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内转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47254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模内转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箔膜送入第一与第二模具之间,其中第一模具具有一模穴,第二模具包括一设有泄压阀的排气槽及一进气口;将箔膜压制于第一模具,箔膜与第一模具间形成一气密空间;将所述气密空间抽真空,以将箔膜向第一模具的模穴内吸附;将第一与第二模具合模;利用介质向箔膜加压,使箔膜完全贴合于第一模具的模穴内;向模穴内射胶;及冷却开模。本方法可通过第一模具吹气加压及与第二模具抽真空的双重作用下,极大延伸该两模具间的箔膜本身的拉伸长度,且可达到使得箔膜即便是在小角度情况下也可与第二模具模穴完美贴合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在模内成型制程中,现有技术中仅依靠母模侧在常温状态抽真空将箔膜吸附定位于母模 模穴内,因此箔膜拉深深度受限于箔膜基体层本身在常温状态时的拉伸极限,例如当箔膜本 身被拉伸超过其自然状态20%时可能会破损或被拉断;再者当母模模穴设计有小角度(特别 是锐角角度时)结构时,由于抽真空产生的负压的大小及箔膜基体层材料的常温变形的限制 ,箔膜亦不易完全的与模穴的形状相契合。基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失,业界已出现对箔膜预先加热的制程,如现有技术中揭示了一 种在合模前对箔膜进行加热的独立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是独立于模具外部,当需要加热时 需另外的传送装置将该加热装置送至公母模之间对箔膜加热,加热后,再由该传送装置将该 加热装置从公母模之间移出。因此,现有技术不仅需要设计加热装置及配合其使用的传送装 置,致使整个设备结构庞大,成本较高;并且导致整个制程时间增长,效率较低。且该项技 术中亦存在箔膜拉深深度及小角度结构有所限制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增加箔膜拉深深度及角度范围的。 一种,包括以下步骤将箔膜送入第一与第二模具之间,其中第一模具具 有一模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内转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箔膜送入第一与第二模具之间,其中第一模具具有一模穴;将箔膜压制于第一模具,箔膜与第一模具间形成一气密空间;将所述气密空间抽真空,以将箔膜向第一模具的模穴内吸附;将第一与第二模具合模;利用介质向箔膜加压,使箔膜完全贴合于第一模具的模穴内;向模穴内射胶;及冷却开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浚元
申请(专利权)人: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