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409969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05 0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机床(1)、装载机(2)以及支承框架(20)。机床(1)具有床身(5);以及加工设备(6),其设置于该床身(5)上并对工件(W)实施加工。装载机(2)具有引导单元(16),其设置于机床(1)的上方;以及移动体,该移动体沿该引导单元(16)移动,相对于加工设备(6)进行工件(W)的搬入搬出。支承框架(20)具有:左右一对支架,其分别设置于床身(5)的左右两侧的地面(F),从下方支承引导单元(16);以及加强件(30A),其以不接触贯通孔(31)的内表面的方式穿过在床身(5)设置的沿左右方向贯通的贯通孔(31),并且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支架(22)的上下方向的中途部连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具备机床(1)、装载机(2)以及支承框架(20)。机床(1)具有床身(5);以及加工设备(6),其设置于该床身(5)上并对工件(W)实施加工。装载机(2)具有引导单元(16),其设置于机床(1)的上方;以及移动体,该移动体沿该引导单元(16)移动,相对于加工设备(6)进行工件(W)的搬入搬出。支承框架(20)具有:左右一对支架,其分别设置于床身(5)的左右两侧的地面(F),从下方支承引导单元(16);以及加强件(30A),其以不接触贯通孔(31)的内表面的方式穿过在床身(5)设置的沿左右方向贯通的贯通孔(31),并且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支架(22)的上下方向的中途部连结。【专利说明】机床系统本申请主张2011年3月24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1-065208的优先权,通过参照将其整体作为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来引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床系统,其具备:车床等机床;以及对该机床搬入搬出工件的装载机。
技术介绍
例如在机床为车床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设置有相对于车床(在该例中为平行双轴车床)1搬入搬出工件的装载机2。装载机2的支承工件的装载机头等移动体(未图示)沿配置于车床I的上方的行进轨道16水平移动,装载机2相对于车床I搬入搬出工件。当上述行进轨道16由固定于车床I的框架支承时,随着移动体的移动的摇晃传递至车床1,对车床I的加工精度造成恶劣影响。因此,一般情况下,上述行进轨道16由在车床I的左右两侧设置于地面的支架22来支承。在将支架22锚定于地面的情况下,由于从地面至行进轨道16的高度较高,所以为了保持支架22的强度,增大锚床25的面积(未图示),或如图5的例子那样在支架22设置有朝侧方大幅突出的加强框架32来进行加强。另外,也公知有如下结构:在如平行双轴车床那样多个加工设备分别设置于独立的床身上的机床中,为了避免一个加工设备的振动传递至其它加工设备,将控制各加工设备的共同的机械控制盘设置于以跨越各床身的方式设置的门型框架(例如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719167号公报增大锚床25的面积的方法、以及在支架22设置加强框架32来进行加强的方法都需要用于在车床等机床的左右两侧设置支架的宽阔的空间。因此,在工厂内配置机床的方面上成为大的制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机床系统,随着装载机的移动体的移动而产生的振动不会传递至机床,且能够节省空间地设置配置于机床的上方且支承装载机的支承框架的支架。本专利技术的机床系统具备:机床;装载机,该装载机相对于该机床进行工件的搬入搬出;以及支承框架,该支承框架支承该装载机。所述机床具有:床身;以及加工设备,该加工设备设置于该床身上并对工件实施加工。所述装载机具有:引导单元,该引导单元设置于所述机床的上方;以及移动体,该移动体沿该引导单元移动,相对于所述机床的加工设备进行工件的搬入搬出。所述支承框架具有:左右一对支架,该左右一对支架分别设置于所述床身的左右两侧的地面,从下方支承所述引导单元;以及加强件,该加强件以不接触贯通孔的内表面的方式穿过设于所述床身且沿左右方向贯通的所述贯通孔,并且该加强件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的支架的上下方向的中途部连结。所述贯通孔不限于一个而可以设置有多个,另外,贯通孔的左右两端的位置可以上下、前后互相错开。更具体而言,所述贯通孔可以由例如在中空的床身的左右的侧壁设置的侧壁孔部构成,上述侧壁孔部可以上下、前后错开。根据该结构,通过经由加强件将左右的支架的上下方向的中途部彼此互相连结,能够有效加强各支架。由此,不需要增大锚床的面积、或在支架设置朝侧方大幅突出的加强框架来进行加强,从而能够将支架设置于狭窄的空间。由于加强件以不接触贯通孔的内表面的方式穿过贯通孔,所以伴随着移动体沿引导单元的移动而产生的振动不会传递至机床的加工设备。机床的床身一般为铸造品,在铸造时配置型芯的位置作为空间而残留。通过设计型芯的位置,易于将由型芯形成的空间形成沿左右方向贯通贯通孔。另外,为了轻量化、节俭材料,床身多设置有薄壁部、开口部分。因此,即使设置上述贯通孔,通过适当地设置床身也不会产生强度不足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机床系统的前后具有多个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的支架的上下方向的中途部连结的加强件,至少一个加强件以不接触所述贯通孔的内表面的方式穿过该贯通孔,其余的加强件以未穿过所述贯通孔的方式配置。若在前后具有多个加强件,则能够进一步加强支架。在该情况下,若至少一个加强件穿过贯通孔,则其它加强部件可以不穿过贯通孔。可以与机床的前后长度对应地适当地配置多个加强件。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机床为所述加工设备即两个主轴左右平行地排列的平行双轴车床,分别设置有各主轴的两个床身以互相分离的方式左右配置,在该情况下,可以在上述两个床身的每一个设置左右贯通的贯通孔,使所述加强件以不接触所述贯通孔的内表面的方式通过两床身的所述贯通孔。在该结构中,也能够经由加强件将左右的支架的上下方向的中途部彼此互相连结,来有效加强各支架。由此,能够将支架设置于狭窄的空间。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所述机床在上下具有两个所述加强件,所述左右的支架通过所述两个加强件而呈斜交叉状地连结。根据该结构,由于左右的支架通过两个加强件而呈斜交叉状地连结,所以能够越发提高各支架的强度,并且能够提高支承框架整体的刚性。由此,能够将支架设置于狭窄的空间。权利要求书及/或说明书及/或附图所公开的至少两个构成的任意组合也包括于本专利技术。尤其是权利要求书的各权利要求的两个以上的任意组合也包括于本专利技术。【专利附图】【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对以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说明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然而,实施方式及附图仅仅用于图示及说明,而不应当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在附图中,多个附图中的相同的部件标记表示相同部件。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机床系统的立体图。图2是该机床系统的主视图。图3是该机床系统的支承框架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机床系统的立体图。图5是现有的机床系统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3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机床系统具备:机床、即平行双轴车床I ;工件搬入搬出用的装载机2 ;以及控制该平行双轴车床I及装载机2的控制盘3。机床、即平行双轴车床I具备左右两个互相独立且分别设置于地面F的床身5,在各床身5上的后部分别设置有加工设备即主轴6及刀具台7。在各床身5的前部设置有供通过加工而产生的切削落入的切削用凹部8。如图2所示,各床身5的后部基本上为由侧壁5a与顶壁5b构成的箱状的中空形。在左右的各床身5的左右的侧壁5a设置有侧壁孔部31a,该侧壁孔部31a构成用于使后述的加强件30A穿过的贯通孔31。在该实施方式中,各侧壁孔部31a的上下位置、前后位置以互相对应的方式设置,但是各侧壁孔部31a的位置可以上下、前后错开。在隔板(未图示)以与所述贯通孔31交叉的方式设置于床身5的内部的情况下,在该隔板设置有与所述侧壁孔部31a对应地在两侧贯通的孔部(未图示)。各床身2为铸造品。主轴6为沿着 前后方向(Z轴方向)的轴,在前端具有握持工件W (图1)的夹头10。主轴6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在床身5上设置的主轴台11,通过设置于主轴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雅之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