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川崎亮专利>正文

用于形成具有三维结构的物体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3751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由一个筒(2)仅供给一个球形细微颗粒(1)。通过一精密控制器(3)固定颗粒(1)。颗粒(1)的直径由测量装置(6)测量以检测该颗粒(1)的中心位置。利用X-Y-Z台以及控制器(3)的粗略移动部分来移动颗粒(1),以便使颗粒(1)的中心大致对应目标位置,以使颗粒(1)与其相邻的其它颗粒接触。将激光束照射到颗粒的接触区域以熔化这些区域。通过利用控制器(3)的精确移动部分使颗粒略微地并精确地移动,以便使颗粒的中心在熔融的区域固化之前完全对应于目标位置。随后,从控制器(3)释放颗粒(1)。在熔融区域固化后,按顺序重复进行上述过程。(*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形成具有三维结构的物体的方法以及一种根据该方法形成所述物体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形成其中以三维形式布置球形细微颗粒并且相邻颗粒彼此结合的具有三维结构的物体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在Material Integration(Vol.14,No.8(2001),51-54页)中公开了一种通过烧结球形细微颗粒而形成物体的方法,其中,使直径大约为500μm的铋锑合金球形细微颗粒紧密排列,随后对它们通电,以通过焦耳热量把它们烧结在一起。在上述文献的54页还披露了一种用于形成具有三维结构的物体的方法,其中,以三维方式紧密排列颗粒,随后,对它们通电以对它们进行烧结。在根据上述方法形成的具有三维结构的物体中,由于烧结过程中发生颗粒球度变化以及它们位置的变动,颗粒位置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当颗粒的尺寸分布大约是其平均尺寸的3%时,其球度大约变化2%。如果采用上述传统方法来烧结具有较大球度变化的颗粒,那么在该三维结构的物体中的每个颗粒的中心不可避免地会偏离于颗粒应被定位的目标位置。即使每个颗粒的球度非常高,在烧结时,由于收缩和局部熔化,颗粒仍会发生偏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形成具有三维结构的物体的方法,其中,球形细微颗粒以三维形式布置并且相邻的颗粒互相结合。通过重复进行由以下步骤构成的过程,使相邻颗粒彼此结合,这些步骤包括使一个颗粒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其它颗粒接触,随后,在这些颗粒的接触区域形成熔融区域;在熔融区域固化前,调节颗粒的位置;使熔融的接触区域固化以使颗粒结合。设计一种用来形成本专利技术的具有三维结构的物体的装置以形成一种具有三维结构的物体,其中,球形细微颗粒以三维形式布置并且相邻颗粒彼此结合。所述装置具有一个在其端部固定颗粒的固定器;一个移动固定器的推进器;一个能量束辐射器,其用以将至少一个能量束照射到被固定器固定的颗粒的外表面上;以及一个控制器,其用于控制由以下步骤构成的过程,这些步骤包括通过推进器移动固定颗粒的固定器,以使该颗粒与其它颗粒接触;熔化颗粒的接触区域;在熔融的接触区域固化之前,调节被固定器固定的颗粒的位置;以及使熔融的区域固化,以使颗粒彼此结合。附图说明图1为示意图,其说明了在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形成三维结构的物体的方法中,布置颗粒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图2为示意图,其显示了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装置的控制器;图3a,3b,3c分别是显示球形细微颗粒布置的平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形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具有三维结构的物体,使一个球形细微颗粒与其它颗粒接触,并使它们彼此之间接触的接触区域熔化。接着,在熔融的区域固化之前调整颗粒的位置,以便所述三维物体由粘结在一起的颗粒构成,并且使其中的每个颗粒准确定位于其应被设置的目标位置处。最好以在接触区域处局部(即仅在接触区域)加热所述颗粒的方式使颗粒的接触区域熔化。最好将至少一个如激光束辐射器这样的能量束辐射器作为用于对接触区域局部加热的加热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使颗粒与其它颗粒接触之前,测量该颗粒的直径。在该测量的基础上移动该颗粒,以便使它们彼此接触。构成三维物体的颗粒中心之间的平均距离由“d”表示,颗粒粘结之前的平均直径由“d+Δd”表示,颗粒粘结之前尺寸分布的标准偏差由“σ”表示,在作出上述定义之后,Δd优选为标准偏差σ的2.5-4倍。球形细微颗粒的直径优选为1000μm或更小,为0.1~1000μm更为理想,最好为1~500μm。在加热时熔化的球形细微颗粒可以由包括合金的金属、陶瓷以及热塑性合成树脂制成。当形成具有三维结构的物体时,通过一推进器将第一颗粒运送至其目标位置。最好,通过某种固定器(如附着、熔融和吸附保持方式)将第一颗粒固定在基体上。通过固定器固定第二颗粒并使其与第一颗粒接触。随后,将如激光束这样的能量束照射到所述颗粒的接触区域以熔化该区域。在熔融区域固化之前,最好以使第二颗粒向之前定位的第一颗粒移动的方式,将第二颗粒的位置调节至其目标位置处。之后,熔融区域固化。以与第二颗粒相同的方式,分别使第三及之后的颗粒中的每一个均接触之前定位的颗粒,并使其在其接触区域熔化,移动到其目标位置,随后熔融区域固化。最好以首先使颗粒在一维方向上排列形成一行,随后使第二行和之后的行靠近之前形成的行形成的方式,以两维方式布置所述颗粒形成一层。第二行与之后的行中的每一个颗粒均与之前排列成行的颗粒相结合。由所述颗粒构成的第二层以及后来形成的层最好分别以与第一层相同的形成方式形成。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形成构成所述三维物体底部的第一颗粒层后,在所述第一层上形成第二颗粒层,并且在之前形成的层上形成第三层以及之后的层。在第二层以及之后的层中排列成行的颗粒与之前形成的层中的多个颗粒结合。由此形成的物体具有三维立体结构,其中颗粒在三维方向上规则排列,就像晶体模型那样。因此,利用结晶学的术语,可以将每个颗粒必须被定位的三维坐标空间中的目标位置称为“晶格点”,将晶格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晶格间距”。球形细微颗粒在被结合之前的平均直径要比晶格间距“d”大确定值“Δd”。当颗粒结合前的平均直径由“d+Δd”表示时,颗粒结合前的尺寸分布的标准偏差由“σ”表示,“Δd”优选为“σ”的2.5至4倍,最好为大约3倍。以下是一种排列两个颗粒A和B以使颗粒A和B中心之间的距离达到d的方法。当在两个颗粒A,B彼此接触时,每个颗粒中心之间的距离要比晶格间距“d”大至少Δd。通过利用一个颗粒直径测量装置准确测量颗粒的直径,精确测量颗粒A和B之间的距离与“d”值的偏差。接着,由一个能量足以熔化颗粒材料的射束源,将一局部加热能量束(优选激光束)照射到颗粒A和B的接触区域,以便局部熔化颗粒的接触区域。使颗粒A和B中的一个移动以精确调节其位置,从而在熔融的区域固化(例如凝固)之前,使它们中心之间的距离变为”d”。总之,可以以使所有颗粒和相邻颗粒的接触区域同时熔化并且使所述颗粒移动以如上述那样调整其位置的方式,使每一颗粒精确定位。在如图3a所示,物体具有原始立体晶格结构时,颗粒1分别位于二维四方形晶格点上以形成第一层;随后,将颗粒1’分别布置在第一层的颗粒1顶端右侧以形成第二层。第三层和之后的层(图中未示出)均以相同的方式排列,以便构成一个三维立方晶格结构。定位后的颗粒1”与三个之前定位的颗粒接触,这三个颗粒中的一个是构成第一层的颗粒1,另两个是构成第二层的颗粒1’。因此,要求三个激光束来分别使颗粒1”结合至颗粒1,1’,1’上。如图3b所示,对于一体心立方晶格结构(BCC)而言,颗粒1分别位于二维四方晶格点上以形成第一层。在第二层上,颗粒1’位于第一层的四个相邻颗粒1的中心位置上以形成一四方晶格,该晶格相对于第一层滑移半个周期。第三层以及之后的奇数层以与第一层相同的模式形成,第四层以及之后的偶数层以与第二层相同的模式交替形成,以便构成体心三维立方晶格结构(BCC)。已定位的颗粒1”与六个之前定位的颗粒接触,它们中的四个是构成第一层的颗粒1,另两个是构成第二层的颗粒1’。因此,需要六个激光束将颗粒1”分别结合至六个颗粒1,1,1,1,1’,1’上。如图3c所示,对于一个面心立方晶格结构(FCC)而言,以二维密集结构布置颗粒1。第二层相对于第一层在X方向上滑移”d”,并且在Y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形成具有三维结构的物体的方法,其中,以三维形式布置球形细微颗粒,并且通过重复进行由以下步骤构成的过程,使相邻颗粒彼此结合,这些步骤包括:使一个颗粒与其相邻的其它颗粒接触,随后,在这些颗粒的接触区域形成熔融区域;在熔融 区域固化前,调节颗粒的位置;使熔融的区域固化以使所述颗粒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崎亮
申请(专利权)人:川崎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