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旱地玉米秸秆覆盖保墒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480962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5 1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旱地玉米秸秆覆盖保墒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玉米收获后,将土地分为相邻的小麦播种带和预留空白带,每隔一个小麦播种带设置一个预留空白带,然后将秸秆砍到后,将秸秆覆盖在小麦播种带上,小麦播种带和预留空白带带宽为0.8-1.2m;(2)秸秆在小麦播种带上覆盖80-90天,然后将秸秆转移到旁边的预留空白带上;(3)然后在小麦播种带整地,整地后并撒施底肥;(4)再在小麦播种带上播种小麦,每个小麦播种带播种3-5行小麦,播种后再将秸秆覆盖在小麦播种行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保墒方法不仅能解决旱地玉米秸秆无法有效利用、小麦生长易受旱问题,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不需要消耗太多劳动力、操作简单、保墒效果好、小麦抗旱能力强,且可补充土壤有机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玉米收获后,将土地分为相邻的小麦播种带和预留空白带,每隔一个小麦播种带设置一个预留空白带,然后将秸秆砍到后,将秸秆覆盖在小麦播种带上,小麦播种带和预留空白带带宽为0.8-1.2m;(2)秸秆在小麦播种带上覆盖80-90天,然后将秸秆转移到旁边的预留空白带上;(3)然后在小麦播种带整地,整地后并撒施底肥;(4)再在小麦播种带上播种小麦,每个小麦播种带播种3-5行小麦,播种后再将秸秆覆盖在小麦播种行间。本专利技术的保墒方法不仅能解决旱地玉米秸秆无法有效利用、小麦生长易受旱问题,而且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不需要消耗太多劳动力、操作简单、保墒效果好、小麦抗旱能力强,且可补充土壤有机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专利说明】一种旱地玉米結轩覆盖保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耕作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旱地玉米秸杆覆盖保墒方法。
技术介绍
西南地区耕地多分布在丘陵山地中,小麦/玉米套作种植模式是本区的主导种植模式,小麦于11月上旬播种,每个播种带(宽度0.7~Im)中间预留出0.7~1.0m的空白带,4月上旬在预留的空白带上播种玉米,8月上中旬玉米成熟收获。上世纪90年代以前,玉米秸杆主要作为牲畜饲料和生活燃料,玉米收获后秸杆即砍倒转移出田面。随着农村燃料结构及牲畜饲料结构的改变,燃料、饲料秸杆用量大为减少,且由于西南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无法用机械化方式收获玉米和处理鲜湿沉重的秸杆,在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的背景下,玉米收获后农民往往将剩余植株自然立在田间,待到小麦播种前植株干枯了再将其砍到转移至田间地头,甚至焚烧掉。另一方面,西南丘陵山地灌溉设施普遍较差,小麦生长以雨养为主,产量受年际降雨影响呈明显波动趋势,如2010年、2013年均遭遇冬春干旱,西南区小麦量大幅降低,甚至绝收。由于无成熟的秸杆还田方法,西南旱地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地力呈下降趋势,蓄水保墒能力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旱地玉米秸杆覆盖保墒方法,以解决旱地玉米秸杆无法有效利用、小麦生长易受旱问题,本方法不需要消耗太多劳动力、操作简单、保墒效果好、小麦抗旱能力强,且可补充土壤有机质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I)玉米收获后,将秸杆砍到就地覆盖在小麦播种带上。小麦播种带宽lm、预留空白带宽lm,两者相邻,每隔一个小麦播种带设一个预留空白带。此时秸杆鲜湿沉重,就地覆盖无需转移,可以节省劳力。西南地区秋季雨水较为丰富,秸杆就地覆盖可以吸纳雨水,减少地表径流,保持地表墒情,抑制杂草滋生,且利于秸杆加快腐解,新鲜秸杆在播种带上覆盖80~90d,覆盖期间无需翻动。2)小麦播种前将秸杆转移至旁边预留的空白带上,此时秸杆已部分腐烂,重量轻,且播种带旁边即为空白带,转移方便。3)在小麦播种带整地结束后,采用行距较宽的2B-4型播种机播种,每个播种带播4行,播种后再将秸杆覆盖在小麦播种行间(播种带宽lm,每个播种带播4行小麦,每个小麦播种行占据的宽度不足5cm,小麦播种行与播种行间有大约20cm的间隔,玉米秸杆就覆盖在此空间中,如果秸杆覆盖在播种行上容易影响小麦出苗。)。秋季有秸杆覆盖,播种带土壤墒情较好,出苗率高,苗壮。播种后将秸杆覆盖在播种行间,可以减少棵间蒸发,保持土壤墒情,提高抗旱能力,促进小麦生长,也不至于影响小麦出苗。2B-4型播种机行距为较宽,在播种行间覆盖秸杆也较为方便。在小麦成熟时,秸杆已接近完全腐烂,将其粉碎翻埋至土里,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旱地玉米秸杆覆盖保墒方法不仅能解决旱地玉米秸杆无法有效利用、小麦生长易受旱问题,而且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不需要消耗太多劳动力、操作简单、保墒效果好、小麦抗旱能力强,且可补充土壤有机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玉米收获后秸杆覆盖在小麦播种带上的示意图;图2是小麦出苗后玉米秸杆覆盖在小麦播种行间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1)玉米收获后,秸杆砍到就地覆盖在小麦播种带上,秸杆头尾相连,尽量避免小麦播种带地表裸露。2)小麦播种前将玉米秸杆转移至旁边预留的空行中,播种带采用微耕机旋耕或人工翻挖方式整地。3)整地结束后将底肥撒施在播种带,用量纯氮7kg/亩、五氧化二磷6kg/亩、氧化钾5kg/亩。4)撒施底肥后采用2B-4型播种机播种,每个播种带播4行,行距25cm。5)播种结束后将秸杆覆盖在小麦播种带的播种行间,既能起到保墒效果,又不至于影响小麦出苗。实施例2简阳市玉成乡街邻村2008~2009年采用该方法,玉米于2008年8月15日收获后将秸杆砍倒就地覆盖在小麦播种带上,小麦于11月5日播种,播种前将秸杆移开,播种后再将秸杆覆盖在小麦播种行间。本方法小麦播种前耕层土壤含水量为19.2%,无秸杆覆盖田为18.1% ;本方法小麦出苗率92.0%,无秸杆覆盖田为87.2% ;在小麦分蘖、拔节、孕穗阶段,本方法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6.2%、15.4%、12.1%,无秸杆覆盖田分别为14.7%、13.9%、9.7% ;本方法小麦单产260.8kg/亩,无秸杆覆盖田234.2kg/亩。实施例3简阳市玉成乡街邻村2009~2010年采用该方法,玉米于2009年8月20日收获后将秸杆砍倒就地覆盖在小麦播种带上,小麦于11月3日播种,播种前将秸杆移开,播种后再将秸杆覆盖在小麦播种行间。本方法小麦播种前耕层土壤含水量为22.3%,无秸杆覆盖田为18.6% ;本方法小麦出苗率91.5%,无秸杆覆盖田为85.8% ;在小麦拔节、孕穗、开花阶段,本方法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4.1%、12.6%、15.3%,无秸杆覆盖田分别为11.9%、11.8%、12.4% ;本方法小麦单产218.2kg/亩,无秸杆覆盖田150.4kg/亩。实施例4简阳市芦葭镇英明村2011~2012年采用该方法,玉米于2011年8月20日收获后秸杆砍到就地覆盖在小麦播种带上,小麦于11月4日播种,播前将秸杆移开,播种后再将秸杆覆盖在小麦播种行间。本方法小麦播种前耕层土壤含水量为21.0%,无秸杆覆盖田为17.3% ;本方法小麦出苗率90.7%,无秸杆覆盖田为80.9% ;在小麦分蘖、拔节、孕穗阶段,本方法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9.8%、19.4%、11.8%,无秸杆覆盖田分别为17.2%、16.5%和8.9% ;本方法小麦单产240.2kg/亩,无秸杆覆盖田为194.9kg/亩。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 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旱地玉米秸杆覆盖保墒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玉米收获后,将土地分为相邻的小麦播种带和预留空白带,每隔一个小麦播种带设置一个预留空白带,然后将秸杆砍到后,将秸杆覆盖在小麦播种带上,小麦播种带和预留空白带带宽为0.8-1.2m ; (2)秸杆在小麦播种带上覆盖80-90天,然后将秸杆转移到旁边的预留空白带上; (3)然后在小麦播种带整地,整地后并撒施底肥; (4)再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旱地玉米秸秆覆盖保墒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玉米收获后,将土地分为相邻的小麦播种带和预留空白带,每隔一个小麦播种带设置一个预留空白带,然后将秸秆砍到后,将秸秆覆盖在小麦播种带上,小麦播种带和预留空白带带宽为0.8?1.2m;(2)秸秆在小麦播种带上覆盖80?90天,然后将秸秆转移到旁边的预留空白带上;(3)然后在小麦播种带整地,整地后并撒施底肥;(4)再在小麦播种带上播种小麦,每个小麦播种带播种3?5行小麦,播种后再将秸秆覆盖在小麦播种行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永禄李朝苏黄钢吴春吴晓丽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德阳市小麦专家大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