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串联型稳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64811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9 0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串联型稳压电路,该电路包括运放、电阻、电容、电感和二极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交流电转变为脉动的直流电,抑制输出直流电压中的纹波,特别适用于小功率供电系统中,节约能源,利用控制调整管导通与截止时间的比例来稳定输出电压,稳定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串联型稳压电路,该电路包括运放、电阻、电容、电感和二极管,本专利技术通过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交流电转变为脉动的直流电,抑制输出直流电压中的纹波,特别适用于小功率供电系统中,节约能源,利用控制调整管导通与截止时间的比例来稳定输出电压,稳定效果更佳。【专利说明】一种串联型稳压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稳压电路,具体涉及一种串联型稳压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可靠性要求很高的系统来说,存在着严重的缺点,,即无论交流电压分量的实际大小如何,在串联晶体管上都要产生相当大的功率,而导致晶体管要连续工作在高工作温度状态下,以致加速晶体管老化,使用寿命短,且导致整个系统工作稳定性差。故,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串联型稳压电路,结构简单,稳定性强。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串联型稳压电路,该电路包括运放、电阻、电容、电感和二极管,第一运放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接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与第二运放的正相输入端相连,第二运放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一二极管与第一运放的正相输入端相连,第二运放的输出端与三极管的基极相连,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接入正电压,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二二极管接地,第二电感的一端与发射极相连,其另一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接地。优选的,第一运放的正相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和第一电感的串联与第二运放的反相输入端相连。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交流电转变为脉动的直流电,抑制输出直流电压中的纹波,特别适用于小功率供电系统中,节约能源,利用控制调整管导通与截止时间的比例来稳定输出电压,稳定效果更佳。【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运放、电阻、电容、电感和二极管,第一运放Ul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R4接地,第一运放Ul的输出端与第二运放U2的正相输入端相连,第二运放U2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一二极管Dl与第一运放Ul的正相输入端相连,第二运放U2的输出端与三极管Ql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R2接入正电压,三极管Ql的发射极通过第二二极管D2接地,第二电感L2的一端与发射极相连,其另一端通过第一电容Cl接地,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接地。第一运放Ul的正相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Rl和第一电感LI的串联与第二运放U2的反相输入端相连。本专利技术通过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交流电转变为脉动的直流电,抑制输出直流电压中的纹波,特别适用于小功率供电系统中,节约能源,利用控制调整管导通与截止时间的比例来稳定输出电压,稳定效果更佳。【权利要求】1.一种串联型稳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运放、电阻、电容、电感和二极管,所述第一运放(Ul)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R4)接地,所述第一运放(Ul)的输出端与第二运放(U2)的正相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运放(U2)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一二极管(Dl)与第一运放(Ul)的正相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运放(U2)的输出端与三极管(Ql)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R2)接入正电压,三极管(Ql)的发射极通过第二二极管(D2)接地,第二电感(L2)的一端与发射极相连,其另一端通过第一电容(Cl)接地,所述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型稳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放(Ul)的正相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Rl)和第一电感(LI)的串联与第二运放(U2)的反相输入端相连。【文档编号】H02M3/156GK103457488SQ201310414505【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2日 【专利技术者】王火明 申请人:昆山新金福精密电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串联型稳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运放、电阻、电容、电感和二极管,所述第一运放(U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R4)接地,所述第一运放(U1)的输出端与第二运放(U2)的正相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运放(U2)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一二极管(D1)与第一运放(U1)的正相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运放(U2)的输出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R2)接入正电压,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第二二极管(D2)接地,第二电感(L2)的一端与发射极相连,其另一端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所述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火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新金福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