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压建筑板材液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39432 阅读:4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涉及含有水泥质的混合材料或其它成分成型建筑板材的一种压力装置。这种液压机采用工作压力500-1400kg/cm↑[2]的超高压油缸,每个框架上只安装一个超高压油缸;并在活动工作台底部和框架相对应处设置导柱、导套装置。它经济性好,油缸少,结构简单;压机大小与制品尺寸规格相适应;节省能源,能满足建筑板材压制工艺要求,保证产品质量。(*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含有水泥质的混合材料或其它成分成型建筑板材的一种压力装置。压制建筑板材如石棉水泥板、纤维板等的液压机通常由框架、固定工作台、活动工作台、油缸、小车及底座几大部分构成,目前国内外这类液压机都采用工作压力500Kg/cm2以下的油缸,更普遍的是用250-300Kg/cm2油缸进行工作。其不足之处主要在于由于活动工作台是依靠油缸支撑,为满足板材标准尺寸的要求,即相适应的台面宽度,每个框架都得设置多个油缸,以保证支撑和工作压力要求,而每个油缸都需要一定的空间位置,势必加大台面尺寸,如5000T液压机,其被油缸支撑的工作台面宽最少应1400mm,9000T的液压机则最少为2000mm,油缸多,工作台面过大,设备复杂,反过来又使压力机与制品尺寸间不相适应,经济性差;不仅为此,空程快速时,油泵容积很大,如9000T液压机当空程速度为5mm/S时,泵流量至少为900L/分,能源消耗亦大。另外,由于油缸过多,安装空间位置受到限制,这些液压机的活动工作台均处于无约束的运行状态,各油缸间的不同步上升会造成工作台倾斜,这是建筑板材压制工艺所不允许的,影响产品质量。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既满足板材工艺要求,又经济性好的液压机产品可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目的,液压机采用工作压力500-1400Kg/cm2的超高压油缸,每个框架上只安装一个超高压油缸;并在活动工作台底部和框架相对应处设置导柱、导套装置。结合附图、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方案的内容作进一步详述。附图说明图1是超高压建筑板材液压机的二框架型的一种结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超高压建筑板材液压机三框架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超高压建筑板材液压机活动工作台与油缸柱塞间结构示意图。超高压建筑板材液压机中采用工作压力500-1400Kg/cm2的超高压油缸(1),既可满足工作压力,支撑台面的要求,又可大大节省空间位置。当压力为1000Kg/cm2时,对于5000T液压机仅需内径为φ560mm的油缸二个,构成二框架型结构或内径为φ460mm的油缸三个,构成三框架结构,这时工作台面宽制成1300mm即可;对9000T液压机来说,可采用内径φ760mm油缸二个,构成二框架型结构,或内径φ620mm油缸三个,构成三框架型结构,工作台面宽1350mm就能满足空间设计要求。再者以9000T为例,空程速度为5mm/S时,按本技术方案泵流量仅需270L/分。由于每个框架上只设置一个超高压油缸,腾出的空间位置便可在活动工作台底部和框架相对应处安装导柱(2)和导套(3)装置,迫使活动工作台只能沿导套作平行的上下运动,避免工作台倾斜,能满足建筑板材压制的工艺要求,保证产品质量。为减少磨损,保证长期有效的工作,活动工作台与油缸柱塞间为凸凹相配合的球面结构(4)、即用球面传力,这样可以减少导柱与导套,油缸筒与柱塞间的附加力,减小磨损,使其工作更为可靠。本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经济性好油缸少、结构简单;压机大小与制品尺寸规格相适应;泵流量明显下降,节省能源。2、能满足建筑板材压制工艺的要求,保证产品质量。权利要求1.一种超高压建筑板材液压机,由框架、固定工作台、活动工作台、油缸、小车及底座几大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它的油缸为工作压力500-1400Kg/cm2的超高压油缸(1),每个框架上只安装一个超高压油缸;并在活动工作台底部与框架相对应处设置导柱(2)、导套(3)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压建筑板材液压机,其特征在于活动工作台与油缸柱塞间为凸凹配合的球面结构(4)。专利摘要本技术是涉及含有水泥质的混合材料或其它成分成型建筑板材的一种压力装置。这种液压机采用工作压力500—1400kg/cm文档编号B28B3/00GK2194249SQ9421267公开日1995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1994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1994年5月27日专利技术者朱勉学, 胡益增, 宋道治 申请人:天津太平洋机电技术及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高压建筑板材液压机,由框架、固定工作台、活动工作台、油缸、小车及底座几大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它的油缸为工作压力500-1400Kg/cm↑[2]的超高压油缸(1),每个框架上只安装一个超高压油缸;并在活动工作台底部与框架相对应处设置导柱(2)、导套(3)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勉学胡益增宋道治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太平洋机电技术及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