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西广专利>正文

滚筒式穴播机用电磁排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33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滚筒式穴播机用电磁排种器,包括排种器壳(4)、位于排种器壳(4)前后两端上左右设置的带有固定螺栓孔(3)的水平固定吊耳(2)、电磁铁线圈(14)和导线(1),其特征在于在排种器壳(4)内的后端固定设置有由电磁铁线圈(14)、位于电磁铁线圈(14)内一端的定铁芯(19)和位于电磁铁线圈(14)内另一端动铁芯滑槽(20)内的动铁芯(21)组成的电磁驱动装置;在排种器壳(4)内的前端通过横向贯穿排种器壳(4)两侧立边的取种辊轮轴(6)设置有轮面上带有取种凹槽(7)的取种辊轮(8),取种辊轮(8)的一部分通过排种器壳(4)顶面上的开口(11)伸出于排种器壳(4)之外;在取种辊轮(8)上设置有取种辊轮复位装置;动铁芯(21)和取种辊轮(8)之间通过连杆(15)相互铰链连接在一起;在排种器壳(4)的前端立壁和取种辊轮(8)之间设置有过渡室(17);电磁铁线圈(14)通过导线(1)与电磁铁触发装置连接在一起。(*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滚筒式穴播机用电磁排种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作物播种用的播种机上的排种器,特别是指一种滚筒式穴播机用电磁排种器。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播种棉花、玉米、大豆、花生等农作物用的滚筒式穴播机上的排种器由于结构上的缺陷,存在着取排种精度不高、穴粒数不稳定、播量精度不高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取种精度高、穴粒数稳定、播量精度高的滚筒式穴播机用电磁排种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滚筒式穴播机用电磁排种器,包括排种器壳、位于排种器壳前后两端上左右设置的带有固定螺栓孔的水平固定吊耳、电磁铁线圈和导线,其中在排种器壳内的后端固定设置有由电磁铁线圈、位于电磁铁线圈内一端的定铁芯和位于电磁铁线圈内另一端动铁芯滑槽内的动铁芯组成的电磁驱动装置;在排种器壳内的前端通过横向贯穿排种器壳两侧立边的取种辊轮轴设置有轮面上带有取种凹槽的取种辊轮,取种辊轮的一部分通过排种器壳顶面上的开口伸出于排种器壳之外;在取种辊轮上设置有取种辊轮复位装置;动铁芯和取种辊轮之间通过连杆相互铰链连接在一起;在排种器壳的前端立壁和取种辊轮之间设置有过渡室;电磁铁线圈通过导线与电磁铁触发装置连接在一起。由于本技术采用取种精度较高的凹槽取种方式来取种,从而可以实现精确取种;另外本技术还通过电磁铁来控制将取种凹槽中取得的种子准确地转移到与鸭嘴相连的过渡室中,从而确保了将取得的种子如数安全地送入鸭嘴之中,成功地克服了以往排种器漏种和掉种的缺陷,使得本技术具有取排种精度高、穴粒数稳定、播量精度高的特点;经试验证明用装有本技术的滚筒式穴播机进行播种后,一粒播种入穴率可达94%±2,两粒播种有种入穴率可达96%-99%,平均每亩地可以节约种子30%-50%。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I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际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附图中1-导线,2-水平固定吊耳,3-固定螺栓孔,4-排种器壳,5-扭力弹簧,6-取种辊轮轴,7-取种凹槽,8-取种辊轮,9-滚筒侧立壁,10-电刷,11-开口,12-通孔,13-滚筒壁,14-电磁铁线圈,15-连杆,16-滚筒轴,17-过渡室,18-弧形导电条,19-定铁芯,20-动铁芯滑槽,21-动铁芯,22-鸭嘴,23-电刷连杆,24-种子,25-种子堆积区。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滚筒式穴播机用电磁排种器,包括排种器壳4、位于排种器壳4前后两端上左右设置的带有固定螺栓孔3的水平固定吊耳2、电磁铁线圈14和导线1,其中在排种器壳4内的后端固定设置有由电磁铁线圈14、位于电磁铁线圈14内一端的定铁芯19和位于电磁铁线圈14内另一端动铁芯滑槽20内的动铁芯21组成的电磁驱动装置;在排种器壳4内的前端通过横向贯穿排种器壳4两侧立边的取种辊轮轴6设置有轮面上带有取种凹槽7的取种辊轮8,取种辊轮轴6的作用是将取种辊轮8固定在排种器壳4上的工作位置之上,如工艺许可,取种辊轮轴6的两端并不一定非要贯穿排种器壳4的两侧立边;取种辊轮8的一部分通过排种器壳4顶面上的开口11伸出于排种器壳4之外;在取种辊轮8上设置有取种辊轮复位装置,取种辊轮复位装置可以是由设置在取种辊轮轴6和取种辊轮8之间的扭力弹簧5组成的,这样可以确保在电磁驱动装置不工作时,取种辊轮8上的取种凹槽7始终是伸出在排种器壳4顶面之外的;动铁芯21和取种辊轮8之间通过连杆15相互铰链连接在一起,这样当电磁铁线圈14通电后,动铁芯21和定铁芯19吸合,动铁芯21通过连杆15带动取种辊轮8旋转,将取种辊轮8轮面之上的取种凹槽7转动到排种器壳4的顶面之内;在排种器壳4的前端立壁和取种辊轮8之间设置有过渡室17;电磁铁线圈14通过导线1与电磁铁触发装置连接在一起。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点主要在于排种器本体的机械组成部分,其电磁铁触发装置可以有很多种结构形式,图2所公开的电磁铁触发装置仅仅是作为充分公开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而公布的一种具体结构,其并不是唯一的和最佳的;如图2所示电磁铁触发装置可以是由作为负极的滚筒壁13、设置在滚筒侧立壁9上的弧形导电条18、固定在滚筒轴16上位于滚筒室内上半部的电刷连杆23和固定设置在电刷连杆23上与弧形导电条18相对应位置上的电刷10组成的;使用时电刷连杆23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接,弧形导电条18通过导线1与相对应的电磁铁线圈14的一端相连接,电磁铁线圈14的另一端通过导线1与滚筒壁13相连接;电刷10与弧形导电条18之间为滑动接触;弧形导电条18和滚筒侧立壁9之间相互绝缘固定设置。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①当本技术随着滚筒运动到滚筒的下半部分时,与其相连接的弧形导电条18与电刷10脱离接触,电磁铁线圈14断电,取种辊轮8在扭力弹簧5的作用下,重新转到取种位置;②本技术随着滚筒继续移动,进入滚筒内的种子堆积区25,这时将有种子24进入取种辊轮8之上的取种凹槽7之中,该种子24将随着本技术一起继续运动;③当本技术随着滚筒运动到滚筒的上半部分时,与其相连接的弧形导电条18与电刷10开始接触,电磁铁线圈14通电,定铁芯19与动铁芯21吸合,带动取种辊轮8转动,使其上的取种凹槽7及取种凹槽7中取得的种子24一起转动到排种器壳4的内部,与过渡室17相连通,然后随着滚筒的继续转动,取种凹槽7中的种子24在自重的作用下先转移到过渡室17之中,然后再通过滚筒壁13上的通孔12转移到与本技术相连的鸭嘴22之中,最后被植入土地之中;④重复步骤①。图1所示的本技术上的取种辊轮8的轮面之上设置有一个取种凹槽7,当需要同时取两粒种子时,可以如图5所示,在取种辊轮8的轮面之上并排设置两个取种凹槽7;需要同时取三粒种子时,可以并排设置三个取种凹槽7,其余依此类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筒式穴播机用电磁排种器,包括排种器壳(4)、位于排种器壳(4)前后两端上左右设置的带有固定螺栓孔(3)的水平固定吊耳(2)、电磁铁线圈(14)和导线(1),其特征在于在排种器壳(4)内的后端固定设置有由电磁铁线圈(14)、位于电磁铁线圈(14)内一端的定铁芯(19)和位于电磁铁线圈(14)内另一端动铁芯滑槽(20)内的动铁芯(21)组成的电磁驱动装置;在排种器壳(4)内的前端通过横向贯穿排种器壳(4)两侧立边的取种辊轮轴(6)设置有轮面上带有取种凹槽(7)的取种辊轮(8),取种辊轮(8)的一部分通过排种器壳(4)顶面上的开口(11)伸出于排种器壳(4)之外;在取种辊轮(8)上设置有取种辊轮复位装置;动铁芯(21)和取种辊轮(8)之间通过连杆(15)相互铰链连接在一起;在排种器壳(4)的前端立壁和取种辊轮(8)之间设置有过渡室(17);电磁铁线圈(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西广
申请(专利权)人:吕西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