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10553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05 0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调机包括:形成室内机的主体的外廓的前表面部和顶面部;配置于上述主体内的风扇;配置于上述风扇的上游侧的热交换器;配置于上述热交换器的上游侧的过滤器;吹出空气的吹出口;电气安装单元;和由上述前表面部、上述顶面部和上述过滤器划分形成的角部,将上述电气安装单元配置于上述角部,由此能够使风通过电气安装单元与热交换器之间而防止结露,并且能够使吹出口的幅宽变长,因此能够提高可靠性和左右风向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包括:形成室内机的主体的外廓的前表面部和顶面部;配置于上述主体内的风扇;配置于上述风扇的上游侧的热交换器;配置于上述热交换器的上游侧的过滤器;吹出空气的吹出口;电气安装单元;和由上述前表面部、上述顶面部和上述过滤器划分形成的角部,将上述电气安装单元配置于上述角部,由此能够使风通过电气安装单元与热交换器之间而防止结露,并且能够使吹出口的幅宽变长,因此能够提高可靠性和左右风向性能。【专利说明】空调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置有电气安装单元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将宽度窄、高度和进深长的电气安装单元,收纳在主体内的热交换器和风扇的侧面侧的空间的结构很常见。提出了通过将安装有各种电气部件的电气安装基板以纵置的状态配置,使电气安装单元小型化的结构(参照专利文献I)。另外,还提出了将室内电部件(电气安装单元)配置于室内机机壳(chassis)的背面,或室内热交换器的前表面与装饰盖之间而固定于热交换器的结构(参照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8268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13599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在电气安装单元配置于主体的侧面侧的状态下,不能够活用配置电气安装单元的空间。由此,不能够扩大风回路的吹出口的宽度以提高左右风向性能。另外,在将室内电部件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的前表面与装饰盖之间且固定于热交换器的结构中,室内电部件直接固定于热交换器,因此由于热传导使得室内电部件被冷却,室内电部件可能发生结露。本专利技术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其活用主体的侧面侧的空间,并且能够抑制在电气安装单元发生结露的情况。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包括:形成室内机的主体的外廓的前表面部和顶面部;配置于上述主体内的风扇;配置于上述风扇的上游侧的热交换器;配置于上述热交换器的上游侧的过滤器;吹出空气的吹出口;电气安装单元;和由上述前表面部、上述顶面部和上述过滤器划分形成的角部,在上述角部配置上述电气安装单元。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将电气安装单元配置于由构成主体的外廓的前表面部和顶面部以及过滤器划分形成的角部,由此能够活用主体的侧面侧的空间,并且能够抑制在电气安装单元发生结露的情况。【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这些方式和特征,通过与参照附图的优选实施方式相关的下面的记述能够变得明确。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正面图。图2是沿图1的线A-A的室内机的截面图。图3是沿图1的线B-B的室内机的截面图。图4 Ca)是电气安装单元的正面侧立体图,图4 (b)是沿图4 Ca)的线C-C的电气安装单元的截面图。图5是图4 Ca)的电气安装单元的背面侧立体图。图6是电气安装单元周边的风回路的风速分布图。图7是一般的空调机的风回路的风速分布图。图8是表示上下叶片的形状的图。图9是表示室内机的侧壁的形状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机,其包括:形成室内机的主体的外廓的前表面部和顶面部;配置于所述主体内的风扇;配置于所述风扇的上游侧的热交换器;配置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上游侧的过滤器;吹出空气的吹出口;电气安装单元;和由上述前表面部、上述顶面部和上述过滤器划分形成的角部,在上述角部配置上述电气安装单元。由此,能够活用主体的侧面侧的空间,并且能够抑制在电气安装单元发生结露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是,在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在上述顶面部形成有对上述主体的外部的空气进行吸入的吸入口,上述风扇将从上述吸入口吸入的上述空气通过上述角部导向上述热交换器。由此,使电气安装单元位于比热交换器更靠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除霜水的水淋,并且能够促进来自外部的空气对电气安装单元的冷却。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是,在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中,上述主体内的上述风扇的风速分布中,上述角部的风速最小。由此,在热交换的空气的风速最小的位置配置电气安装单元,因此能够抑制热交换效率的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是,在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中,上述角部在上述主体内配置于距上述风扇最远的位置。由此,能够减小电气安装单元的共振,能够减少振动引起的电气安装部件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是,在第一到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中,上述电气安装单元具有对用于安装各种电气部件的电气安装基板进行保持的电气安装基板保持部件,上述电气安装基板保持部件配置为与上述过滤器相对。由此,能够在电气安装单元与热交换器之间形成通风阻力小的风回路。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是,在第一到第五方面的专利技术中,上述电气安装单元配置为:横向较长地形成于上述角部,并且上述电气安装单元与上述热交换器的距离为上述电气安装单元的纵向幅宽的20%以上。由此,能够利用死角空间配置电气安装单元,并且能够使风通过电气安装单元与热交换器之间,因此能够防止电气安装单元的结露。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是,在第一到第六方面的专利技术中,上述电气安装单元配置于从上述过滤器的吸入开口部的下端起向上侧离开50mm以上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电气安装单元的结露,并且减小电气安装单元对风速的不良影响。进而减少吸入阻力,防止异响的产生。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面是,在第一到第七方面的专利技术中,上述电气安装单元配置为与上述热交换器或上述过滤器大致平行地延伸。由此,能够防止电气安装单元的结露,并且能够使电气安装单元紧凑地形成于室内机内。本专利技术的第九方面是,在第一到第八方面的专利技术中,上述电气安装单元配置于比上述风扇的旋转轴更靠上侧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电气安装单元的结露,并且进一步减小对风速的影响。本专利技术的第十方面是,在第九方面的专利技术中,上述电气安装单元配置于比上述风扇的上端部更靠上侧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电气安装单元的结露,并且减小对风速的影响。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一方面是,在第一到第十方面的专利技术中,上述电气安装单元固定于用于将上述过滤器安装于上述主体的过滤器框、上述主体的侧面或者作为上述主体的基底的基底框。由此,能够防止来自热交换器的热传导,防止电气安装单元的结露。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二方面是,在第一到第十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包括:使形成于上述主体的前表面开口部自由开关的前表面面板;和对上述前表面面板进行开关的驱动臂,上述驱动臂的驱动中心位置配置于上述电气安装单元的前表面上部侧。由此,能够利用死角空间配置前表面面板的驱动机构。在继续本专利技术的记述之前,在附图中对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参照标记。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并不根据该实施方式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般家庭中使用的空调机,通常包括通过致冷剂配管相互连接的室外机和室内机。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正面图。图2是沿图1的线A-A的室内机的截面图。如图2所示,室内机包括:主体2 ;使形成于主体2的开口部9 (前表面开口部9a和上表面开口部9b)中的前表面开口部9a自由开关的可动前表面面板(下面简称为前表面面板)4。在空调机停止时,前表面面板4密合于主体2,关闭前表面开口部9a。另一方面,在空调机运转时,如图2所示,前表面面板4向从主体2离开的方向移动,打开前表面开口部9a。图3是沿图1的线B-B的室内机的截面图。图3表示前表面面板4关闭前表面开口部9a的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海老原正春藤社辉夫向井靖人长谷川博基坂本尚希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