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隔件输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38096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2 1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间隔件输入设备,其抑制在界面处的反射并防止牛顿环的产生,从而能够改善视觉辨认性,而且即使不存在点间隔件也不会引起误动作,对于固形物的输入也具有压敏功能。在能够进行多点触控的电阻膜式输入设备中,压敏导电层与中间层填充于上部透明电极基材的具有上部透明电极组的面与下部透明电极基材的具有下部透明电极组的面之间的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间隔件输入设备,其抑制在界面处的反射并防止牛顿环的产生,从而能够改善视觉辨认性,而且即使不存在点间隔件也不会引起误动作,对于固形物的输入也具有压敏功能。在能够进行多点触控的电阻膜式输入设备中,压敏导电层与中间层填充于上部透明电极基材的具有上部透明电极组的面与下部透明电极基材的具有下部透明电极组的面之间的间隙。【专利说明】无间隔件输入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应用在平板计算机、便携电话、便携游戏机、电子辞典、导航系统、个人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便携型MD(PMD)、其他的便携设备中的输入设备。
技术介绍
作为如上的输入设备,一直以来已知一种电阻膜式触控面板。目前,作为电阻膜式触控面板的主流的模拟方式为如下的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包括:作为透明的挠性绝缘基材的上部基材与在所述上部基材的下表面中央部整体形成的包含一个上部电极的上部电极板;作为透明的绝缘基材的下部基材与在所述下部基材的上表面中央部整体形成的包含一个下部电极的下部电极板,一方的电极由在X轴方向的两端形成有母线的透明的导电膜构成而另一方的电极由在Y轴方向的两端形成有母线的透明的导电膜构成,以使点间隔件介于所述导电膜之间的方式使所述上部电极板与所述下部电极板重合。但是,模拟方式的电阻膜式触控面板基于通过按压而导通的点的电压值来检测按压点,但是,原理上当进行同时按压2点以上的多点的、所谓的多点触控时,不能确定各个按压点。因此,本 申请人:先提出了为电阻膜式且同时能够实现多点同时检测的电阻膜式多点触控面板(参照专利文献I)。即,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作为透明的挠性绝缘基材的上部基材与在所述上部基材的下表面形成的包含上部电极组的上部电极板、作为透明的绝缘基材的下部基材与在所述下部基材的上表面形成的包含下部电极组的下部电极板,所述上部电极组由P个(P为2以上的正整数)上部电极Ul-Up构成,所述上部电极为长方形,且其长边方向与X轴平行,所述上部电极由在长边方向的两端形成有母线的透明的导电膜构成,所述下部电极组由q个(q为2以上的正整数)下部电极Ll-Lq构成,所述下部电极为长方形且所述下部电极的长边方向与Y轴平行,所述下部电极由在长边方向的两端形成有母线的透明的导电膜构成,以使点间隔件介于所述导电膜之间的方式使所述上部电极板与所述下部电极板重合。另外,在触控面板技术中,母线为在电极的端部以大致电极宽度设置的电压施加用图案,回引配线从该母线延伸至触控面板的边框部。为了利用该电阻膜式多点触控面板来进行多点的同时检测,除作为传感器部分的该触控面板以外,准备作为控制器部分的矩阵检测单元、矩阵存储单元、模拟检测单元,矩阵检测单元进行数码矩阵检测来决定按压点的交叉矩阵,将该矩阵存储在矩阵存储单元,模拟检测单元通过对形成在矩阵存储单元存储的交叉矩阵的电极进行模拟检测方式来计算按压点的位置。而且,作为电阻膜式且能够进行多点的同时检测的电阻膜式多点触控面板也存在被称为数码方式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2)。即,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作为透明的挠性绝缘基材的上部基材与在所述上部基材的下表面形成的包含上部电极组的上部电极板、作为透明的绝缘基材的下部基材与在所述下部基材的上表面形成的包含下部电极组的下部电极板,所述上部电极组由P个(P为2以上的正整数)上部电极Ul-Up构成,所述上部电极为长方形,且其长边方向与X轴平行,所述上部电极由在长边方向的一端形成有母线的透明的导电膜构成,所述下部电极组由q个(q为2以上的正整数)下部电极Ll-Lq构成,所述下部电极为长方形且所述下部电极的长边方向与Y轴平行,所述下部电极由在长边方向的一端形成有母线的透明的导电膜构成,以使点间隔件介于所述导电膜之间的方式使所述上部电极板与所述下部电极板重合。为了利用该数码方式的电阻膜式多点触控面板进行多点的同时检测,除作为传感器部分的该触控面板以外,准备作为控制器部分的矩阵检测单元,矩阵检测单元进行数码矩阵检测来决定按压点的交叉矩阵,并计算按压点的位置。【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5545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9-7121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无论哪个电阻膜式多点触控面板,外部光均在上部电极板的形成有上部电极组的面与空间的界面、以及下部电极板的形成有下部电极组的面与空间的界面处反射,此外由于位于上部电极板与下部电极板之间的空间的间隙量而容易产生牛顿环,从而对于视觉辨认性仍存在课题。而且,为了得到较轻的输入载荷而希望移除点间隔件,然而在该情况下,需要解决上部透明电极基材过度挠曲而引`起误动作的间题。而且,在数码方式的电阻膜式多点触控面板中存在如下的课题,S卩,对于通过手指等柔软的物体的输入,在检测以较大的按压力输入使上下电极组接触的端子数与以较小的按压力输入使上下电极组接触的端子数的不同的基础上实现疑似的压敏功能,在通过输入量不增减的记录笔等固形物进行的输入中存在不能发挥压敏功能的课题。因此,为了解决所述间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间隔件输入设备,其抑制在界面处的反射,并防止牛顿环的产生,从而能够改善视觉辨认性,而且即使不存在点间隔件也不会引起误动作,对于固形物的输入也具有压敏功能。【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以如下方式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无间隔件输入设备,具备:厚地的上部透明电极基材,其在一个面具有上部透明电极组,所述上部透明电极组由长方形且其长边方向与X轴平行的P个(P为2以上的正整数)上部透明电极Ul-Up构成,在该各上部透明电极的长边方向的一端形成有母线;下部透明电极基材,其在一个面具有下部透明电极组,所述下部透明电极组由长方形且其长边方向与Y轴平行的q个(q为2以上的正整数)下部透明电极Ll-Lq构成,在该各下部透明电极的长边方向的一端形成有母线,所述下部透明电极基材使具有透明电极组的面彼此对置而在周缘部与所述上部透明电极基材粘接;透明的压敏导电层,其在所述上部透明电极基材的具有上部透明电极组的面或所述下部透明电极基材的具有下部透明电极组的面中的任意一个面的、将所述透明电极组内包的区域上形成,当按压力作用在所述上部透明电极基材的另一个面时,利用所作用的力使电流在所述压敏导电层内分散含有的压敏粒子间流动,由此在按压点正下方的上部透明电极与所述下部透明电极之间进行导通,检测沿着所述上部透明电极基材的所述另一个面的、所述力作用的位置坐标,所述无间隔件输入设备的特征在于,透明的液状的中间层介于形成在一方的透明电极基材的所述压敏导电层与另一方的透明电极基材的将所述透明电极组内包的区域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无间隔件输入设备,具备:厚地的上部透明电极基材,其在一个面具有上部透明电极组,所述上部透明电极组由长方形且其长边方向与X轴平行的P个(P为2以上的正整数)上部透明电极Ul-Up构成,在该各上部透明电极的长边方向的两端形成有母线;下部透明电极基材,其在一个面具有下部透明电极组,所述下部透明电极组由长方形且其长边方向与Y轴平行的q个(q为2以上的正整数)下部透明电极Ll-Lq构成,在该各下部透明电极的长边方向的两端形成有母线,所述下部透明电极基材使具有透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甲斐义宏森田淳平桥本孝夫柴田淳一高井雄一郎远藤裕子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