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浆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42235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砂浆搅拌装置,包括电机、搅拌机构、料桶,所述料桶为圆桶形,所述搅拌机构为包括外搅拌臂和内搅拌臂的行星式搅拌机构,外搅拌臂通过其竖直安装的主转轴固定在料桶顶部或者底部,所述主转轴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在电机带动下旋转,使外搅拌臂随之旋转;所述内搅拌臂通过竖直安装在外搅拌臂一侧上的从转轴安置在外搅拌臂上,在外搅拌臂旋转的同时,第二传动机构将外搅拌臂主转轴的旋转传递到内搅拌臂的从转轴,使该内搅拌臂随着外搅拌臂旋转的同时,绕该从转轴旋转;外搅拌臂、内搅拌臂的尺寸确保两者旋转时不相互干涉。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行星式搅拌机构,能够对砂浆进行更充分的搅拌。另外,搅拌叶片始终在砂浆液面下搅动,不会带入空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搅拌机械,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领域的 砂浆搅拌装置。技术背景在建筑领域,各种搅拌机械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高速铁(公)路修筑过程中,必须拌制一种专用的沥青水泥砂浆(也称CA砂浆或 BZM砂浆),国外砂浆车的沥青水泥砂浆一般是通过双卧轴式搅拌机 来加工。双卧轴式搅拌机的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其搅拌机构有两个 水平放置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一转动轴101、第二转动轴102,两 个转动轴分别由电机(图未示)带动旋转。两个转动轴的末端分别安 装有与其垂直的第一搅拌臂103、第二搅拌臂104,上述搅拌臂分别围 绕其相应的转动轴旋转,转动臂末端各自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105; 双卧轴式搅拌机的两个搅拌轴带动搅拌臂及粗大肥厚的搅拌叶片在相 对的中间位置从下向上旋转,击打搅动砂浆进行制浆。这种双卧轴式 搅拌机的不足之处在于,搅拌臂和搅拌叶片在击打砂浆过程中, 一般 会有伸出砂浆暴露在空气中的过程,这一过程必然将大量空气带入砂 浆,这些空气会在拌制的砂浆中形成许多气泡。拌浆时间越久,即击 打砂浆越久,形成的气泡越多; 一次拌制的砂浆越多,气泡溢出越难。 这些气泡会降低砂浆的粘结力,降低砂浆的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因 此,在施工要求较高的高速铁(公)路中,专用砂浆不允许存在气泡。 现有技术下,通常通过往砂浆中添加消泡剂消除砂浆中的气泡。但添 加消泡剂不仅增加设备和材料成本,还增加了作业的复杂程度,对砂 浆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决砂浆气泡多的问题,公开号为CN2297297Y的中国专利 文件公开了名称为"新型立式砂浆搅拌机"的技术专利,该专利中 提供一种如图2所示的砂浆搅拌机。该砂浆搅拌机包括电动机201、 传动机构202、搅拌机构203、料桶204等。所述搅拌机构203还包括 搅拌臂205和竖直放置的转轴206,搅拌臂205能围绕转轴206旋转, 搅拌臂205下端固设有类似搅拌叶片部件的齿形耙207或犁头铲208。 这种砂浆搅拌机在搅动过程中,搅拌臂始终在砂浆液面下转动,不会 将外部的空气带入砂浆。但这种砂浆搅拌机只有一个转轴,搅拌机工 作时,转轴只能绕处于中心位置的转轴旋转,砂浆旋转的流向单一, 与双卧轴式搅拌机相比,又存在砂浆的各种组分混合不够充分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使砂浆搅拌时砂浆 各组分混合更均匀并且在搅拌过程中不会带入气泡的砂浆搅拌装置。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砂浆搅拌装置,包括电机、 搅拌机构、料桶,所述料桶为圓桶形,所述搅拌机构为包括外搅拌臂 和内搅拌臂的行星式搅拌机构,外搅拌臂通过其竖直安装的主转轴固 定在料桶顶部或者底部,所述主转轴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在电机带动下 旋转,使外搅拌臂随之旋转;所述内搅拌臂通过竖直安装在外搅拌臂 一侧上的从转轴安置在外搅拌臂上,在外搅拌臂旋转的同时,第二传 动机构将外搅拌臂主转轴的旋转传递到内搅拌臂的从转轴,使该内搅 拌臂随着外搅拌臂旋转的同时,绕该从转轴旋转;外搅拌臂、内搅拌 臂的尺寸确保两者在旋转时不会相互干涉。优选地,所述外搅拌臂采用如下结构在主转轴伸向料桶内部的 一端连接在水平面上伸展的主横臂的中点,该主横臂包括两个以上从 该中点对称伸展的支臂,每个支臂的末端分别有竖直伸向砂浆的搅拌 纵臂,所述搅拌纵臂的末端分别装有用于搅动砂浆的搅拌叶片。优选地,所述内搅拌臂具体是通过竖直安装在外搅拌臂主横臂的 一个支臂上的从转轴固定在外搅拌臂上。优选地,所述内搅拌臂采用如下结构在从转轴伸向砂浆的一端 连接水平伸展的次横臂的中点,该次横臂包括两个以上从该中点对称 伸展的支臂,每个支臂的末端分别连接竖直伸向砂浆的搅拌纵臂,该 搅拌纵臂的末端分别装有用于搅动砂浆的搅拌叶片。优选地,所述各个搅拌叶片为长条状,外搅拌臂的搅拌叶片中至少有一个采用纵向平行于料桶直径方向布置,其外端贴近料桶内侧壁, 并且该搅拌叶片贴近料桶内底面,外搅拌臂至少还有一个搅拌叶片纵向竖直布置,并贴近料桶内侧壁;所述内搅拌臂的搅拌叶片采用纵向 平行于料桶直径方向布置,并且贴近料桶内底面。优选地,外搅拌臂上的所述末端具有纵向竖直布置并贴近料桶内 侧壁的搅拌叶片的搅拌纵臂,其末端还固定有一个采用纵向平行于料 桶直径方向布置的搅拌叶片。优选地,所述固定在内搅拌臂上的搅拌叶片中至少有一个搅拌叶 片的旋转范围覆盖料桶轴线所在位置。优选地,上述各个搅拌叶片的横截面釆用楔形结构,安装时,将 楔形部位伸出的顶端贴近料桶底面或者桶壁,使搅拌叶片与料桶内底 面或者桶壁具有尽可能小的接触面积;并且,楔形结构的两个平行面 中面积较大的一面朝向旋转方向。优选地,所述外搅拌臂上纵向竖直布置的搅拌叶片,采用外端向 旋转方向倾斜的方式布置。优选地,所述外搅拌臂的主横臂和其各个搅拌纵臂之间分别有一 段适当长度的倾斜臂过渡,称为主倾斜臂;所述内搅拌臂的次横臂和 其各个搅拌纵臂之间分别有一段适当长度的倾斜臂过渡,称为次倾斜 臂。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分别具体为皮带传动 机构、链式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或者蜗杆传动机构中的一种。优选地,所述齿轮传动机构为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及与 其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轮轴即为与电机输出轴,第二齿 轮的轮轴为所述主转轴;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三齿轮和与其啮合 的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通过空心的轮轴固定在料桶,所述主转轴 穿过该空心轮轴连接所述主横臂;所述第四齿轮的轮轴为所述从转轴, 当主横臂旋转时,该从转轴绕主转轴公转,并由于第四齿轮与第三齿 轮的啮合,使该从转轴自转,所述内搅拌臂随之自转。优选地,所述料桶的顶部开设有一个以上的入料口 ,以及注水口。优选地,所述进料口包括干粉进口、沥青进口、外加剂进口;所述注水口包括实现高压喷雾降尘的高压喷头以及喷淋口 。优选地,所述高压喷头和喷淋口通过水管连接同 一 控制阀块的不同出口,该控制阀块的入口连接进水管。与现有技术的砂浆搅拌装置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砂浆搅拌装置采用的搅拌机构具有一种特殊的行星式结构,电机旋转时,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带动外搅拌臂围绕其转轴旋转,同时,内搅拌臂的从转轴通过第二传动机构获得旋转动力,围绕其转轴旋转;即内搅拌臂转轴在伴 随外搅拌臂旋转的同时,还围绕其自身的转轴自转;整个搅拌机构动 作类似于行星的公转和自转。这样,砂浆在整个搅拌臂结构的作用下, 产生多个方向的切向力。内、外搅拌臂在砂浆中不断搅动,其末端的 数个搅拌叶片沿料桶底部和料桶壁全面划动,使砂浆的各个组份混合 更加充分、均匀。此外,这种搅拌臂结构使搅拌叶片始终在砂浆液面 下搅动,不会带入空气,可以避免搅拌过程造成的气泡。 附图说明图1为双卧轴式搅拌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新型立式砂浆搅拌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该搅拌装置所使用搅拌叶片的主视图;图5为该搅拌装置所使用搅拌叶片的左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看图3,该图示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砂浆搅拌装置的 结构。如图3所示,该砂浆搅拌装置包括电机301、搅拌机构302、料 桶303。其中料桶303为一具有顶盖的圆桶,其内部用于放置砂浆; 料桶303还是安置其它机构的基座。料桶3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砂浆搅拌装置,包括电机、搅拌机构、料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桶为圆桶形,所述搅拌机构为包括外搅拌臂和内搅拌臂的行星式搅拌机构,外搅拌臂通过其竖直安装的主转轴固定在料桶顶部或者底部,所述主转轴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在电机带动下旋转,使外搅拌臂随之旋转;所述内搅拌臂通过竖直安装在外搅拌臂一侧上的从转轴安置在外搅拌臂上,在外搅拌臂旋转的同时,第二传动机构将外搅拌臂主转轴的旋转传递到内搅拌臂的从转轴,使该内搅拌臂随着外搅拌臂旋转的同时,绕该从转轴旋转;外搅拌臂、内搅拌臂的尺寸确保两者在旋转时不会相互干涉。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向阳邵满元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