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89354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5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显示器,其包括背光模块、显示面板及彩色滤光层。背光模块包括其发光频谱具有第一、第二及第三隆起的光源,其中第一隆起的峰值落在447至451nm且半高宽为20至25nm,第二隆起的峰值落在529至533nm且半高宽为72至76nm,而第三隆起的峰值落在642至644nm且半高宽为80至86nm。显示面板配置于背光模块上,而配置于背光模块上的彩色滤光层包括三个彩色滤光图案,其中各个彩色滤光图案的穿透频谱的峰值个别重叠于各个隆起的半高宽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显示器,其包括背光模块、显示面板及彩色滤光层。背光模块包括其发光频谱具有第一、第二及第三隆起的光源,其中第一隆起的峰值落在447至451nm且半高宽为20至25nm,第二隆起的峰值落在529至533nm且半高宽为72至76nm,而第三隆起的峰值落在642至644nm且半高宽为80至86nm。显示面板配置于背光模块上,而配置于背光模块上的彩色滤光层包括三个彩色滤光图案,其中各个彩色滤光图案的穿透频谱的峰值个别重叠于各个隆起的半高宽范围。【专利说明】显示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器,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高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以下简称 NTSC)色饱合度的显不器。
技术介绍
随着网际网络与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展,如笔记型电脑、移动电话、数字相机、及个人数字助理等可携式资讯产品均快速地发展与成长,并且渐渐普及于个人。液晶显示器具有薄型化、轻量化、低耗电量、无辐射污染、且能与半导体制作工艺技术相容等优点,因此顺应地应用于早期的简易手表、计算机等低资讯容量显示产品的应用,渐渐扩及精细化的监视器或可携式资讯产品。NTSC色域是用以衡量显示器的色彩表现的一个标准。通过此标准,显示器厂商可以定义出显示器的色域表现能力,如一般的液晶显示器标示75%NTSC,即代表其拥有75%NTSC色域大小的显色能力。目前常见的显示器的NTSC色彩表现的范围大多落在72~80%。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NTSC色饱合度大于96%的显示器。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显示器,其包括一背光模块、一显示面板以及一彩色滤光层。背光模块包括一光源,光源的发光频谱具有一第一隆起、一第二隆起以及一第三隆起,其中第一隆起的峰值落在447nm至451nm,且第一隆起的半高宽为20nm至25nm,第二隆起的峰值落在529nm至533nm,且第二隆起的半高宽为72nm至76nm,而第三隆起的峰值落在642nm至644nm,且第三隆起的半高宽为80nm至86nm。显不面板配置于背光模块上,而彩色滤光层配置于背光模块上,彩色滤光层包括至少一第一彩色滤光图案、至少一第二彩色滤光图案以及至少一第三彩色滤光图案,其中第一彩色滤光图案的穿透频谱的峰值重叠于第一隆起的半高宽范围,第二彩色滤光图案的穿透频谱的峰值重叠于第二隆起的半高宽范围,而第三彩色滤光图案的穿透频谱的峰值重叠于第三隆起的半高宽范围。基于上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显示器中,将彩色滤光层的彩色滤光频谱与背光模块的光源的发光频谱彼此搭配,同时调整背光模块的光源的光强度,以使显示器的NTSC色饱和度提升到96%以上。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示意图;图2为单颗发光二极管的示意图;图3为彩色滤光层的波长及光穿透强度的关系图;图4A为样本1-12的色光波长与色光强度的示意图;图4B为样本13-15的色光波长与色光强度的示意图;图4C为样本6的色光波长与色光强度的示意图。符号说明100:显示器110:背光模块120:显示面板130:彩色滤光层112:光源112a:发光芯片112b:荧光粉112c:透明材质114:导光板122:第一基板124:第二基板126:显示介质132:第一彩色滤光图案134:第二彩色滤光图案136:第三彩色滤光图案R:红色/红光G:绿色/绿光B:蓝色/蓝光Pl:第一隆起P2:第二隆起P3:第三隆起【具体实施方式】有鉴于目前的显示器的NTSC色饱合度的表现较不符合目前使用者对于显示器的色域表现的要求,本案提出如下列实施例的其NTSC色饱合度可高达96%的显示器。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显示器100包括一背光模块110、一显不面板120以及一彩色滤光层130。背光模块110包括一光源112,显不面板120配置于背光模块110上,而彩色滤光层130配置于背光模块110上。详细而言,上述的光源112为发光二极管光源,且单颗的发光二极管如图2所示,其中发光二极管光源包括一发光芯片112a以及一突光粉112b,其中突光粉112b可选用硫化物荧光粉,此荧光粉112b的激发光频谱与发光芯片112a的发光频谱不同,且荧光粉112b可以是通过掺杂在覆盖发光芯片112a的透明材质112c的方式而分布于发光芯片112a周围。一般而言,发光芯片112a为蓝光芯片,透明材质112c为娃胶,而蓝光芯片产生的蓝光激发突光粉112b而产生黄光,所产生的黄光与蓝光混合后形成白光因此光源112发出白光。不过,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此荧光粉112b是由红光荧光粉及绿光荧光粉调配而成,其中红光荧光粉及绿光荧光粉的浓度比例、体积大小以及在透明材质112c内的散布位置,会影响背光模块110的色彩均匀性与出光效率。显示器100可依照需求而选用直下式背光模块或是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在应用直下式背光模块的显不器100中,背光模块的光源112置于显不面板120之下,且背光模块的光源112与显示面板120之间通常不另外设置其他改变光路径的元件,简单来说即是背光模块110所发出的光直射入显不面板120中;而应用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显不器100中,通常背光模块110还更包括一导光板114,其中光源112设置于导光板114的第一侧,而显示面板120设置于导光板114的第二侧,且第一侧与第二侧相邻。由于在应用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110的显示器100中,光源112并非是直接设置在显示面板120的下方,且光源112面对导光板114出光,且通过导光板114导正光的路径之后让光进入显不面板120中。本实施例显不器100的背光模块110是应用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请继续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20包括一第一基板122、一第二基板124以及设置于第一基板122与第二基板124之间的一显不介质126,此第一基板122可为主动元件阵列基板,而第二基板124可为对向基板,且显示介质126可为液晶层、电湿润显示介质、电泳显示介质或上述的组合。彩色滤光层130设置于第一基板122与第二基板124之间,并且可依照需求而设置在第一基板122上或是设置在第二基板124上。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彩色滤光层130的设置位置,凡是让显示光线通过显示介质126与彩色滤光层130之后才射出显示面板120的设计都可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的彩色滤光层130包括至少一第一彩色滤光图案132、至少一第二彩色滤光图案134以及至少一第三彩色滤光图案136,其中第一彩色滤光图案132例如为蓝色(B)滤光图案,第二彩色滤光图案134例如为绿色(G)滤光图案,而第三彩色滤光图案136例如为红色(R)滤光图案。图3为彩色滤光层的波长及光穿透强度的关系图。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彩色滤光图案132的穿透频谱的峰值落在452nm至456nm,且第一彩色滤光图案132的穿透频谱的半高宽为88nm至92nm。举例来说,第一彩色滤光图案132的材质包括下列式(I)所示的钛青素(Phthalocyanine)系化合物(例如编号为B15: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器,包括:背光模块,包括光源,该光源的发光频谱具有第一隆起、第二隆起以及第三隆起,其中该第一隆起的峰值落在447nm至451nm,且该第一隆起的半高宽为20nm至25nm,该第二隆起的峰值落在529nm至533nm,且该第二隆起的半高宽为72nm至76nm,而该第三隆起的峰值落在642nm至644nm,且该第三隆起的半高宽为80nm至86nm;显示面板,配置于该背光模块上;以及彩色滤光层,配置于该背光模块上,该彩色滤光层包括至少一第一彩色滤光图案、至少一第二彩色滤光图案以及至少一第三彩色滤光图案,其中该第一彩色滤光图案的穿透频谱的峰值重叠于该第一隆起的半高宽范围,该第二彩色滤光图案的穿透频谱的峰值重叠于该第二隆起的半高宽范围,而该第三彩色滤光图案的穿透频谱的峰值重叠于该第三隆起的半高宽范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奎百李家豪廖烝贤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