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蓄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432846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1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蓄能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冷源、供冷泵、供水总管、供水分管、回水分管和回水总管,还包括下端与回水总管连通、上端与回水分管连通的蓄能立管和出水口与供水总管连通、进水口与蓄能立管下端连通的释能泵。本发明专利技术管道蓄能系统,通过设置蓄能立管,当用户负荷低于中央空调主机启动所需最低负荷时,中央空调系统可通过蓄能立管蓄积、释放冷能或热能,以满足用户需求;并且本管道蓄能系统,由于热水和冷水密度不同,两者在蓄冷立管中在重力作用下自然分层,因冷、热水混合导致的冷量和热量损失小,可保证系统可靠稳定运行;本管道蓄能系统解决了中央空调系统在低负荷下无法启动的问题,有助于中央空调技术的发展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蓄能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冷源、供冷泵、供水总管、供水分管、回水分管和回水总管,还包括下端与回水总管连通、上端与回水分管连通的蓄能立管和出水口与供水总管连通、进水口与蓄能立管下端连通的释能泵。本专利技术管道蓄能系统,通过设置蓄能立管,当用户负荷低于中央空调主机启动所需最低负荷时,中央空调系统可通过蓄能立管蓄积、释放冷能或热能,以满足用户需求;并且本管道蓄能系统,由于热水和冷水密度不同,两者在蓄冷立管中在重力作用下自然分层,因冷、热水混合导致的冷量和热量损失小,可保证系统可靠稳定运行;本管道蓄能系统解决了中央空调系统在低负荷下无法启动的问题,有助于中央空调技术的发展运用。【专利说明】管道蓄能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蓄能系统。
技术介绍
大中型中央空调系统的人工冷、热源具有能源效率高的优点,是公共建筑的主流空调模式,但是人工冷、热源都有安全稳定运行的负荷下限,当实际冷、热负荷降低到该负荷下限以下时,冷、热源无法运行、无法提供空调服务保障,给用户带来很多困扰,尤其是办公类建筑和商业综合建筑。办公类建筑经常出现加班情况,尤其是商业写字楼,几乎每天都有用户加班,但是其空调负荷往往不够大,冷、热源无法启动,投资巨大的物业在某些时段居然是无法使用的;商业综合建筑的业态多样,其中往往有一些场所的运行时间与建筑主体不同,如:κτν、足疗保健、夜总会、24小时超市、便利店、早餐店、夜宵店等,这些场所只能单独安装空调,造成重复投资、浪费资源、破坏建筑外观、噪音扰民等问题,这一类经营主体往往会在几年内搬迁或倒闭,新入驻的商家往往选中的又是另外的位置,于是新一轮的重复投资和破坏又不断上演。在使用灵活性方面,目前的中央空调技术还不如家用空调。大中型中央空调系统与生俱来的运行负荷下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建筑主体功能的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道蓄能系统,以解决中央空调系统在其负荷下限时的供冷、供热、工作时段统一和不便于改装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管道蓄能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冷源、供冷泵、供水总管、供水分管、回水分管和回水总管,还包括下端与回水总管连通、上端与回水分管连通的蓄能立管和出水口与供水总管连通、进水口与蓄能立管下端连通的释能泵;蓄能立管的下端设置有检测其内水温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蓄能立管的上端设置有检测其内水温的第二温度传感器;蓄能立管的下端和供水分管之间通过第一阀门连通,连通蓄能立管下端和释能泵进水口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回水分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进一步,所述蓄能立管至少为两根,各蓄能立管的下端通过释能总管连通,各蓄能立管的下端又通过释能总管和释能泵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阀门的一端阀口通过水管接在蓄能立管下端、另一端阀口通过水管接在供水分管上。 进一步,所述蓄能立管至少为两根,各蓄能立管的下端通过释能总管连通,各蓄能立管的下端又通过释能总管和释能泵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阀门的一端阀口通过水管接在释能总管上、另一端通过水管接在供水总管上;所述释能泵的出口上连接有第四阀门。进一步,所述管道蓄能系统还包括热源和供热泵,热源的出水口和供热泵的进水口连通,供热泵的出水口与供水总管连通,所述热源的进水口和回水总管连通;所述供水分管和蓄能立管上端通过第五阀门连通,所述蓄能立管上端和回水分管通过第六阀门连通;连通供水总管和释能泵出水口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七阀门,释能泵的出水口还通过第八阀门和蓄能立管下端连通。或者进一步,所述管道蓄能系统还包括热源和供热泵,热源的出水口和供热泵的进水口连通,供热泵的出水口与供水总管连通,所述热源的进水口和回水总管连通;所述供水分管和蓄能立管上端通过第五阀门连通,所述蓄能立管上端和回水分管通过第六阀门连通;连通供水总管和释能泵出水口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九阀门,所述释能泵的出水口通过第十阀门和释能总管连通,所述释能泵的进水口通过第十一阀门和回水总管连通,且连通释能泵的进水口和释能总管的管道上设置有第十二阀门;所述蓄能立管的下端和回水分管之间通过第十三阀门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管道蓄能系统,通过设置蓄能立管,当用户负荷低于中央空调主机启动所需最低负荷时,中央空调系统可通过蓄能立管蓄积、释放冷能或热能,以满足用户需求;并且本管道蓄能系统,热水和冷水能自然分层,冷、热水混合导致的冷量和热量损失小,可保证系统可靠稳定运行;本管道蓄能系统解决了中央空调系统在低负荷下无法启动的问题,有助于中央空调技术的发展运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管道蓄能系统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管道蓄能系统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管道蓄能系统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管道蓄能系统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管道蓄能系统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管道蓄能系统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管道蓄能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冷源1、供冷泵2、供水总管3、供水分管4、回水分管5和回水总管6,还包括下端与回水总管6连通、上端与回水分管5连通的蓄能立管7和出水口与供水总管连通、进水口与蓄能立管下端连通的释能泵8 ;蓄能立管7的下端设置有检测其内水温的第一温度传感器9,蓄能立管7的上端设置有检测其内水温的第二温度传感器10 ;蓄能立管7的下端和供水分管4之间通过第一阀门11连通,连通蓄能立管7下端和释能泵8进水口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2 ;回水分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13。本实施例中,蓄能立管7为一根,本管道蓄能系统有三种工作模式:模式一:冷源直接供冷模式本工作模式一般在中央空调系统正常工作下采用。在本工作模式下的水流循环路径为:冷水从冷源I的出水口出来,依次经供冷泵2、供水总管3、供水分管4、空调末端设备(图中未画出)、回水分管5、蓄能立管7、回水总管6后,到达冷源I的进水口。在此工作模式下,释能泵8停机,冷源I和供冷泵2工作,第二阀门12开启,同时第一阀门11的开度根据其两端的压差调节,第一阀门11兼做系统的自动旁通阀,其余阀门关闭;本模式下蓄能立管7起到同程管的作用,使各楼层的循环水路径基本相等。模式二:冷源直接供冷+蓄能模式本工作模式一般在中央空调系统冷负荷低于冷源稳定运行负荷的下限时采用。在本工作模式下,水流具有两种循环路径,直接供冷循环路径:冷水依次经过冷源I出水口、供冷泵2、供水总管3、供水分管4、空调末端设备(未画出)、回水分管5、回水总管6和冷源I进水口 ;蓄能循环路径:冷水从冷源I的出水口出来,依次经供冷泵2、供水总管3、供水分管4、蓄能立管7下端、蓄能立管7上端、回水分管5、回水总管6后,到达冷源I的进水口。在此工作模式下,释能泵8停机,冷源I和供冷泵2工作,第一阀门11和第三阀门13开启,其余阀门关闭。模式三:蓄能立管释冷工作模式本工作模式一般在中央空调系统冷负荷低于冷源稳定运行负荷的下限时采用。在本工作模式下的水流循环路径为:冷水从蓄能立管7的下端进入释能泵8,然后依次经过供水总管3、供水分管4、空调末端设备(图中未画出)和回水分管5后回到蓄能立管7的上端。在此工作模式下,释能泵8工作,冷源I和供冷泵2停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管道蓄能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冷源、供冷泵、供水总管、供水分管、回水分管和回水总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端与回水总管连通、上端与回水分管连通的蓄能立管和出水口与供水总管连通、进水口与蓄能立管下端连通的释能泵;蓄能立管的下端设置有检测其内水温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蓄能立管的上端设置有检测其内水温的第二温度传感器;蓄能立管的下端和供水分管之间通过第一阀门连通,连通蓄能立管下端和释能泵进水口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回水分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熠
申请(专利权)人: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