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传递产品的塑钢门,包括:大门与小门,所述大门为倒置的凹型,所述小门设于所述大门底部的凹型处,所述大门包括大门板、第一门框、第二门框、第一活页和门把,所述小门包括小门板、第三门框、第二活页和磁门把,所述第一门框固定于墙面上,所述第一门框与所述第二门框之间通过第一活页相连接,所述第三门框包于所述小门板上边与两侧,所述第三门框通过第二活页与所述大门板相连,所述磁门把包括设置于所述大门板上的磁片与设置于所述小门板上的金属门把结构,所述金属门把结构在所述小门关闭时吸附于所述磁片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无尘车间,具有成本低、隔热降噪、便于传递产品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传递产品的塑钢门,包括:大门与小门,所述大门为倒置的凹型,所述小门设于所述大门底部的凹型处,所述大门包括大门板、第一门框、第二门框、第一活页和门把,所述小门包括小门板、第三门框、第二活页和磁门把,所述第一门框固定于墙面上,所述第一门框与所述第二门框之间通过第一活页相连接,所述第三门框包于所述小门板上边与两侧,所述第三门框通过第二活页与所述大门板相连,所述磁门把包括设置于所述大门板上的磁片与设置于所述小门板上的金属门把结构,所述金属门把结构在所述小门关闭时吸附于所述磁片上。本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无尘车间,具有成本低、隔热降噪、便于传递产品等优点。【专利说明】一种便于传递产品的塑钢门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钢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无尘车间的便于传递产品的塑钢门。
技术介绍
塑钢型材简称塑钢,主要化学成分是PVC,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该材料性能优良、加工方便、用途广泛,由于其物理性能如刚性、弹性、耐腐蚀,抗老化性能优异,通常用作是铜、锌、铝等有色金属的代用品。随着电子产品越来越精密化,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对生产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精密的电子产品和电子元器件都是在无尘车间内生产的,一般受限于厂房的面积与结构,需要把半成品从一个车间运送到另外的车间,工作人员都需要换上无尘服才能进入无尘车间,费时费力,或者需要通过传递窗才能传递产品,大量搬运时也较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传递产品的塑钢门,主要用于无尘车间,具有成本低、隔热降噪、便于传递产品等优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便于传递产品的塑钢门,包括:大门与小门,所述大门为倒置的凹型,所述小门设于所述大门底部的凹型处,所述大门包括大门板、第一门框、第二门框、第一活页和门把,所述小门包括小门板、第三门框、第二活页和磁门把,所述第一门框固定于墙面上,所述第一门框与所述第二门框之间通过第一活页相连接,所述第三门框包于所述小门板上边与两侧,所述第三门框通过第二活页与所述大门板相连,所述磁门把包括设置于所述大门板上的磁片与设置于所述小门板上的金属门把结构,所述金属门把结构在所述小门关闭时吸附于所述磁片上。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大门板与小门板皆由两层塑钢板构成,两层塑钢板之间填充有泡沫层,所述小门板的厚度小于所述大门板。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构成大门板与小门板的塑钢板的厚度大于2mm。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门框与所述第二门框之间、所述第三门框与所述大门板之间、所述大门板与地面之间、所述小门板与地面之间,皆设有密封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传递产品的塑钢门,包括大门与小门,所述大门为倒置的凹型,所述小门设于所述大门底部的凹型处,所述便于传递产品的塑钢门主要设置于无尘车间中,所述塑钢门既可供工作人员通行,也可以使无通行必要的工作人员将产品通过小门直接传递进车间,免去了工作人员还需更换无尘服进入无尘车间的麻烦,且小门与外界空气接触的面积小,可以减轻门后的风淋除尘设备的工作量,小门与大门之间设置有磁把手,使工作人员开合小门较方便快捷。【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第一门框,2、第二门框,3、大门板,4、第一活页,5、门把,6、小门板,7、第三门框,8、第二活页,9、磁片,10、金属门把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便于传递产品的塑钢门,包括:提供一种便于传递产品的塑钢门,包括:大门与小门,大门为倒置的凹型,小门设于大门底部的凹型处,大门包括大门板3、第一门框1、第二门框2、第一活页4和门把5,小门包括小门板6、第三门框7、第二活页8和磁门把,第一门框I固定于墙面上,第一门框I与第二门框2之间通过第一活页4相连接,第三门框7包于小门板6上边与两侧,第三门框7通过第二活页8与大门板3相连,磁门把包括设置于大门板3上的磁片9与设置于小门板6上的金属门把结构10,金属门把结构10在小门关闭时吸附于磁片9上。大门板3与小门板7皆由两层塑钢板构成,两层塑钢板之间填充有泡沫层,小门板6的厚度小于大门板3,构成大门板3与小门板6的塑钢板的厚度大于2mm。第一门框I与第二门框2之间、第三门框7与大门板3之间、大门板3与地面之间、小门板6与地面之间,皆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塑钢门既可供工作人员在上下班时通行,也可以使无通行必要的工作人员将产品通过小门直接传递进车间,免去了工作人员还需更换无尘服进入无尘车间的麻烦,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生产的成本。小门与大门之间设置有磁把手,使工作人员开合小门较方便快捷。所述塑钢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一般在门后设置有风淋除尘设备,以保持无尘车间的洁净度,小门与外界空气接触的面积较小,可以减轻风淋除尘设备的工作量,节省了能源。两个门板都是由双层塑钢板组成,中间填充有泡沫层,可以有效的隔热降噪,且造价较低廉,可减少制造成本和运行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便于传递产品的塑钢门,包括:大门与小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门为倒置的凹型,所述小门设于所述大门底部的凹型处,所述大门包括大门板、第一门框、第二门框、第一活页和门把,所述小门包括小门板、第三门框、第二活页和磁门把,所述第一门框固定于墙面上,所述第一门框与所述第二门框之间通过第一活页相连接,所述第三门框包于所述小门板上边与两侧,所述第三门框通过第二活页与所述大门板相连,所述磁门把包括设置于所述大门板上的磁片与设置于所述小门板上的金属门把结构,所述金属门把结构在所述小门关闭时吸附于所述磁片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传递产品的塑钢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门板与小门板皆由两层塑钢板构成,两层塑钢板之间填充有泡沫层,所述小门板的厚度小于所述大门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传递产品的塑钢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成大门板与小门板的塑钢板的厚度大于2_。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传递产品的塑钢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框与所述第二门框之间、所述第三门框与所述大门板之间、所述大门板与地面之间、所述小门板与地面之间,皆设有密封结构。【文档编号】E06B3/72GK103437663SQ201310361042【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9日 【专利技术者】蒋泽锋 申请人:昆山乔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传递产品的塑钢门,包括:大门与小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门为倒置的凹型,所述小门设于所述大门底部的凹型处,所述大门包括大门板、第一门框、第二门框、第一活页和门把,所述小门包括小门板、第三门框、第二活页和磁门把,所述第一门框固定于墙面上,所述第一门框与所述第二门框之间通过第一活页相连接,所述第三门框包于所述小门板上边与两侧,所述第三门框通过第二活页与所述大门板相连,所述磁门把包括设置于所述大门板上的磁片与设置于所述小门板上的金属门把结构,所述金属门把结构在所述小门关闭时吸附于所述磁片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泽锋,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乔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