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板成形设备和辊隙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51700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薄板成形设备和辊隙控制方法,其中薄板成形设备选择性地使用两种模式:恒定辊隙控制模式,其中辊隙由辊隙调节装置控制,使得辊隙收敛到预定控制目标值;和恒定压制负载控制模式,其中辊隙由辊隙调节装置控制,使得压制负载收敛到预定控制目标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并且更具体地说,涉及通过使薄板在两个辊之间穿过从而薄板的两个表面都接触两个辊而使用接触辊成形薄板的一种薄板成形设备和一种辊隙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使用挤压成形方法的薄板成形设备,公开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No.H9-155948和No.H10-34748中,包括以一段距离平行放置的两个辊。薄板成形设备通过使薄板(从T形模具供给的熔化树脂)在被旋转驱动的辊之间穿过而成形薄板,从而薄板的两个表面都与辊接触。辊分别具有辊支撑壳体(轴承箱),在该辊支撑壳体之间带间隙插入楔形部件。由于一个辊支撑壳体借助于液压缸设备靠压另一个辊支撑壳体,所以通过控制楔形部件的插入深度调节间隙。然而薄板成形设备具有如下问题插入在两个辊支撑壳体之间的楔形部件,使得难以精确测量实质作用在两个辊之间成形的薄板上的负载的强度,并因而薄板成形设备仅能把间隙保持为恒定宽度。当成形过程启动时(当成形条件修改时),增大从T形模具供给的熔化树脂的压制量要求加大在辊之间的间隙。如果加大时刻被延迟,则在间隙的上部处形成的熔化边沿(melt bank)变得较大。而且熔化边沿超越正常尺寸的尺寸增大引起辊旋转驱动马达过载,并且熔化边沿的熔化树脂粘结到T形模具唇边上,由此弄脏T形模具唇边。另一方面,当成形过程启动时(当成形条件修改时),增大薄板的移送速度要求变窄在辊之间的间隙,因为薄板变得较薄。如果变窄时刻被延迟,则薄板的两个表面都与辊脱开。薄板与辊的脱开带来薄板通过辊的冷却不足,并且薄板由于不良硬化而保持柔软。薄板因而在辊的较低部处滑离辊。在自动启动时,使挤压机的转数和辊速度同步的加速不会立即增大熔化树脂的压制量,即使转数被增大也是如此。薄板厚度因而变得较薄或者熔化边沿渐少,从而薄板从辊隙滑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使辊隙控制自动化并且便于在启动时和在条件修改时的操作。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薄板成形设备,该薄板成形设备具有以一段距离平行放置的两个辊,并且通过在薄板的两个表面都与两个辊接触的情况下使薄板在旋转驱动的两个辊之间穿过而成形薄板,该薄板成形设备包括辊隙调节单元,通过移动两个辊中的至少一个来调节辊隙;和辊隙控制单元,具有两种控制模式恒定辊隙控制模式,其中辊隙调节单元调节在两个辊之间的辊隙,使得在两个辊之间的辊隙收敛到预定控制目标值;和恒定压制负载控制模式,其中辊隙调节单元调节在两个辊之间的辊隙值,使得作用在辊上的压制负载收敛到预定控制目标值,通过选择性地运行两种模式中的任一种来控制辊隙。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在薄板成形设备中的辊隙控制方法,该薄板成形设备具有以一段距离平行放置的两个辊,并且通过在薄板的两个表面都与两个辊接触的情况下使薄板在旋转驱动的两个辊之间穿过而成形薄板,该辊隙控制方法包括移动两个辊中的至少一个;测量在两个辊之间的辊隙;测量作用在辊上的压制负载;及选择性地运行如下两种模式中的任一种恒定辊隙控制模式,其中调节在两个辊之间的辊隙,使得在两个辊之间的辊隙收敛到预定控制目标值;和恒定压制负载控制模式,其中调节在两个辊之间的辊隙值,使得作用在辊上的压制负载收敛到预定控制目标值。附图说明图1是视图,示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薄板成形设备的整体结构。图2是流程图,示出在该实施例中的一种辊隙控制方法(第一半)。图3是流程图,示出在该实施例中的一种辊隙控制方法(后一半)。图4是时序图,示出在该实施例中的辊隙控制方法图5是视图,示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薄板成形设备的整体结构。图6是方块图,详细示出在该实施例中的薄板成形设备的一种辊隙控制设备。图7是视图,示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薄板成形设备的整体结构。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薄板成形设备。薄板成形设备包括固定基座10,其上提供第一辊11和第二辊12;和枢转基座14,其上提供第三辊13。第一辊11、第二辊12及第三辊13彼此平行地排列。第一辊11安装成绕其中心轴转动,使轴端15R、15L由轴承箱16R、16L支撑。轴承箱16R、16L与提供在固定基座10上的直线导向件17R、17L可移动地啮合。第一辊11因而在其中增大和减小辊隙的方向A上对于第二辊12是可移动的。轴承箱16R、16L借助于测压元件101R、101L分别固定地连接到进给螺杆部件18R、18L的端部上。测压元件101R、101L用作用来测量作用在第一辊11的右和左轴承部分上的压制负载的压制负载测量装置。在固定基座10上,进给螺母支撑件19R、19L固定地安装到旋转支撑进给螺母20R、20L上。进给螺杆部件18R、18L分别与进给螺母20R、20L螺杆啮合。在进给螺母支撑件19R、19L上,伺服马达21R、21L安装成借助于齿轮系22R、22L与进给螺母20R、20L驱动连接。伺服马达21R、21L转动地驱动进给螺母20R、20L。进给螺母20R(20L)通过伺服马达21R(21L)的转动使进给螺杆部件18R(18L)在轴线的方向上(在A的方向上)移动,由此依据伺服马达21R(21L)的转动角度(转动量)在A的方向上移动轴承箱16R(16L)。这构造成在第一辊11的相应轴端部分处的辊隙调节装置。线性(liner)传感器102R、102L,它们用作用来测量在第一辊11与第二辊12之间的辊隙的辊隙测量装置,附加到进给螺母支撑件19R、19L上。线性传感器102R、102L在轴线方向上探测进给螺杆部件18R、18L的位置。线性传感器102R测量在第一辊11与第二辊12之间的右侧辊隙(在辊的一侧处的辊隙)。线性传感器102L测量在第一辊11与第二辊12之间的左侧辊隙(在辊的另一侧处的辊隙)。提供温度传感器103R、103L,它们是用来测量辊隙调节装置的温度的温度测量装置,以探测进给螺杆部件18R、18L的温度。第二辊12安装成绕其中心轴转动,使轴端23R、23L由固定地安装在固定基座10上的轴承箱24R、24L支撑。枢转基座14绕第二辊12的转动中心枢转地安装,这能够使枢转基座14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枢转基座14连接到液压缸装置25上。液压装置25能够相对于水平面以可变角度θ保持枢转基座14。代替液压缸装置25,有可能借助于用于枢转基座14的枢转驱动的伺服马达驱动而使用进给螺杆机构。这能够使第三辊13绕第二辊12的转动中心枢转,并且能够使枢转基座14相对于水平面保持倾斜。改变角度θ(在图1中)提供成使薄板S绕第二辊12和第三辊13的缠绕长度(接触长度)改变。换句话说,改变第三辊13相对于第二辊12的位置能够改变角度θ。第三辊13安装成绕其中心轴转动,使轴端26R、26L由轴承箱27R、27L支撑。轴承箱27R、27L与提供在枢转基座14上的直线导向件28R、28L可移动地啮合。第三辊13因而在其中增大和减小辊隙的方向B上对于第二辊12是可移动的。轴承箱27R、27L借助于测压元件104R、104L分别固定地连接到进给螺杆部件29R、29L的端部上。测压元件104R、104L用作用来测量作用在第三辊13的右和左轴承部分上的压制负载的压制负载测量装置。在枢转基座14上,进给螺母支撑件30R、30L固定地安装到旋转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板成形设备,具有以一段距离平行放置的两个辊,并且通过在薄板的两个表面都与两个辊接触的情况下使薄板在旋转驱动的两个辊之间穿过而成形薄板,该薄板成形设备包括:辊隙调节单元,通过移动两个辊中的至少一个来调节辊隙;和辊隙控制单元,具有两种控制模式:恒定辊隙控制模式,其中辊隙调节单元调节在两个辊之间的辊隙,使得在两个辊之间的辊隙收敛到预定的控制目标值;和恒定压制负载控制模式,其中辊隙调节单元调节在两个辊之间的辊隙值,使得作用在辊上的压制负载收敛到预定的控制目标值,通过选择性地运行两种模式中的任一种来控制辊隙。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沼巧治山口智则山本刚裕阿部友和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