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天然文化石表面着色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35598 阅读:4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仿天然文化石表面着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以天然石料作为模种雏形,翻制出制造文化石的专用模具和依据预定的文化石颜色配备色料并加入适量水和水泥拌匀形成色浆的基础上,对模具表面进行喷涂着色、形成浆状色层,然后向模具内充填坯料,再将模具放置在振动机上抖动,在振实坯料的同时,模具表面上的浆状色层与底部坯料互相渗透、混合,实现在文化石坯体表面形成一层色泽内渗入一定深度和厚度、自然逼真的可靠带色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仿天然文化石制造
,特别是一种仿天然文化石表面 着色的方法。
技术介绍
天然文化石一般是指釆用天然石材雕琢而成的装饰建材,是为满足某种 建筑风格的需要,以装饰贴面砖的形式设置在墙面上,给人以舒心悦目、古典 庄雅的视觉效果。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 的进步,人们对建筑装饰材料的要求也日趋提高。具有天然文化石的优点、不断突破,仿天然文化石产品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进入建筑装饰材料领域。目 前在仿天然文化石的表面着色方面通常釆用丝网印刷、胶辊印刷或贴花纸印 刷等方法,这些方法用于表面起伏度不大、相对比较平整的表面上效果较好, 若用于绝大多数表面凹凸不平的仿天然文化石上容易发生紋样不连续、断线和缺色等情况。中国第03256602.6号技术专利中公开了 一种釆用在仿 天然文化石坯体上设置柔性花纸后再冲压表面的方法,以在凹凸不平的表面 上获得色彩精细、并且图紋保持连续不断线的表面装饰效果,但其美中不足 之处在于由于仿天然文化石成品表面粗糙,而花纸紧贴于凹凸不平的表面 上,仅从微观上解决了图紋连续问题,而在外观视觉效果上仍存在色彩过渡 性差、图紋不自然的情况;图紋不易涉及到拐角、边沿处,因而拼合状态下 的图紋延续性差,缺乏整体感;,采用花纸冲压于仿天然文化石表面上形成的色彩是一层很薄的浮色,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风吹、日晒环境中既容易变色、又容易脱落,因而装饰效果难以持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色彩过渡自然、逼真且能波及拐角和边沿 处,经得起风吹日晒、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色块脱落情况,能产生紋理延续、 色彩过渡自然、视觉效果好和整体感强技术效果的仿天然文化石表面着色的 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仿天然文化石表面着色的方法是这样的,在以天然石料作为模 种雏形,翻制出制造文化石的专用模具和依据预定的文化石颜色配备色料并 加入适量水和水泥拌勾形成色浆的基础上,对模具表面进行喷涂着色、形成 浆状色层,然后向模具内充填坯料,再将模具放置在振动机上抖动,在振实 坯料的同时,模具表面上的浆状色层与底部坯料互相渗透、混合,实现在文 化石坯体表面形成一层色泽内渗入一定深度和厚度、自然逼真的可靠带色 层。利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制造色泽内渗入一定深度和厚度、自然逼真可靠带色层仿天然文化石的工艺流程如下(1) .制模具以天然石料作为模种雏形,翻制出制造文化石的专用模具;(2) .配色料依据预定的文化石颜色配备色料,并加入适量水和水泥拌匀,形成色浆;(3) .喷色用色浆喷涂模具工作表面、形成浆状色层;(4) .充填坯料将搅拌均匀的坯料充填入模具中,并压实;(5) .振动混合将模具放置在振动机上抖动振实坯料,色层与底部坯料通过振动有机渗透、互相混合;(6) .蒸养送入蒸养房作硬化成型处理,形成表面带色的文化石坯体;(7) .养护干化脱模后的坯体经养护后制成表面带色、色泽渗入较深的仿天然文化石产品。基于上述方法的本专利技术仿天然文化石表面着色的装置包含有模具、模 格、传送带、上色装置、坯料搅拌和下料装置、震动装置及蒸养装置。其中 模具内表面上设置有以天然文化石为雏形的凹凸不平状紋理;模格是专供相 对集中地放置若干模具的托架,其高度与模具高度相符;上色装置中包含有 混色机构和过滤机构和喷涂机构;坯料搅拌和下料装置中设置有入料口、内 部搅拌机构、下料控制机构和下料口;震动装置中包含有振动机和振动工作 平台;蒸养装置主体为具有控温控湿环境的蒸养房。工作时,先将内表面上设置有以天然文化石为雏形的凹凸不平状紋理的 模具搭配放置在模格内,经传送带送至上色点,由搡作人员按要求进行喷涂 面色,在模具内表面上设置色层,然后传送至坯料下料口下方充填坯料,再 经传送带送至振动工作平台上接受振动处理,使面色和底色料与底部坯料互 相渗透、混合,再经送入蒸养房养护、硬化坯体,脱模后将坯体放入33-35 度的窑中养护,或者在33-35度自然环境温度中养护、干化,制成本专利技术表 面可靠带色的仿天然文化石产品。基于上述构思的本专利技术仿天然文化石表面着色的方法,由于采用了在内 表面上设置以天然文化石为雏形的凹凸不平状紋理的模具,且釆用按根据所 要制造产品的色彩搭配特征对模具内表面进行均匀着色和色彩过渡的均匀 着色,并结合釆用使模格内的模具整体抖动的方式使预先喷涂在模具内表面上的面色和底色料与坯体底部的坯料互相渗透、混合,既有利于颜色的深入 渗透,又有利于面色层与底部坯料互相紧密混合成一体,再经充分蒸养和养 护,使依据本专利技术方法制造的仿天然文化石,无论是工作主面上还是拐角、 边沿处均带有可靠固色、过渡自然、颜色逼真和紋理清晰且不易脱落的色彩, 因而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制造的仿天然文化石色彩过渡性差、图紋不自然、 图紋不易涉及到拐角、边沿处,拼合状态下的图紋延续性差,缺乏整体感和 经不起风吹曰晒、表面装饰效果难以持久等弊端,基于本专利技术方法制造仿天 然文化石的装置,总体结构简单,成本投入不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 而具有显著的技术先进性、很强的实用性和可贵的巿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附图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工艺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典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附图中,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仿天然文化石表面着色的方法,制造色泽内渗 入一定深度和厚度、自然逼真可靠带色层的仿天然文化石的工艺流程包含有以天然石料作为模种雏形,翻制出制造文化石新产品的专用模具;依据预定的文化石颜色配备色料;对模具工作表面喷涂着色、形成浆状色层;将 搅拌均勾的坯料充填入已经着色过的模具中,并压实;将模具放置在振动机 上抖动振实坯料,同时使浆状色层与底部坯料通过振动有机渗透、互相混合, 形成面色层;送入蒸养房作硬化成型处理,形成表面带色的文化石坯体;最 后养护干化,制成色泽内渗入一定深度和厚度、自然逼真可靠带色层的仿天 然文化石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在以天然石料作为模种雏形,翻制出制造文化石的专用模具和依据预定的文化石颜色配备色料并加入适量水和水泥拌匀形成色浆的基础上,对模具表面进行喷涂着色、形成浆状色层,然后向模具内充填坯料,再将模具放置在振动机上抖动,在振实坯料的同时,模具表面上的浆状色层与底部坯料互相渗透、混合,实现在文化石坯体表面形成一层色泽内渗入一定深度和厚度、自然逼真的可靠带色层。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仿天然文化石表面着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制造色泽内渗入一定深度和厚度、自然逼真可靠带色层的仿 天然文化石的工艺流程如下(1) .制模具以天然石料作为模种雏形,翻制出制造文化石的专用模具;(2) .配色料依据预定的文化石颜色配备色料,并加入适量水和水泥拌勻,形成色浆;(3) .喷色用色浆喷涂模具工作表面、形成浆状色层;(4) .充填坯料将搅拌均匀的坯料充填入模具中,并压实;(5) .振动混合将模具放置在振动机上抖动振实坯料,色层与底部坯料通过振动有机渗透、互相混合;(6) .蒸养送入蒸养房作硬化成型处理,形成表面带色的文化石坯体;(7) .养护干化脱模后的坯体经养护后制成表面可靠带色、色泽渗入较深的仿天然文化石产品。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以天然石料作为模种雏形,翻制出制造文化石的专用模具和依据预定的文化石颜色配备色料并制成色浆的基础上,对模具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仿天然文化石表面着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以天然石料作为模种雏形,翻制出制造文化石的专用模具和依据预定的文化石颜色配备色料并加入适量水和水泥拌匀形成色浆的基础上,对模具表面进行喷涂着色、形成浆状色层,然后向模具内充填坯料,再将模具放置在振动机上抖动,在振实坯料的同时,模具表面上的浆状色层与底部坯料互相渗透、混合,实现在文化石坯体表面形成一层色泽内渗入一定深度和厚度、自然逼真的可靠带色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迈陈迈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古猿人石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