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FT工程公司专利>正文

注射成型设备的对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3787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具有对准装置(15)的竖直注射成型设备,该对准装置用于可彼此移动的模具部件(33,34)的相互对准。这些对准装置包括三个彼此叠置的板(56-58)。最外板(58,56)固定至模具部件(33)和其上布置有移动装置的该注射成型设备的框架上。中间板(57)由肋(16,17;59,60)固定至端板(56,58)上,该肋在相对于可移动模具部件(33)的移动方向的径向上延伸。这些肋(16,17;59,60)交叉布置,以使得可以进行最外板(56,58)的彼此相对调节运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射成型设备。上述结构既可用于模具部件被刚性固定的注射成型设备,在该情况下实践中经常需要修正,也可用于使用较低刚性并且其中模具部件在模具闭合过程中彼此寻位从而提供定心动作的注射成型设备。在这两种情况下,模具部件相对于机器的定位均变得不太苛刻并且更易于更换和维护。总之,在模具闭合时模具部件彼此相对地进行定心或居中布置。对于较弱刚性的结构来说,可在相当程度上简化框架和相关结构部件的设计。因此,可以降低制造成本。而且,现在易于允许设备运行,也就是说,将其设计为具有可移动模具部件的闭合移动。在对于不同产品的注射成型而改变模具部件(相对于其各自部件定心)时以及在注射成型之后产品的移除过程中,这在某些情况下是有利的。与水平动作的注射成型设备不同,两个模具部件之间的定心通过所述模具部件相对于框架的相互移动而实现。由于框架可以是非刚性的设计,其结构可以相对轻质并且小型化。然而,这意味着对于在模具部件和机架之间动作的对准(调整定位)装置的很高要求。致动装置和可移动模具部件之间的非刚性连接可以包括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任何连接。这种连接仅仅必须在闭合方向为刚性的。球面轴承以示例的方式在此提及。如果适宜的话,其可以设计为一在模具部件的附近和致动装置处均具有一球的系统,并具有位于其间的双窝。这样,便形成一双止推轴承,从而允许具有可忽略摩擦力的可移动模具部件(在闭合移动期间)在水平面上的倾斜和轻微移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位于一模具部件以及框架和/或用于打开和闭合所述模具部件的致动装置之间的非刚性连接。这需要简单的设计,以使得如同具有止推轴承那样沿着由摩擦力所限定的金属表面没有相互位移。该目的通过一注射成型设备实现,该注射成型设备包括延伸有一第一模具部件和一第二模具部件的框架、布置于该框架和该第二模具部件之间以使该第二模具部件远离或向着第一模具部件移动以执行注射成型操作的移动装置、布置于该框架和一模具部件之间以移动该第一模具部件的自由端面从而使得其平靠该第二模具部件的自由端面的对准装置,该第一模具部件不可沿着一轴线在上面或下面移动,该第二模具部件可沿着一轴线在下面或上面移动,所述对准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布置在一条直线上并且相对于该轴线在一平面上垂直且径向延伸的肋,并且所述肋一方面与一模具部件相连,另一方面与该框架或移动装置相连,所述肋在一中心开口处终止。用作一铰接件的该肋的使用产生可承受高负载的低摩擦力结构,并且通过该结构,可以将彼此相向移动的两个模具部件的相应表面准确地布置在正确位置。根据一优选实施例,在两个彼此垂直的方向上的移动是可能的,并且为此设置有两组彼此垂直地延伸并在其间具有一中间板的肋。从这些肋的中间剖开并垂直于注射成型设备的轴线的肋的横截面可以是恒定的。然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其设计为朝着模具的外端会聚。该会聚优选为逐渐变细(呈锥形)。肋的外边界优选为连续线,以尽可能地避免应力。更具体地,该连续线为一圆柱体的一部分。肋的横截面朝着径向外周边会聚的设计产生可承受相对高负载且非显著刚性的结构。如果肋在整个径向范围内具有恒定的横截面,则对于相同的负载承受能力它们将会更刚性。上述对准装置可与多个在移动方向上延伸的柱状物结合使用。这些柱状物布置在致动装置和可移动部件之间。该柱状物在纵向、即移动方向上是刚性的(高的抗压强度),并在横向上比较弱。这种弱性可通过在柱状物中布置凹入部分、例如凹槽)实现。由于多个柱状物布置为彼此相邻并且平行,下连接表面相对于上连接表面的移动便成为可能,但是柱状物的存在意味着这种移动是完全平行的,即形成一平行四边形类型的结构。已经发现,如果使用了大量的柱状物,这种结构的总体“弱性”,即其在垂直于移动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能力可以增强。实践中,所用的数目为四个,但是也可以使用其它数目的柱状物。上述对准装置既可用于竖直注射成型设备,也可用于水平注射成型设备。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也可专门地与上述对准装置一起使用。以下将参考附图中所给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地描述,在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通过处于模塑位置时的本专利技术的带有致动装置的注射成型设备的横截面;图2更详细地示出了图1所示的定心装置;以及图3示出了图2所示定心装置的一变型的局部切去视图。在图1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注射成型设备整体上用附图标记1表示。其包括一上框架2,该上框架2借助于例如三个或四个柱状物3以相对比较“弱”的方式与基板4相连。在此处所示的设计中,该注射成型设备竖直地布置,即模具部件可彼此相对地沿垂直方向移动。可移动模具部件的致动装置包括一个在某些情况下可由一马达和控制单元驱动的曲柄轴5,该马达和控制单元驱动未详细示出。曲柄轴5的曲柄与一驱动杆6相连,该驱动杆6在其自由端附近设有一枢轴9,辅助杆7和8可枢转地固定至该枢轴上。辅助杆7与活塞14的枢轴10相连,而辅助杆8与柱塞13的柱塞杆端部上的枢轴11啮合。在图1所示柱塞13的柱塞杆的位置处,通过曲柄轴5的移动,模腔可完全闭合,即模具部件可完全移动到一起。可移动模具部件33通过定心结构15与活塞14或其它往复从动部件相连。该用于确保面对模具部件34的模具部件33的端面达到与面对模具部件33的模具部件34的端面平行布置的定心结构包括一个以未详细示出的方式与活塞14相连的板54(图1)。板58用于支撑模具部件33。多个(在本例中为4个)具有高抗压强度的柱状物55布置在板54上。它们设有始终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凹入部分61、62。因此,每个柱状物在横向方向(如附图中所示)上相对较弱。另一方面,这些柱状物与板56相连。这种设计允许高的压力从板54传递到板56。而且,板56可相对于板54横向(如附图中所示)移动,但是这样做时将始终保持相同的方位,即如果板54和56原来是平行的,如果出现任何横向移动,它们仍将保持平行。大量柱状物55的使用使得可以提供一相对较弱的结构,从而可以提供几十分之一毫米级的调节。如果在初始位置对于角度位置而言具有不正确的方位,可以在板56和58之间布置一板57。板57始终位于与板56和58相距一段距离的位置处,并且通过相对于中心开口19径向延伸的肋59或60与其相连。由于这些肋布置为彼此垂直,两正交方向(x-y)上的倾斜运动是可能的。应当理解,止推轴承的上述替代物可以与该止推轴承结合使用或者替代该止推轴承。另外,也可以仅仅使用柱状物和/或仅仅使用可彼此相对倾斜的两个板56、57、58。在此处所示的实施例中,分别布置于板56、57和57、58之间的肋59、60在径向(相对于中心轴线7)延伸的方向上具有基本相同的尺寸。板58设有模具部件63的固定装置。图3示出了肋的设计的一种变型。为简化起见,在该图中,这些板再次用56-58表示,而肋具有附图标记16和17。它们延伸到开口29。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如图3所示的肋16、17的横截面平面从板56-58的中心开始沿径向减小。具有与这些肋直接相邻的(部分)圆柱形开口。将肋16、17设计为逐渐变细允许在发生变形时肋材料中产生均匀的应力分布,因为在定心结构移动时,与周边附近相比,更高的应力出现在中心位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使用相同刚度的条件下获得比图2所示具有恒定横截面的肋设计高得多的负载承受能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射成型设备(1),其包括延伸有一第一模具部件(34)和一第二模具部件(33)的框架、布置于该框架和该第二模具部件之间以使该第二模具部件远离或向着该第一模具部件移动以便执行注射成型操作的移动装置(5-11)、布置于该框架和一模具部件之间以移动该第一模具部件的自由端面从而使得其平靠该第二模具部件的自由端面的对准装置(15),该第一模具部件(34)不可沿着一竖直轴线(7)在上面或下面移动,该第二模具部件可沿着一竖直轴线(7)在下面或上面移动,所述对准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彼此布置在一条直线上并在一平面上相对于竖直轴线(7)垂直且径向延伸的肋(16,17;59,60),所述肋一方面与一模具部件(33)相连,另一方面与该框架或移动装置相连,所述肋在一中心开口(19;29)处终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拉尔夫克吕德尔英
申请(专利权)人:FT工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NL[荷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