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换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40089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自动换模装置,特别是一种与混凝土砌块成型机配套使用的自动换模装置,其特征是:它由换模小车(1)、模具座(7)连接构成。所述的模具座(7)固定在模具座底盘(6)上,它们与两件模具座立柱(11)连接,模具座立柱(11)固定在地平面上。所述的模具座(7)固定在模具座底盘(6)上,它们与两件模具座立柱(11)连接,模具座立柱(11)固定在地平面上。这种自动换模装置,它采用自动化方法,将人工更换模具的工作改由机器自动完成。(*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一种自动换模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与混凝土砌块成型机配套使用的自动换模装置。
技术介绍
要用混凝土砌块成型机生产出不同规格、不同用途的合格的制品,就必须使用不同的模具。由于使用环境及使用方式的不同,对制品的形状、厚度、高度、长度等要求各不相同,为满足市场及建筑模式的要求,一个成熟的砌块生产厂备有数百套各种规格的模具是很正常的。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砌块厂要随时调整制品的规格,这就需要不断更换模具。现有的成型机在模具更换方面具有以下弱点1.模具与设备之间用螺栓连接,更换时需要拆装大量的螺栓。2.在设备上,模具与压头要作到准确对位需要反复调整。3.模具全靠人工拆装,非常费力。4.更换模具时间较长,短则百十分钟,长则一两个工作日,将大量的有用的时间浪费在了更换模具上,影响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换模装置,它采用自动化方法,将人工更换模具的工作改由机器自动完成。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换模装置,其特征是它由换模小车1、模具座7连接构成;模具座7固定在模具座底盘6上,它们与两件模具座立柱11连接,模具座立柱11固定在地平面上;换模小车1由小车架20、节流阀21、减速机构、连接支架、驱动机构、定位导向机构连接构成;节流阀21固定在节流阀支架22上,并与后位减速凸轮3、中位减速凸轮9及前位减速凸轮17共同构成换模小车1的减速机构。所述的驱动机构由行走轮29、限位托板35各有4个,对称固定在小车架20的两侧;油马达33固定在油马达支架23上,主动链轮34连接在油马达33的输出轴上,两个行走链轮37、从动链轮38及两个轴承36连接在驱动轴39上并通过两个轴承36与小车架20连接,驱动链条25套在主动链轮34及从动链轮38上,行走链轮37与行走链13啮合。所述的定位机构它的定位杆31固定在定位油缸30的缸杆上,定位杆导向套32套在定位杆31上并与定位油缸30一起固定在定位油缸支架28上,定位油缸支架28固定在小车架20上。所述的后位减速凸轮3、中位减速凸轮9、前位减速凸轮17、定位板8、前位定位板18连接在导轨支板14上。本技术的特点是它结构合理,自动化程度高,将它使用于混凝土砌块成型机具有以下优点1.人只需通过操作按纽便可实现模具在设备上的安装及定位。2.模具在制造厂调试合格后,不需另行调整便可一次装夹到位。3.全机械化操作,节省人力,无须进行费力的人工工作。4.模具从设备上移出、吊装、夹紧、就位等一系列工作,都由液压装置来完成,动作平稳,可靠性高。5.模具更换速度快。在不需要更换布料扒的情况下,换好一套模具所需时间不会超过10分钟。效率高,经济效益明显。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1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的俯视图;附图3是换模小车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附图3的俯视图;图中1-换模小车,2-管路护架,3-后位减速凸轮,4-护架支架,5-主梁,6-模具座底盘,7-模具座,8-定位板,9-中位减速凸轮,10-下导轨,11-模具座立柱,12-行走链张紧螺栓,13-行走链,14-导轨支板,15-上导轨,16-左横梁,17-前位减速凸轮,18-前位定位板,19-右横梁,20-小车架,21-节流阀,22-节流阀支架,23-油马达支架,24-张紧螺栓,25-驱动链条,26-护架拖板,27-调整螺栓,28-定位油缸支架,29-行走轮,30-定位油缸,31-定位杆,32-定位杆导向套,33-油马达,34-主动链轮,35-限位托板,36-轴承,37-行走链轮,38-从动链轮,39-驱动轴,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导轨支板14一端安装在成型机机架上(成型机机架不包含在本装置内),另一端安装在主梁5上,下导轨10及上导轨15安装在导轨支板14上,行走链张紧螺栓12分别安装在行走链13的两端,并分别固定在左横梁16、右横梁19上,通过行走链张紧螺栓12将行走链13充分张紧;后位减速凸轮3、护架支架4、定位板8、前位减速凸轮17及前位定位板18安装在导轨支板14上。换模小车1如图3和图4所示它由小车架20及安装在其上的节流阀21、节流阀支架22、油马达支架23、张紧螺栓24、驱动链条25,护架拖板26,调整螺栓27,定位油缸支架28,行走轮29,定位油缸30,定位杆31,定位杆导向套32,油马达33,主动链轮34,限位托板35,轴承36,行走链轮37,从动链轮38,驱动轴39构成。节流阀21安装在节流阀支架22上,与后位减速凸轮3、中位减速凸轮9及前位减速凸轮17共同构成换模小车行进过程中的减速机构;行走轮29、限位托板35各有4个,对称安装在小车架20的两侧;油马达33安装在油马达支架23上,主动链轮34安装在油马达33的输出轴上,两个行走链轮37、从动链轮38及两个轴承36安装在驱动轴39上并通过两个轴承36与小车架20连接,驱动链条25套在主动链轮34及从动链轮38上,行走链轮37与行走链13啮合,它们共同构成换模小车1的驱动机构;定位杆31安装在定位油缸30的缸杆上,定位杆导向套32套在定位杆31上并与定位油缸30一起安装在定位油缸支架28上,定位油缸支架28安装在小车架20上,它们与前位定位板18、两个定位板8构成换模小车1的定位机构。导轨支板14有两件,每件上都安装有一个上导轨15及一个下导轨10,对称安装在成型机机架(不含在此装置内)与主梁5上,两根行走链13分别铺在上导轨15的顶面,并用安装在左横梁16及右横梁19上的行走链张紧螺栓张紧。换模小车1的行走轮29、限位托板35放在上导轨15及下导轨10之间,行走轮29与下导轨10上面接触,用安装在小车架20上的调整螺栓27调整限位托板35的位置,使其与上导轨15下面间的间距保持在0.5mm以内。后位减速凸轮3、中位减速凸轮9、前位减速凸轮17、定位板8、前位定位板18安装在导轨支板14的要求位置。模具座7安装在模具座底盘6上,它们与两件模具座立柱11连接,模具座立柱11固定在地平面上。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压头油缸(不含在本装置内,以下同。)下行,装在成型机压头上的模具掉爪(不含在本装置内,以下同。)将模具吊住,压头油缸收回将模具提起,油马达33转动,驱使主动链轮34转动,通过驱动链条25、从动链轮38使驱动轴39转动,驱动轴39带动装于其两端的行走链轮37转动,行走链轮37与行走链13啮合,驱使换模小车1前行,到达目的位(如中位)前,节流阀21上的滚轮接触到中位减速凸轮9后节流阀21开始节流,供给油马达33的压力油流量减小,油马达33转速降低,换模小车1减速直至停止,定位油缸30工作,推动定位杆31伸出,插入定位板8的槽内,换模小车1精确定位;压头油缸伸出,将模具放置在模具座7上,模具吊爪松开,压头油缸收回,将模具留在模具座7上。定位油缸30工作,使定位杆31收回,换模小车1继续前行,到达后位,后位减速凸轮3使节流阀21节流,油马达33减速直至停止,定位油缸30工作,推动定位杆31伸出,插入定位板8的槽内,换模小车1精确定位;压头油缸伸出,模具吊爪吊住模具(要使用的模具提前放置在此),压头油缸收回,将模具吊起;定位油缸30工作,使定位杆31收回,给油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换模装置,其特征是:它由换模小车(1)、模具座(7)连接构成;模具座(7)固定在模具座底盘(6)上,它们与两件模具座立柱(11)连接,模具座立柱(11)固定在地平面上;换模小车(1)由小车架(20)、节流阀(21)、减速机构、连接支架、驱动机构、定位导向机构连接构成;节流阀(21)固定在节流阀支架(22)上,并与后位减速凸轮(3)、中位减速凸轮(9)及前位减速凸轮(17)共同构成换模小车(1)的减速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文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东方福星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