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田污水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514142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1 1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田污水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属油田用化学剂及制备技术领域。该油田污水杀菌剂由纳米二氧化钛粉末、交联剂、表面活性剂和氧化剂按照以下质量百分比混合而成:10~15%的纳米二氧化钛粉末、0.5~2%的交联剂、5~10%的表面活性剂、5~10%的氧化剂、余量为水。该杀菌剂可随液流沉积于管壁、弯角等处,缓慢稀释出主剂,药效持久,对管线无腐蚀,加注18天后对硫酸盐还原菌、腐生菌和铁细菌的综合杀菌率仍达90%以上,而药剂加注周期为15~25天,是普通药剂的10~15倍,大大减缓了操作强度并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属油田用化学剂及制备
。该油田污水杀菌剂由纳米二氧化钛粉末、交联剂、表面活性剂和氧化剂按照以下质量百分比混合而成:10~15%的纳米二氧化钛粉末、0.5~2%的交联剂、5~10%的表面活性剂、5~10%的氧化剂、余量为水。该杀菌剂可随液流沉积于管壁、弯角等处,缓慢稀释出主剂,药效持久,对管线无腐蚀,加注18天后对硫酸盐还原菌、腐生菌和铁细菌的综合杀菌率仍达90%以上,而药剂加注周期为15~25天,是普通药剂的10~15倍,大大减缓了操作强度并降低了成本。【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油田用化学剂及制备

技术介绍
各大油田在污水回注时,注水设备、管线及注水井井筒由于细菌滋生易发生水质污染、堵塞、腐蚀等,一般通过加注杀菌剂解决细菌造成的危害,目前加注的杀菌剂多为液体,采用间歇式加药方式加注时,由于受水流的影响,药剂时效很难持久,采用连续加药方式加注时,成本太大且费时费力。专利201010202497.7公开了一种油田回注水杀菌剂,是由下列重量比例的原料组成:丁二氨1-3份,硫酸胍3-5份,聚六亚甲基胍1-2份,聚烯烃基胍1-2份。该杀菌剂对油田回注水中的真菌、异氧菌、特别是腐生菌,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有特效,并且该杀菌剂化学性能稳定,杀菌时间长效。但该杀菌剂需连续加注,操作麻烦且成本较高;《石油工程建设》2008年第34卷第6期公开了一篇《电解盐水杀菌技术在油田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给出了一种通过电解盐水现场产生次氯酸钠直接用于油田污水杀菌的方法,杀菌有很好的连续性,但对设备有腐蚀性。《山西化工》2009年第29卷第I期公开了一篇《不同类型杀菌剂对油田污水中SRB杀菌效果研究》文献,分别对非氧化型、氧化型、亚硝酸盐类等几种杀菌剂进行了试验评价,指出非氧化型杀菌剂效果最好,其杀菌率平均可达96.37%,但仍存在药效难以持久和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杀菌剂存在的药效持续时间短、有腐蚀性、成本较闻等缺点,提供一种油田污水杀菌剂。同时在于提供上述油田污水杀菌剂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一种油田污水杀菌剂,由纳米二氧化钛粉末、交联剂、表面活性剂和氧化剂按照以下质量百分比混合而成:10~15%的纳米二氧化钛粉末、0.5~2%的交联剂、5~10%的表面活性剂、5~10%的氧化剂、余量为水。所述的纳米二氧化钛粉末的粒径为10~50nm。所述的交联剂为乙二醇、环氧氯丙烷或4-巯基苯甲酸。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或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所述的氧化剂为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钾。一种油田污水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质量百分比准确取各组分,先将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加入水中,再加入交联剂,加热升温至60~80°C后搅拌I~2小时;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和氧化剂,搅匀即得。所述的纳米二氧化钛粉末的粒径为10~50nm。所述的交联剂为乙二醇、环氧氯丙烷或4-巯基苯甲酸。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或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所述的氧化剂为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钾。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由具有较大的比表面、较强的吸附性和热稳定性的纳米二氧化钛微颗粒作为载体,表面活性剂和氧化剂作为主剂,该杀菌剂可随液流沉积于管壁、弯角等处,缓慢稀释出主剂,药效持久,对管线无腐蚀,加注18天后对硫酸盐还原菌、腐生菌和铁细菌的综合杀菌率仍达90%以上,而药剂加注周期为15~25天,是普通药剂的10~15倍,大大减缓了操作强度并降低了成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油田污水杀菌剂的性能评价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油田污水杀菌剂的性能评价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油田污水杀菌剂的性能评价图。【具体实施方式】下述实施例仅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实施例1:在250mL反应容器中加入IOg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和57mL蒸馏水,加入ImL质量分数为99%的乙二醇,加热至70°C,搅拌1.5小时,然后加入12mL质量分数为50%的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和20mL质量分数为30%的次氯酸钠溶液,搅拌均匀后即得油田污水杀菌剂。其性能评价结 果见图1。实施例2:在250mL反应容器中加入15g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和45mL蒸馏水,加入3mL质量分数为30%的环氧氯丙烷,加热至60°C,搅拌I小时,然后加入20mL质量分数为50%的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和17mL质量分数为30%的次氯酸钾溶液,搅拌均匀后即得油田污水杀菌剂。其性能评价结果见图2。实施例3:在250mL反应容器中加入25g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和35mL蒸馏水,加入5mL质量分数为30%的4-巯基苯甲酸,加热至80°C,搅拌I小时,然后加入IOmL质量分数为50%的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和25mL质量分数为30%的次氯酸钠溶液,搅拌均匀后即得油田污水杀菌剂。其性能评价结果见图3。试验方法不变,改变各组分含量,在温度70°C,搅拌I小时条件下得实施例4~10,结果如下:表1实施例4~10油田污水杀菌剂的成分和含量【权利要求】1.一种油田污水杀菌剂,其特征在于:由纳米二氧化钛粉末、交联剂、表面活性剂和氧化剂按照以下质量百分比混合而成:10~15%的纳米二氧化钛粉末、0.5~2%的交联剂、5~10%的表面活性剂、5~10%的氧化剂、余量为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污水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二氧化钛粉末的粒径为10~50n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污水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联剂为乙二醇、环氧氯丙烷或4-巯基苯甲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污水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或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污水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剂为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钾。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污水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按照质量百分比准确取各组分,先将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加入水中,再加入交联剂,加热升温至60~80°C后搅拌I~2小时;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和氧化剂,搅匀即得。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田污水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二氧化钛粉末的粒径为10~50nm。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田污水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联剂为乙二醇、环氧氯丙烷或4-巯基苯甲酸;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田污水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或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 田污水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剂为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钾。【文档编号】A01N33/12GK103478164SQ201310398152【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4日 【专利技术者】陈洪杰, 吴信荣, 林伟民, 黄雪松, 关建庆, 瞿江英, 罗沿予, 赵国瑜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田污水杀菌剂,其特征在于:由纳米二氧化钛粉末、交联剂、表面活性剂和氧化剂按照以下质量百分比混合而成:10~15%的纳米二氧化钛粉末、0.5~2%的交联剂、5~10%的表面活性剂、5~10%的氧化剂、余量为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洪杰吴信荣林伟民黄雪松关建庆瞿江英罗沿予赵国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