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透镜和配有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46207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8 23:15
本公开内容涉及变焦透镜和配有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一种变焦透镜从物体侧到像侧依次包括正的第一透镜单元、负的第二透镜单元、孔径光阑、正的第三透镜单元和正的第四透镜单元。第三透镜单元依次包括正的第一透镜子单元和负的第二透镜子单元。第二透镜子单元可在具有与光轴垂直的成分的方向上移动,以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改变图像形成位置。广角端处的孔径光阑与第三透镜单元之间的距离、广角端处的第一透镜单元与第二透镜单元的复合焦距、第一透镜子单元的焦距、以及第二透镜子单元的焦距被适当地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公开内容涉及变焦透镜和配有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一种变焦透镜从物体侧到像侧依次包括正的第一透镜单元、负的第二透镜单元、孔径光阑、正的第三透镜单元和正的第四透镜单元。第三透镜单元依次包括正的第一透镜子单元和负的第二透镜子单元。第二透镜子单元可在具有与光轴垂直的成分的方向上移动,以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改变图像形成位置。广角端处的孔径光阑与第三透镜单元之间的距离、广角端处的第一透镜单元与第二透镜单元的复合焦距、第一透镜子单元的焦距、以及第二透镜子单元的焦距被适当地设置。【专利说明】变焦透镜和配有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
本公开涉及变焦透镜和配有变焦透镜的诸如视频照相机、监视照相机、数字静止照相机或广播照相机之类的图像拾取装置。
技术介绍
要求用于诸如视频照相机或监视照相机之类的图像拾取装置中的变焦透镜具有大的孔径,以能够很容易地执行图像抖动校正并有助于透镜筒结构的小型化。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0.2007-052374讨论了从物体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和具有正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单元的变焦透镜,其中,第三透镜单元被分成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子单元和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子单元,并且通过由单个正透镜构成的第一透镜子单元执行图像抖动校正。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0.2007-052374中讨论的这种四单元变焦透镜通过使用一个透镜元件来执行图像抖动校正,由此实现整个图像拾取装置的小型化。但是,由于通过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使轴上光束变为发散光束以入射于第三透镜单元上,因此执行图像抖动校正的单个透镜的有效孔径在直径方面不能被充分地减小。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0.2005-148437讨论了从物体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和具有正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单元的变焦透镜,其中,第三透镜单元分成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子单元、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子单元和第三透镜子单元,并且通过作为具有负折光力的单个透镜的第二透镜子单元执行图像抖动校正。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0.2005-148437中讨论的这种四单元变焦透镜中,由于在固定第一透镜子单元和第三透镜子单元的同时仅通过移动第二透镜子单元来执行图像抖动校正,因此透镜筒结构复杂,并且作为结果,不能明显实现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针对如下变焦透镜,在该变焦透镜中,透镜筒结构具有小的尺寸,图像抖动校正期间的像差变化被优异地校正,并且通过大的孔径得到高的光学性能,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针对配有该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一种变焦透镜从物体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孔径光阑;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以及具有正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单元,其中,第二透镜单元、孔径光阑和第四透镜单元在从广角端到望远端的变焦期间移动,其中,第三透镜单元从物体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子单元和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子单元,其中,第二透镜子单元能够在具有与光轴垂直的成分的方向上移动,以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改变图像形成位置,以及其中,当广角端处的孔径光阑与第三透镜单元之间的距离由Ds3w表示、广角端处的第一透镜单元与第二透镜单元的复合焦距由fl2w表示、第一透镜子单元的焦距由f3a表示、并且第ニ透镜子单元的焦距由f3b表示时,满足以下的条件:0.9<Ds3w/|fl2w|<3.00.8〈|f3b|/f3a〈2.0。參照附图从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中,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十分清晰。【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包含于说明书中并构成其一部分的附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处的透镜断面图。图2A、图2B和图2C分别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中间变焦位置和望远端处的像差图。图3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处的透镜断面图。图4A、图4B和图4C分别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中间变焦位置和望远端处的像差图。图5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处的透镜断面图。图6A、图6B和图6C分别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中间变焦位置和望远端处的像差图。图7是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处的透镜断面图。图8A、图8B和图8C分别是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中间变焦位置和望远端处的像差图。图9是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处的透镜断面图。图10A、图10B和图10C分别是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中间变焦位置和望远端处的像差图。图1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视频照相机的主要部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參照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变焦透镜和配有该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变焦透镜从物体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孔径光阑、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和具有正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单元。在从广角端到望远端的变焦(变倍(variablemagnification))期间,第一透镜单元和第三透镜单元是静止的,并且第二透镜单元、孔径光阑和第四透镜单元移动。具体而言,在从广角端(短焦距端)到望远端(长焦距端)的变焦期间,第一透镜单元是静止的,并且第二透镜单元向像侧移动。孔径光阑沿向物体侧凸起的轨迹移动,第三透镜单元是静止的,并且第四透镜单元沿向物体侧凸起的轨迹移动。图1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处的透镜断面图。图2A、图2B和图2C分别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中间变焦位置和望远端处的像差图。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是变焦比为9.79并且孔径比大致处于1.44?3.0O的范围中的变焦透镜。图3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处的透镜断面图。图4A、图4B和图4C分别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中间变焦位置和望远端处的像差图。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是变焦比为9.78并且孔径比大致处于1.44?3.00的范围中的变焦透镜。图5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处的透镜断面图。图6A、图6B和图6C分别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中间变焦位置和望远端处的像差图。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是变焦比为9.95并且孔径比大致处于1.44?3.00的范围中的变焦透镜。图7是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处的透镜断面图。图8A、图SB和图SC分别是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中间变焦位置和望远端处的像差图。第四示例性实施例是变焦比为9.97并且孔径比大致处于1.44?3.00的范围中的变焦透镜。图9是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处的透镜断面图。图10A、图1OB和图1OC分别是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变焦透镜的广角端、中间变焦位置和望远端处的像差图。第五示例性实施例是变焦比为10.04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焦透镜,从物体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孔径光阑;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以及具有正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单元,其中,第二透镜单元、孔径光阑和第四透镜单元在从广角端到望远端的变焦期间移动,其中,第三透镜单元从物体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子单元和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子单元,其中,第二透镜子单元能够在具有与光轴垂直的成分的方向上移动,以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改变图像形成位置,以及其中,当广角端处的孔径光阑与第三透镜单元之间的距离由Ds3w表示、广角端处的第一透镜单元与第二透镜单元的复合焦距由f12w表示、第一透镜子单元的焦距由f3a表示、并且第二透镜子单元的焦距由f3b表示时,满足以下的条件:0.9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部大史宫沢伸幸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