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争朝专利>正文

竹条开片拉丝一次成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31444 阅读:4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竹材拉丝技术的改进,由原来的分片、拉丝三套机械结构改进而成,竹条开片拉丝一次成型机包括进料口、电动机、减速装置、送轮、分片刀、刮刀、分丝刀、剑门、顺反导向、压脚、平台等零部件,其特征还包括本机最下部设由一个支架,墙体与墙板的下方分别与支架联接,拉丝结构都固定联接在墙体上,近分片刀尾部处设由跑道二条,它与墙体与支架联接。具有省工、省电、省场地,提高工效的特点。(*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竹材加工,特别是涉及到竹条开片及拉丝机械的改进,属竹木加工
现有的从竹条到竹丝的加工机械分别由三种机械独立加工而成。首先把竹条剖成竹片,由竹开片机加工完成。竹片剖分成青篾(片)与黄篾(片)后,再由青篾拉丝机及黄篾拉丝机分别加工成竹丝。开片机包括进料口、电动机、减速箱、齿轮、链条、链轮、送轮、剑门、刀轴、轴承、分片刀及支架,开片机开片后的青篾及黄篾由人工捡拾、整理、又分别送往青篾拉丝机与黄篾拉丝机处等待拉丝。拉丝机由进料口、电动机、齿轮、链条、链轮、送轮、分丝刀、刮刀、压脚、平台、顺反导向等部件构成,青篾拉丝机与黄篾拉丝机的区别是刮刀的结构不同,青篾拉丝机的刮刀刀口设定为弧度形,而黄篾拉丝机的刀口设为平直形。从上述结描述,现有开片拉丝机械存在下列缺陷完成同样生产任务,即从竹条开片到拉成竹丝需要独立的三套机械设备开片机、青篾拉丝机与黄篾拉丝机,这样导致部分结构重复,耗材多、占用场地大,并且需要三个工人送料,提高了生产成本。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替代三套机械,使其具有结构紧凑、占地较少、省力、省本的竹条开片拉丝一次成型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竹条开片拉丝一次成型机,包括进料口、墙板、送轮、剑门、分片刀、压脚弹簧、单压脚、平台、上下刮刀、顺反导向、上下分丝刀、电动机、齿轮、链轮、链条及减速箱,其特征是最下部设由一个槽钢纵横联接的框架形支架;墙板下方与支架联接;整个黄篾拉丝结构与整个青篾拉丝结构都固定联接在同一块墙体上,而墙体下方又与支架相联接;近分片刀尾部处设由送篾用的跑道,它一端与支架联接,另一端与墙体联接。使用时,竹条从进料口人工送入后,其余过程全部自动操作,直到拉出竹丝。从上述结构与使用情况表明,本技术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明显省工,即消除了中间捡拾、整理竹片环节,从而减少了用工,减少用工60%,同时操作过程连续化,因而提高生产效率。2、三套机械结构合并整合为一套,减少了重复零部件,节约了成本,同时占地面积大大减少,厂房利用率有了明显提高。3、节约电能,原技术需要输入功率21千瓦,本技术只需要输入功率14.2千瓦,节能30%。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竹条开片拉丝一次成型机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左边虚线框内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顺导向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单压脚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的I-I处的剑门结构示意图。图6为共用压脚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右边虚线框内结构放大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中1、进料口;2、第一组送轮;3、分片送轮弹簧;4、浅槽送轮;5、平滑送轮;6、分片刀;7、跑道;8、墙体;9、第3组送轮;10第4组送轮;11、压脚弹簧;12、单压脚;13、黄篾上刮刀;14、顺导向;15、第5组送轮;16、共用压脚;17、第6组送轮;18、下分丝刀;19、上分丝刀;20、第7组送轮;21、支架;22、第9组送轮;23、剑门;24、黄篾平台;25、青篾压脚;26、青篾平台;27、青篾下刮刀;28、反导向;29、第11组送轮;30、共用压脚弹簧;31、过道平台;32、导向座;33、导向弹簧;34、压片板;35、螺栓;36、单压脚弹簧;37、压脚座;38、压脚板;39、刀槽;40剑门刀;41、竹条过道;42、压板;43、螺丝;44、剑门刀螺丝;45、墙板;46、黄篾下刮刀;47、青篾上刮刀。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竹条开片拉丝一次成型机的最下部设支架(21),它是槽钢纵横联接而成;与支架(21)右侧上方联接的是竹条分片结构,它包括进料口(1)、二组送轮(2),每组送轮都联接在墙板(45)上,而墙板下方又与支架(21)联接,每组送轮有送轮4个(4、5),其中浅槽送轮(4)与分片送轮弹簧(3)接触,第一组送轮后设剑门(23),竹条(200×2×0.5cm)通过剑门可使竹条的宽度达到设定要求,第二组送轮出口端设由分片刀(6),它可将竹条在厚度方向剖开成黄篾(上)与青篾(下)(200×1.8×0.25cm);分片后的黄篾与青篾分别进入上下跑道(7),跑道分别与支架(21)及墙体(8)联接。墙体(8)是较厚的普通铸件。黄篾拉丝结构的各个零部件都联接在墙体(8)上半部,而从右到左的结构顺序为第3组送轮(9)(每组包括二只送轮,下同)→第4组送轮(10)→单压脚(12)及黄篾平台(24)→黄篾上刮刀(13)→顺导向(14)→第5组送轮(15)→共用压脚(16)及黄篾平台→黄篾下刮刀(46)→反导向→第6组送轮(17)→共用压脚(16)及黄篾平台→下分丝刀(18)及上分丝刀(19)→平台→第7组送轮(20)→第8组送轮,黄篾经过上述黄篾拉丝结构加工后,到第8组送轮出来,即成为细条状(200×0.5×0.18cm)的(黄)竹丝。青篾拉丝结构从右到左结构顺序为第9组送轮(22)(每组包括二只送轮,下同)→第10组送轮→平台(26)(参见图(2))及单压脚(25)→青篾下刮刀(27)→反导向(28)→第11组送轮(29)→共用压脚(16)及平台→青篾上刮刀(47)→顺导向→第12组送轮→共用压脚及平台→上分丝刀→下分丝刀及平台→第13组送轮→第14组送轮,青篾经过上述青篾结构加工后,到第14组送轮出来,即成为细条状(200×0.5×0.18cm)的(青)竹丝,上述整个青篾拉丝结构联接在墙体(8)下半部。青篾拉丝结构与黄篾拉丝结构相似,唯一区别是青篾拉丝用上下刮刀的刀口设定为弧度形,而黄篾拉丝用的上、下刮刀的刀口设为平直形。上、下刮刀的作用是使篾片的上、下表面刮平、光滑。所有送轮(共14组)都与减速箱、链轮、链条、齿轮及一电动机联接。所有刮刀(4个)与分丝刀都与皮带,皮带轮及电动机联接,刮刀包括黄篾上刮刀(13)、黄篾下刮刀(46)、青篾下刮刀(27)及青篾上刮刀(47),其中黄篾上刮刀(13)与青篾上刮刀(47)由一电机联接带动;黄篾下刮刀(46)与青篾下刮刀(27)由另一电机联接带动;黄篾上分丝刀(19)与青篾上分丝刀由一电机联接带动;黄篾下分丝刀(18)与青篾下丝分刀由另一电机联接带动。图2是图1左边虚线框内结构放大图,为便于编号而特制。图3是顺导向立体结构示意图,它由过道平台(31)、导向座(32)、导向弹簧(33)、压片板(34)及螺丝构成。反导向结构与顺导向相似,仅仅是方向相反,通过它们的联合作用能使篾片不会左右位移,保持篾片沿前进方向正确进入下道加工部位。图4是单压脚立体结构示意图,它由螺栓(35)、单压脚弹簧(36)、压脚座(37)及压脚板(38)构成,它的作用是使篾片平直通过青篾(或黄篾)平台。单压脚通过螺栓(35)与墙体联接固定。图5是剑门结构示意图,设剑门刀(40)二把,并分别嵌入刀槽(39)内,并用螺丝(44)紧固,剑门刀的另一侧设由压板(42),并用螺丝(43)将它紧固在刀槽上,防止剑门刀从刀槽中滑出。在二剑门刀一侧设由竹条过道(41),以保证竹条顺利通过剑门刀。图6是共用压脚立体结构示意图。它的上、下二端呈L型,可在座体内伸缩,能分别压住待拉竹丝的上、下二片篾片,中间设共用压脚弹簧(30),共用压脚通过螺栓(35)固定在墙体(8)上。在黄篾下刮刀(46)与青篾上刮刀(47)之间及黄篾下分丝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竹条开片拉丝一次成型机,包括进料口、墙板、送轮、剑门、分片刀、压脚弹簧、单压脚平台、上下刮刀、顺反导向、上下分丝刀、电动机、齿轮、链轮、链条及减速箱,其特征是最下部设由一个槽钢纵横联接的框架形支架(21);墙板(45)下方与支架(21)联接;整个黄篾拉丝结构与整个青篾拉丝结构都固定联接在同一块墙体(8)上,而墙体下方又与支架(21)相联接;近分片刀(6)尾部处设由送篾用的跑道(7),它一端与支架(21)联接,另一端与墙体(8)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争朝
申请(专利权)人:周争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