杆菌种子菌液,枯草杆菌种子菌液与养殖污水体积比为6:70,所述枯草杆菌种子菌液在养殖污水中的浓度为150~200mg/L ; (3)曝气处理:用空气对养殖污水进行持续曝气处理,养殖污水在微生物絮凝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为15~20分钟,气水比为3:1,溶解氧为6~8mg/L ; (4)分离处理:在微生物絮凝反应器内所产生的混合液,流经沉淀生物处理反应器,所述沉淀生物处理反应器内进行混合液的初步固液分离反应,产生的沉积物除回流污泥外均集中排放,回流污泥再通过过滤膜过滤处理,完成最终固液分离; (5)污水回流处理:步骤(4)中固液分离后,分离透过澄清水,并产生浓缩污水,产生的浓缩污水再回流到微生物絮凝反应器中继续处理。步骤(3)中上述养殖污水在微生物絮凝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为18分钟,气水比为3:1,溶解氧为7mg/L;上述枯草杆菌种子菌液在养殖污水中的浓度为195mg/L。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方法由絮凝处、曝气处理、分离处理、污水回流处理集成,即保证了水质质量,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工艺简单、系统稳定、占地小、运行费用低等优点。作为养殖污水前置处理工艺,微生物絮凝法以其独特性能综合利用污水资源,大大降低了后续处理的有机负荷。【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添加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污水中一次性投加光合菌; (2)絮凝处理:再将污水引入到微生物絮凝反应器中,在微生物絮凝反应器内连续投加经活化培养后的枯草杆菌种子菌液,枯草杆菌种子菌液与养殖污水体积比为6:70,所述枯草杆菌种子菌液在养殖污水中的浓度为150mg/L ; (3)曝气处理:用空气对养殖污水进行持续曝气处理,养殖污水在微生物絮凝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为15分钟,气水比为3:1,溶解氧为6mg/L ; (4)分离处理:在微生物絮凝反应器内所产生的混合液,流经沉淀生物处理反应器,所述沉淀生物处理反应器内进行混合液的初步固液分离反应,产生的沉积物除回流污泥外均集中排放,回流污泥再通过过滤膜过滤处理,完成最终固液分离, (5)污水回流处理:步骤(4)中固液分离后,分离透过澄清水,并产生浓缩污水,产生的浓缩污水再回流到微生物絮凝反应器中继续处理。本实施例的污水处理方法由絮凝处、曝气处理、分离处理、污水回流处理集成,SP保证了水质质量,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工艺简单、系统稳定、占地小、运行费用低等优点。作为养殖污水前置处理工艺,微生物絮凝法以其独特性能综合利用污水资源,大大降低了后续处理的有机负荷。实施例2: 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添加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污水中一次性投加光合菌; (2)絮凝处理:再将污水引入到微生物絮凝反应器中,在微生物絮凝反应器内连续投加经活化培养后的枯草杆菌种子菌液,枯草杆菌种子菌液与养殖污水体积比为6:70,所述枯草杆菌种子菌液在养殖污水中的浓度为200mg/L ; (3)曝气处理:用空气对养殖污水进行持续曝气处理,养殖污水在微生物絮凝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为20分钟,气水比为3:1,溶解氧为8mg/L ; (4)分离处理:在微生物絮凝反应器内所产生的混合液,流经沉淀生物处理反应器,所述沉淀生物处理反应器内进行混合液的初步固液分离反应,产生的沉积物除回流污泥外均集中排放,回流污泥再通过过滤膜过滤处理,完成最终固液分离, (5)污水回流处理:步骤(4)中固液分离后,分离透过澄清水,并产生浓缩污水,产生的浓缩污水再回流到微生物絮凝反应器中继续处理。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添加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污水中一次性投加光合菌; (2)絮凝处理:再将污水引入到微生物絮凝反应器中,在微生物絮凝反应器内连续投加经活化培养后的枯草杆菌种子菌液,枯草杆菌种子菌液与养殖污水体积比为6:70,所述枯草杆菌种子菌液在养殖污水中的浓度为150~200mg/L ; (3)曝气处理:用空气对养殖污水进行持续曝气处理,养殖污水在微生物絮凝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为15~20分钟,气水比为3:1,溶解氧为6~8mg/L ; (4)分离处理:在微生物絮凝反应器内所产生的混合液,流经沉淀生物处理反应器,所述沉淀生物处理反应器内进行混合液的初步固液分离反应,产生的沉积物除回流污泥外均集中排放,回流污泥再通过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添加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污水中一次性投加光合菌;(2)絮凝处理:再将污水引入到微生物絮凝反应器中,在微生物絮凝反应器内连续投加经活化培养后的枯草杆菌种子菌液,枯草杆菌种子菌液与养殖污水体积比为6:70,所述枯草杆菌种子菌液在养殖污水中的浓度为150~200mg/L;(3)曝气处理:用空气对养殖污水进行持续曝气处理,养殖污水在微生物絮凝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为15~20分钟,气水比为3:1,溶解氧为6~8mg/L;(4)分离处理:在微生物絮凝反应器内所产生的混合液,流经沉淀生物处理反应器,所述沉淀生物处理反应器内进行混合液的初步固液分离反应,产生的沉积物除回流污泥外均集中排放,回流污泥再通过过滤膜过滤处理,完成最终固液分离;(5)污水回流处理:步骤(4)中固液分离后,分离透过澄清水,并产生浓缩污水,产生的浓缩污水再回流到微生物絮凝反应器中继续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