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膜机构及薄膜下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51601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1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下膜机构及薄膜下膜方法,其中,下膜机构包括:摆动架,第一端形成固定端,第二端形成摆动端;驱动机构,具有输出端,摆动架的第一端连接到输出轴;薄膜夹持部,设置在摆动架的第二端,薄膜夹持部具有夹持位置和松开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下膜机构可减小出膜时的出膜阻力,提高了产品的整体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其中,下膜机构包括:摆动架,第一端形成固定端,第二端形成摆动端;驱动机构,具有输出端,摆动架的第一端连接到输出轴;薄膜夹持部,设置在摆动架的第二端,薄膜夹持部具有夹持位置和松开位置。本专利技术的下膜机构可减小出膜时的出膜阻力,提高了产品的整体稳定性。【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贴膜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在现今,贴膜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食品、化工、家电等各大行业中,针对各行业不同的贴膜要求,目前已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贴膜设备用来满足各大行业的贴膜技术使用生产要求。现有技术中的贴膜设备主要包括薄膜放料机构、切膜机构、下(拉)膜机构、工件定位机构及膜定位机构。其中下膜机构是将筒状的薄膜展开成片状的机构。在现有技术中,下膜机构为平移式拉模机构,该拉膜机构仅能在水平方向进行出膜,在出膜时,出膜方向与筒状薄膜的切线方向形成的出膜角的夹角度数为90度,造成在出膜时在拐角动作处具有较大的阻力,不利于出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贴膜效率低下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下膜机构,包括:摆动架,第一端形成固定端,第二端形成摆动端;驱动机构,具有输出端,摆动架的第一端连接到输出轴;薄膜夹持部,设置在摆动架的第二端,薄膜夹持部具有夹持位置和松开位置。进一步地,摆动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摆臂,薄膜夹持部连接在两个摆臂的摆动端之间。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源,驱动源为电机或第一旋转气缸;转轴支撑座,与驱动源相对设置;转轴,其第一端与驱动源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端支撑在转轴支撑座上,两个摆臂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到转轴上。进一步地,夹持部包括:固定夹板,连接在两个摆臂之间;活动夹板,沿摆臂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并且活动夹板设置固定夹板朝向摆臂第一端的一侧;两个活动夹板驱动部,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摆臂上,并与活动夹板驱动连接。进一步地,活动夹板驱动部为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活动夹板的端部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薄膜下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摆动架绕转轴由初始位置开始向薄膜处进行摆动,并带动薄膜夹持部一同摆动;第二步,摆动架在薄膜处停止摆动,薄膜夹持部由松开位置运动到夹持位置,完成对薄膜的夹持;第三步,摆动架带动薄膜夹持部摆动回至初始位置,完成对薄膜的下膜。进一步地,在第一步之前,摆动架位于初始位置,薄膜夹持部处于松开位置。进一步地,在第三步之后,贴膜设备进行切膜动作,切膜动作完成后,薄膜夹持部由夹持位置运动到松开位置,摆动架与薄膜夹持部处于松开位置,准备再次运动。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下膜机构包括:摆动架,第一端形成固定端,第二端形成摆动端;驱动机构,具有输出端,摆动架的第一端连接到输出轴;薄膜夹持部,设置在摆动架的第二端,薄膜夹持部具有夹持位置和松开位置。本专利技术中,驱动机构带动摆动架,进而带动夹持部进行枢转,使夹持部的出膜方式由平行移动转变成枢转运动,使出膜角的角度大于90度,减小了出膜时的出膜阻力,提高了产品的整体稳定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下膜机构的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以及图2a至图2e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薄膜下膜方法的下膜机构的运动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下膜机构的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下膜机构包括摆动架510、驱动机构和薄膜夹持部,其中,摆动架510的第一端形成固定端,摆动架510的第二端形成摆动端,驱动机构具有输出端,该输出端上连接有摆动架510的第一端,薄膜夹持部设置在摆动架510的第二端,该薄膜夹持部具有夹持位置和松开位置。本实施例的下膜机构,驱动机构带动摆动架510,进而带动薄膜夹持部进行枢转,使薄膜夹持部的出膜方式由平行移动转变成摆动运动,采用摆动方式进行出膜,可使出膜角的角度大于90度,减小了出膜时的出膜阻力,提高了产品的整体稳定性。摆动架510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摆臂,薄膜夹持部连接在两个摆臂的第二端之间,摆臂的第一端与驱动机构相连,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源521、转轴支撑座540和转轴522,其中,驱动源521与转轴支撑座540相对设置,转轴522的第一端与驱动源521的输出端相连,转轴522的第二端支撑在转轴支撑座540上,并且转轴522上固定连接有摆臂的固定端。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驱动源521可以为电机或第一驱动气缸。薄膜夹持部的设置是使本实施例的下膜机构可夹紧薄膜的端部以便进行下膜,该夹持部包括固定夹板531、活动夹板532和活动夹板驱动部533,其中,固定夹板531设置在两个摆臂的摆动端之间,活动夹板532设置在固定夹板531朝向摆臂固定端的一侧,且活动夹板532可沿摆臂方向进行移动,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活动夹板驱动部533为俩个,分别设置在两个摆臂上,且活动夹板驱动部533与活动夹板532驱动相连,优选地,活动夹板驱动部533为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在活动夹板532的端部。如图2a至图2e所示,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为本实施例中的下膜机构的翻转方向,本专利技术的下膜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将摆动架510位于初始位置,并准备动作,此时薄膜夹持部处于松开位置;启动驱动源521,驱动源521带动转轴522进行转动,转轴522带动连接在其上的摆动架510进行摆动,当摆动到一定角度时,薄膜的一端穿设在薄膜夹持部的固定夹板531和活动夹板532之间,驱动源521停止运动,活动夹板驱动部533驱动活动夹板532向固定夹板531进行运动,直至活动夹板532与固定夹板531紧密贴合,夹紧薄膜,薄膜夹持部完成由松开位置到夹紧位置的转换,驱动源521再次启动,使摆动架510向初始位置进行摆动,薄膜夹持部带动薄膜一同摆动,将筒状薄膜展开成片状薄膜,完成下膜机构的下膜过程。摆动架510回至初始位置后进行切膜动作,切膜动作完成后,薄膜夹持部由夹持位置运动到松开位置,摆动架与薄膜夹持部准备再次动作。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下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摆动架(510),第一端形成固定端,第二端形成摆动端; 驱动机构,具有输出端,所述摆动架(510)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输出轴; 薄膜夹持部,设置在所述摆动架(510)的第二端,所述薄膜夹持部具有夹持位置和松开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架(510)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摆臂,所述薄膜夹持部连接在所述两个摆臂的摆动端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驱动源(521),所述驱动源(521)为电机或第一旋转气缸; 转轴支撑座(540),与所述驱动源(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摆动架(510),第一端形成固定端,第二端形成摆动端;驱动机构,具有输出端,所述摆动架(510)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输出轴;薄膜夹持部,设置在所述摆动架(510)的第二端,所述薄膜夹持部具有夹持位置和松开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富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