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开关柜出线电缆带电检测的感应取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348275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1-13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开关柜出线电缆带电检测的感应取电装置。由钳形换能器、可控整流器、充电电池组与负载构成,所述钳形换能器由钳形外壳、A相绕组磁芯、A相绕组线圈、B相绕组磁芯,B相绕组线圈、C相绕组磁芯,C相绕组线圈、输出航空插头组成。现场检测时,将本装置的钳形换能器套接在被测电缆沿线的任意位置,均可感应三相交流电。将所感应的三相交流电送入可控整流器整流,整流后的直流电可对电池组充电,从而可以给负载提供优质电源。可控整流器包含控制中心,该控制中心采样整流后的直流电压,将该直流电压与电池组电压进行实时比较,通过调节可控整流器的导通角调节整流电压,以保证整流电压恒定。(*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开关柜出线电缆带电检测的感应取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由钳形换能器(1)、可控整流器(3)、充电电池组(4)与负载(5)构成;?各部件的结构:?所述钳形换能器(1)由钳形外壳(11)、A相绕组磁芯(12)、A相绕组线圈(13)、B相绕组磁芯(14),B相绕组线圈(15)、C相绕组磁芯(16),C相绕组线圈(17)、输出航空插头(18)组成;所述A相绕组线圈(13)缠绕在A相绕组磁芯(12)上、所述B相绕组线圈(15)缠绕在B相绕组磁芯(14)上、所述C相绕组线圈(17)缠绕在C相绕组磁芯(16)上;?钳形换能器(1)各部件的连接:所述A相绕组线圈(13)的一个端部、B相绕组线圈(15)的一个端部与C相绕组线圈(17)的一个端部并联连接;所述航空插头(18)有插孔1、插孔2和插孔3三个插孔,所述A相绕组线圈(13)的另一个端部与换能器的航空插头(18)的插孔1连接,所述B相绕组线圈(15)的另一个端部与换能器的航空插头(18)的插孔2连接,所述C相绕组线圈(27)的另一个端部与换能器的航空插头(18)的插孔3连接;所述航空插头(18)位于钳形外壳(11)外面;?所述可控整流器(3):为带第一控制端Q1、第二控制端Q2、第三控制端Q3、第四控制端Q4、第五控制端Q5与第六控制端Q6的可控整流器(3),由交流电源输入航空插头(31)、三个避雷管(32)、可控三相整流桥(33)、带第一控制信号S1、第二控制信号S2、第三控制信号S3、第四控制信号S4、第五控制信号S5与第六控制信号S6的控制中心(35)、直流电源输出航空插头(34)以及绝缘外壳(36)构成;?可控整流器(3)各部件的连接:避雷管(32)、可控三相整流桥(33)、控制中心(35)设置在绝缘外壳(36)内,交流电源输入航空插头(31)和直流电源输出航空插头(34)分别设置在绝缘外壳(36)外两侧面;三个避雷管(32)的一端与交流电源输入航空插头(31)的三相线串联,其另一端接地;可控三相整流桥(33)的三相与交流电源输入航空插头(31)的三相线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组(4)具有绝缘外壳,为容量不低于4500mAH,供电电压为25V,额定输出电流不低于1A,并具有过充电、过放电等保护电路;充电电池组(4)的一端有直流电源充电接口,其接口有正极与负极两个插孔;充电接口的对端为直流电源放电接口,其接口有正极与负极两个插孔;?电缆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感应取电装置各部件的连接:?钳形换能器(1)的钳形外壳(11)套接在被测电缆(2)的任意位置;钳形换能器(1)的输出插头为航空插头(18)与可控整流器(3)的交流电源输入航空插头(31)连接;?可控整流器(3)的直流电源输出航空插头(34)的电源正极与负极插孔分别连接到充电电池组(4)充电口对应的电源正极与负极插孔;充电电池组(4)的放电接口正极与负极分别接到负载(5)端的直流电源接口正极与负极插孔,充电电池组(4)向负载(5)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俊斌邓雨荣郭丽娟张炜吕泽承陶松梅邬蓉蓉苏永立唐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上海领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