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过程的温湿度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433697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1 2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路温湿度检测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检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电源模块,用于为其他模块进行供电;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检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数据存储模块,读取并分析处理检测模块检测采集到的即时的温湿度值并且同数据存储模块中的设定值进行比较处理;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实时检测到的温湿度数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多路检测烘干过程的温湿度值,这样提高了温湿度检测的精度及其准确性;并且通过无线通信来进行实时监测,将检测值和设定值分析比较处理,当高于所设定的温湿度值时,会自动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克服了现有温湿度检测系统效率低下,实时性差,智能化控制程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路温湿度检测系统。本专利技术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检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电源模块,用于为其他模块进行供电;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检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数据存储模块,读取并分析处理检测模块检测采集到的即时的温湿度值并且同数据存储模块中的设定值进行比较处理;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实时检测到的温湿度数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多路检测烘干过程的温湿度值,这样提高了温湿度检测的精度及其准确性;并且通过无线通信来进行实时监测,将检测值和设定值分析比较处理,当高于所设定的温湿度值时,会自动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克服了现有温湿度检测系统效率低下,实时性差,智能化控制程度低的问题。【专利说明】烘干过程的温湿度检测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业控制
,涉及烘干过程的温湿度检测系统,具体来说是一种基于AVR Atmegal6单片机多路温湿度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温度和湿度是工业生产中常见和最基本的参数,在生产过程中常需对温湿度进行检测与监控。在如今的工业生产中,烘干过程在许多生产工艺流程中都有所应用,在烘干过程中必须严格要控制环境的温度及相对湿度,使其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否则将会影响工艺的正常生产反应过程甚至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现有的温湿度测量是在烘干炉内置温湿度计,读取显示烘干炉内的即时实际温湿度,这些都是依赖于人工进行操作的,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准确性差,实时性差,智能化控制程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AVR Atmegaie单片机温湿度检测系统,进行多路检测温湿度数据,然后通过无线装置传送到主控机上进行数据显示、数据分析处理自动进行实时监测。本专利技术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检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电源模块为控制模块,检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进行供电。检测模块对烘干过程其温湿度信息进行多路采样处理,并将温湿度信号变换成0-5伏的模拟信号送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通过AD采样检测获取由传感器输出的温湿度信号并进行相应处理。数据存储模块存储检测所得的数据;无线通信模块将烘干装置内的检测到的温湿度信息传输至上位机进行显示。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稳压芯片LM2940、第二稳压芯片LMl117、第一反向稳压保护二极管Dl、第二反向稳压保护二极管D2、反接保护二极管D3、第一滤波电容Cl、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三滤波电容C3、第四滤波电容C4、第五滤波电容C5、第六滤波电容C6、第七滤波电容C7、第八滤波电容C8、第一滤波电感L1、第一发光二极管LEDl、第一分压电阻Rl,按钮SI。按钮SI的一端接给定的12V总供电电源,按钮SI的另一端接反接保护二极管D3的阳极,反接保护二极管D3的阴极分别与第一滤波电容Cl的正极、第一滤波电感LI的一端相接,第一滤波电感LI的另一端与第一反向稳压保护二极管Dl阴极、第二滤波电容C2的一端以及第一稳压芯片LM2940的Vin引脚相接,第一滤波电容Cl的负极、第二滤波电容C2另一端以及第一稳压芯片LM2940的GND引脚接地,第一稳压芯片LM2940的Vout引脚与第三滤波电容C3的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4的正极、第一发光二极管LEDl的阳极相接与5V,第三滤波电容C3另一端与第四滤波电容C4的负极、第一分压电阻的一端相接于地,第一分压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发光二极管LEDl的阴极相接,第五滤波电容C5的正极、第六滤波电容C6的一端、第二反向稳压保护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二稳压芯片LM1117的Vin引脚相接,第五滤波电容C5的负极、第六滤波电容C6的另一端与第二稳压芯片LM1117的GND引脚相接于地,第二稳压芯片LM1117的Vout引脚与第二反向稳压保护二极管D2的阳极、第七滤波电容C7的一端、第八滤波电容C8的正极相接于3.3V,第七滤波电容C7的另一端与第八滤波电容C8的负极接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Atmegal6,第九滤波电容C9,第十滤波电容C10,第- 滤波电容C11,第十二滤波电容C12,第十三滤波电容C13,第十四滤波电容C14,第二分压电阻R2,第三分压电阻R3,第四分压电阻R4,PNP三极管Q1,蜂鸣器LS1,以及时钟晶振Y1。控制芯片Atmegal6的I号引脚接无线通信模块芯片NRF2401的6号引脚;2号引脚接无线通信模块芯片NRF2401的7号引脚;3号引脚接无线通信模块芯片NRF2401的5号引脚;4号引脚接第二分压电阻R2的一端和第十四滤波电容C14的正极,第二分压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源模块提供的5V工作电压,第十四滤波电容C14的负极接地;5号引脚接电源模块提供的5V工作电压;6号引脚接地;7号引脚与第十二滤波电容C12的一端和时钟晶振Yl的一端相接;8号引脚与时钟晶振Yl的另一端和第十三滤波电容C13的一端相接,第十二滤波电容C12的另一端与第十三滤波电容C13的另一端相接于地;17号引脚与第-滤波电容Cll的一端以及电源模块提供的5V工作电压相接;18号引脚接地;29号引脚与第九滤波电容C9的另一端相接;40号引脚接第四分压电阻R4的一端,第四分压电阻R4另一端接PNP三极管Ql的基极,PNP三极管Ql的集电极接地,发射极接蜂鸣器LSl的一端和第三分压电阻R3的一端,蜂鸣器LSl另一端接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阳极及5V电源,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阴极接第三分压电阻R3的另一端。检测模块包括4个传感器,第八限流电阻R8,第九限流电阻R9,第十限流电阻R10,第十一限流电阻R11,第十二限流电阻R12,第十三限流电阻R13,第十四限流电阻R14,第十五限流电阻R15,第十六限流电阻R16,第十七限流电阻R17,第十八限流电阻R18,第十九限流电阻R19,第二十限流电阻R20,第二 i-一限流电阻R21,第二十二限流电阻R22,第二十三限流电阻R23,反接保护二极管D4,反接保护二极管D5,反接保护二极管D6,反接保护二极管D7,反接保护二极管D8,反接保护二极管D9,反接保护二极管D10,反接保护二极管D11,反接保护二极管D12,反接保护二极管D13,反接保护二极管D14,反接保护二极管D15,反接保护二极管D16,反接保护二极管D17,反接保护二极管D18,反接保护二极管D19。第一传感器的I号引脚接电源模块提供的12V电压;第一传感器的2号引脚接地;第一传感器的3号引脚接第九限流电阻R9的一端,第九限流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八限流电阻R8的一端、反接保护二·极管D4的阳极、反接保护二极管D5的阴极相接,反接保护二极管D4的阴极接电源模块提供的5V工作电压,反接保护二极管D5的阳极接地,第八限流电阻R8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Atmegaie的37号引脚相接;第一传感器的4号引脚接第十一限流电阻Rll的一端,第十一限流电阻Rll的另一端与第十限流电阻RlO的一端、反接保护二极管D6的阳极、反接保护二极管D7的阴极相接,反接保护二极管D6的阴极接电源模块提供的5V工作电压,反接保护二极管D7的阳极接地,第十限流电阻RlO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Atmegal6的36号引脚相接。第二传感器的I号引脚接电源模块提供的12V电压;第二传感器的2号引脚接地;第二传感器的3号引脚接第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烘干过程的温湿度检测系统,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检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其特征在于:电源模块为控制模块,检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进行供电;检测模块对烘干过程其温湿度信息进行多路采样处理,并将温湿度信号变换成0?5伏的模拟信号送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通过AD采样检测获取由传感器输出的温湿度信号并进行相应处理;数据存储模块存储检测所得的数据;无线通信模块将烘干装置内的检测到的温湿度信息传输至上位机进行显示;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稳压芯片LM2940、第二稳压芯片LM1117、第一反向稳压保护二极管D1、第二反向稳压保护二极管D2、反接保护二极管D3、第一滤波电容C1、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三滤波电容C3、第四滤波电容C4、第五滤波电容C5、第六滤波电容C6、第七滤波电容C7、第八滤波电容C8、第一滤波电感L1、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一分压电阻R1,按钮S1;按钮S1的一端接给定的12V总供电电源,按钮S1的另一端接反接保护二极管D3的阳极,反接保护二极管D3的阴极分别与第一滤波电容C1的正极、第一滤波电感L1的一端相接,第一滤波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一反向稳压保护二极管D1阴极、第二滤波电容C2的一端以及第一稳压芯片LM2940的Vin引脚相接,第一滤波电容C1的负极、第二滤波电容C2另一端以及第一稳压芯片LM2940的GND引脚接地,第一稳压芯片LM2940的Vout引脚与第三滤波电容C3的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4的正极、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相接于5V,第三滤波电容C3另一端与第四滤波电容C4的负极、第一分压电阻的一端相接于地,第一分压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相接,第五滤波电容C5的正极、第六滤波电容C6的一端、第二反向稳压保护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二稳压芯片LM1117的Vin引脚相接,第五滤波电容C5的负极、第六滤波电容C6的另一端与第二稳压芯片LM1117的GND引脚相接于地,第二稳压芯片LM1117的Vout引脚与第二反向稳压保护二极管D2的阳极、第七滤波电容C7的一端、第八滤波电容C8的正极相接于3.3V,第七滤波电容C7的另一端与第八滤波电容C8的负极接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Atmega16,第九滤波电容C9,第十滤波电容C10,第十一滤波电容C11,第十二滤波电容C12,第十三滤波电容C13,第十四滤波电容C14,第二分压电阻R2,第三分压电阻R3,第四分压电阻R4,PNP三极管Q1,蜂鸣器LS1,以及时钟晶振Y1;控制芯片Atmega16的1号引脚接无线通信模块芯片NRF2401的6号引脚;2号引脚接无线通信模块芯片NRF2401的7号引脚;3号引脚接无线通信模块芯片NRF2401的5号引脚;4号引脚接第二分压电阻R2的一端和第十四滤波电容C14的正极,第二分压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源模块提供的5V工作电压,第十四滤波电容C14的负极接地;5号引脚接电源模块提供的5V工作电压;6号引脚接地;7号引脚与第十二滤波电容C12的一端和时钟晶振Y1的一端相接;8号引脚与时钟晶振Y1的另一端和第十三滤波电容C13的一端相接,第十二滤波电容C12的另一端与第十三滤波电容C13的另一端相接于地;17号引脚与第十一滤波电容C11的一端以及电源模块提供的5V工作电压相接;18号引脚接地;29号引脚与第九滤波电容C9的另一端相接;40号引脚接第四分压电阻R4的一端,第四分压电阻R4另一端接PNP三极管Q1的基极,?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地,发射极接蜂鸣器LS1的一端和第三分压电阻R3的一端,蜂鸣器LS1另一端接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阳极及5V电源,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阴极接第三分压电阻R3的另一端;检测模块包括4个传感器,第八限流电阻R8,第九限流电阻R9,第十限流电阻R10,第十一限流电阻R11,第十二限流电阻R12,第十三限流电阻R13,第十四限流电阻R14,第十五限流电阻R15,第十六限流电阻R16,第十七限流电阻R17,第十八限流电阻R18,第十九限流电阻R19,第二十限流电阻R20,第二十一限流电阻R21,第二十二限流电阻R22,第二十三限流电阻R23,反接保护二极管D4,反接保护二极管D5,反接保护二极管D6,反接保护二极管D7,反接保护二极管D8,反接保护二极管D9,反接保护二极管D10,反接保护二极管D11,反接保护二极管D12,反接保护二极管D13,反接保护二极管D14,反接保护二极管D15,反接保护二极管D16,反接保护二极管D17,反接保护二极管D18,反接保护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邱黄亮刘法龙陈华杰谷雨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