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中云专利>正文

一种高承载力预应力管桩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36404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承载力预应力管桩及其生产方法,通过混凝土的多次填充和多次离心,突破了现有技术所能达到的壁厚极限,生产出了具有真正意义的厚壁桩,乃至实心桩。随着管桩壁厚的大幅度增加,管桩的受力面积得以提高,其结构力学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试验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超厚壁及实心管桩的单桩承载能力有很大提高,对硬质地层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施工中出现爆桩的情况大为减少。其工艺简便、质量可靠,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运用管桩构筑及处理地基是现阶段一种较为成熟的地基基础施工工艺。其所使用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通过在预制的钢筋笼中填充混凝土,并经离心、蒸养等工艺而制成。目前市场上的此类产品主要有PTC预应力薄壁管桩(混凝土强度等级C60、壁厚相对于PC型管桩低20mm)、PC预应力管桩(混凝土强度等级C60)和PHC预应力高强管桩(混凝土强度等级C80)三种类型。由于采用传统的一次填充、一次离心技术,这些产品的壁厚极限只能达到整桩半径的27%~50%,桩中还存在很大空心位置(参见表1)。由于其受力横截面积小,所以单桩结构对应的承载力性能较差,在压桩过程中,对硬质地层的穿透力不够理想,因极小施工偏差而导致的爆桩情况较为普遍。同时,由于受单桩承载能力的限制,施工中为了满足高吨位承载设计要求,往往需要使用多桩共承台的群桩基础,加重了承台施工的费用,导致施工成本过高、浪费过大。因此,如何提高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单桩承载能力,降低施工成本,就成为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承载力预应力管桩,该管桩由下述方法制备获得:制作钢筋笼及连接端板,并放入钢模中,将符合国家管桩制备标准的混凝土填充料用喂料装置均匀地注入钢模中,封盖钢模;将钢模置于离心机上,进行离心,完毕后倾倒余浆;在钢模底端实施堵头处理;对管桩进行二次填心;填心后的钢模再次置于离心机上,进行离心,完毕后倾倒余浆;重复进行填心和离心,直至达到壁厚要求;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进行蒸养;脱模、出桩后放入堆放场,进行自然养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中云
申请(专利权)人:姜中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