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位移传感器的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32651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2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了一种位移传感器的外壳,至少包括:壳体,磁环和钢管;还包括端盖,端盖密封圈,壳体密封圈,卡环,橡胶密封圈,哑铃型壳体密封圈等装备,利用铆合端盖凸缘与壳体凹槽及加装密封圈制成密封式位移传感器的外壳,用以装载并保护内部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解决目前位移传感器的外壳制作复杂,生产工艺要求高,成本昂贵,等等问题,达到提高保护和安全性能,降低成本,大批量生产的目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揭露了一种位移传感器的外壳,至少包括:壳体,磁环和钢管;还包括端盖,端盖密封圈,壳体密封圈,卡环,橡胶密封圈,哑铃型壳体密封圈等装备,利用铆合端盖凸缘与壳体凹槽及加装密封圈制成密封式位移传感器的外壳,用以装载并保护内部部件。本技术可解决目前位移传感器的外壳制作复杂,生产工艺要求高,成本昂贵,等等问题,达到提高保护和安全性能,降低成本,大批量生产的目的。【专利说明】一种位移传感器的外壳
本技术涉及检测
的位移传感器,特别涉及一种位移传感器的外壳。
技术介绍
磁致伸缩位移(液位)传感器,通过内部非接触式的测控技术精确地检测活动磁环的绝对位置来测量被检测产品的实际位移值的;该传感器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已被广泛应用于成千上万的实际案例中。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是利用磁致伸缩原理、通过两个不同磁场相交产生一个应变脉冲信号来准确地测量位置的。测量元件是一根波导管,波导管内的敏感元件由特殊的磁致伸缩材料制成的。测量过程是由传感器的电子室内产生电流脉冲,该电流脉冲在波导管内传输,从而在波导管外产生一个圆周磁场,当该磁场和套在波导管上作为位置变化的活动磁环产生的磁场相交时,由于磁致伸缩的作用,波导管内会产生一个应变机械波脉冲信号,这个应变机械波脉冲信号以固定的声音速度传输,并很快被电子室所检测到。由于这个应变机械波脉冲信号在波导管内的传输时间和活动磁环与电子室之间的距离成正比,通过测量时间,就可以高度精确地确定这个距离。由于输出信号是一个真正的绝对值,而不是比例的或放大处理的信号,所以不存在信号漂移或变值的情况,更无需定期重标。由于作为确定位置的活动磁环和敏感元件并无直接接触,因此传感器可应用在极恶劣的工业环境中,不易受油溃、溶液、尘埃或其它污染的影响。此外,传感器采用了高科技材料和先进的电子处理技术,因而它能应用在高温、高压和高振荡的环境中。传感器输出信号为绝对位移值,即使电源中断、重接,数据也不会丢失,更无须重新归零。由于敏感元件是非接触的,就算不断重复检测,也不会对传感器造成任何磨损,可以大大地提高检测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为了实现磁致伸缩传感器能在极端恶劣的工业环境中应用,免受油溃、溶液、尘埃或其它污染的影响,令敏感元器件非接触测量,对传感器的电子室,即外壳的构造提出了较高要求。在现有技术的制造过程中,通常采用预先置入电路板等电子设备,然后用焊接的方式实现外壳密封。但该位移传感器的缺点是在制造过程中焊接成本较高,焊接工艺复杂,且一旦密封便无法重新打开更换或维修电路板,效率低下,成本昂贵,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位移传感器的外壳,使得位移传感器的外壳可拆卸,便于加工组装和装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适合大规模生产。根据本技术,一种位移传感器的外壳,其包括:壳体,磁环和钢管;还包括,位于外壳前端的端盖,所述端盖外壁设有第一外凸缘,第二外凸缘,第三外凸缘,第四外凸缘和第五外凸缘;第一外凸缘与第二外凸缘之间形成第一凹槽,所述凹槽中装有端盖密封圈;所述端盖内壁设有第一内凸缘,第二内凸缘,第三平面;所述第一内凸缘与第二内凸缘垂直设有第一组卡槽与第二组卡槽;所述端盖前端与第三平面之间设有中孔。壳体位于外壳后端,壳体外壁设有第六外凸缘,第七外凸缘和第八外凸缘,所述第六外凸缘与第七外凸缘间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七外凸缘与第八外凸缘间形成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壳体内壁设有第四内凸缘,第五内凸缘,第六内凸缘,第七内凸缘和第八内凸缘;所述第四内凸缘与第五内凸缘形成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用以安装卡环;所述第六内凸缘装有主体密封圈;所述第八内凸缘装有橡胶密封圈;所述壳体后端设有中孔;所述壳体后端设有中孔;所述壳体与钢管连接并通过中孔接通。端盖与壳体间设置卡环;所述钢管穿过磁环,磁环可在钢管上来回滑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组卡槽(el,e2)间的距离与PCB板(3e)的宽度相等,第二组卡槽间的距离(dl,d2)与PCB板(3d)的宽度相等。进一步的,所述端盖第一外凸缘直径等于所述壳体第六内凸缘直径。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密封圈直径等于第六内凸缘直径。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凹槽中设有的密封圈为哑铃型密封圈。进一步的,所述卡环为开口型。进一步的,所述第五内凸缘为0-45°倒角。进一步的,所述端盖置入壳体后可进一步灌胶固定。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技术设计后不仅可以提高产品加工与装配组装的便捷,而且增加了产品的安全性,同时这种设备成本很低,很适合大规模生产,最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在有限的液压缸体内便于放置。【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位移传感器的外壳的立体分解图图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位移传感器的外壳的剖视图图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端盖的剖视图图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端盖的左视图图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理解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结合本技术的内容提供一下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位移传感器的外壳,包括:壳体(7),磁环(9)和钢管(10);还包括,位于外壳前端的端盖(I),所述端盖(I)外壁设有第一外凸缘(al),第二外凸缘(a2),第三外凸缘(a3),第四外凸缘(a4)和第五外凸缘(a5);第一外凸缘(a2)与第二外凸缘(a2)之间形成第一凹槽(Cl),所述凹槽(Cl)中装有端盖密封圈(2);所述端盖内壁设有第一内凸缘(bl),第二内凸缘(b2),第三平面(b3);所述第一内凸缘(bl)与第二内凸缘(b2)垂直设有第一组卡槽(el,e2)与第二组卡槽(dl,d2);所述端盖(I)前端与第三平面(b3)之间设有中孔(11)。壳体(7)外壁设有第六外凸缘(a6),第七外凸缘(a7)和第八外凸缘(a8),所述第六外凸缘(a6)与第七外凸缘(a7)间形成第二凹槽(c2),所述第七外凸缘(a7)与第八外凸缘(a8)间形成第三凹槽(c3),所述第三凹槽间设有密封圈(8);所述壳体(7)内壁设有第四内凸缘(b4),第五内凸缘(b5),第六内凸缘(b6),第七内凸缘(b7)和第八内凸缘(b8);所述第四内凸缘(a4)与第五内凸缘(a5)形成第四凹槽(c4),所述第四凹槽(c4)用以安装卡环;所述第六内凸缘(b6)装有主体密封圈(4);所述第八内凸缘(b8)装有橡胶密封圈(6);所述壳体(7)后端设有中孔(12);所述壳体(7)与钢管(10)连接并接通。端盖(I)与壳体(7)间设置卡环(5);所述钢管(10)穿过磁环(9),磁环(9)可在钢管(10)上来回滑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组卡槽(el,e2)间的距离与PCB板(3e)的宽度相等,第二组卡槽间的距离(dl,d2)与PCB板(3d)的宽度相等。进一步的,所述端盖第一外凸缘(al)直径等于所述壳体(7)第六内凸缘(b6)直径。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密封圈(4)直径等于第六内凸缘(b6)直径。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凹槽(c3)中设有的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位移传感器的外壳,其包括:壳体,磁环和钢管;其特征在于:位于外壳前端的端盖,所述端盖外壁设有第一外凸缘,第二外凸缘,第三外凸缘,第四外凸缘和第五外凸缘;第一外凸缘与第二外凸缘之间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中装有端盖密封圈;所述端盖内壁设有第一内凸缘,第二内凸缘,第三平面;所述第一内凸缘与第二内凸缘垂直设有第一组卡槽与第二组卡槽;所述端盖前端与第三平面之间设有中孔;所述壳体位于外壳后端,所述壳体外壁设有第六外凸缘,第七外凸缘和第八外凸缘,所述第六外凸缘与第七外凸缘间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七外凸缘与第八外凸缘间形成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壳体内壁设有第四内凸缘,第五内凸缘,第六内凸缘,第七内凸缘和第八内凸缘;所述第四内凸缘与第五内凸缘形成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用以安装卡环;所述第六内凸缘装有主体密封圈;所述第八内凸缘装有橡胶密封圈;所述壳体后端设有中孔;所述壳体与钢管连接并通过中孔接通;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间设置卡环;所述钢管穿过磁环,磁环可在钢管上来回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张磊龚向东管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雷尼威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