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义昌专利>正文

采用压缩成形法生产火柴木梗枝的多工位切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31087 阅读:3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木梗火柴企业生产木梗枝,新的制造工艺《压缩成形法》及使用的多工位切梗机,其制造方法是先将小块木料由专用的多片锯,顺木纤维长方向按木梗枝长度,横截成两个截面保证平行与底平面垂直的原料木块,出材率在80%,再进入多工位切梗机一次性制成木梗枝将原料吃光切净,成品率能达到95%,极大降低了木梗枝的原料成本和火柴生产的总成本;使木梗枝的面层提高了硬度,强度和光亮度,能提高木梗火柴的整体质量,又能大量节约木材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火柴生产企业制造火柴木梗枝《压缩成形法二》的制造新工艺及其使用的多工位切梗机。
技术介绍
火柴木梗枝是火柴工业中最重要的半成品原料之一,在火柴生产总成本中占最大份额。我国自1865年由国外引进火柴,后于1879年在广东省佛山县创造巧明火柴厂,是民族火柴工业的先驱。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火柴厂已发展到376家,之后又根据国情调整合并为134家。迄今在近130来年的生产历史中一直沿用火柴木梗枝《展开成形法》的生产工艺、其主要工艺流程包括1、原木锯段→2、木段剥皮→3、浸泡蒸煮→4、旋刨梗片→5、切梗枝
技术实现思路
目前这种生产火柴木梗枝的《展开成形法》主要是必须选用大经积的原木作原料,因为径积越大出材率就越高,径积过小就无法旋刨成梗片。梗片是由旋刨机上的刨刀、在旋刨机将锯断好的木段卡紧后在快速旋转中、像将一卷白纸逐步展开一样将木段旋刨成同火柴木梗枝一样厚的薄木板片、(因此定名为展开成形法),然后将木板片、再去残叠高至一定厚度输进切梗机,先由离刀向上切割成木梗枝长,随后又同步由切刀向下切割成木梗枝。这种方法的不足环节之一是必须选用大径原木做生产原料极大的增加了原料成本。之二是旋刨成梗片后又必然会剩余一定径积(约35毫米以上)同整支木段一样长的木轴芯被白白扔掉(以上资料均摘自“火柴制造工艺”一书,轻工业出版社)。经考察泊头火柴厂(曾誉称为亚洲第一大火柴厂)。总结为目前的《展开成形法》,生产火柴梗枝在原料选用阔叶软杂山杨木时成品率最高达到69.99%、即2.86立方米原木。如果采用绿化杨木将高达3立方米原木才能生产出一吨火柴木梗枝。目前的火柴木梗枝成本已经高升到2300元/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柴木梗枝《压缩成形法》的制造新工艺及其使用的多工位切梗机。从而使火柴木梗枝的生产能大量节省木材资源极大降低火柴木梗枝的生产成本和木梗火柴的生产总成本,又加强和提高了木梗火柴的整体质量。减少了工艺环节又节约了生产中的用电,用水和用工。本专利技术所述《压缩成形法》生产火柴木梗枝的制造新工艺包括①原料锯块→②浸泡蒸煮→③多工位切梗机切梗枝。所述的火柴木梗枝的生产原料多数为针叶材中的红松、白松、马尾松等、阔叶软杂材中的紫椴、糠椴、山杨、大白杨、木冬瓜、青杆木等。根据我国目前林木资源的实际情况还是以杨属木材为主。但《压缩成形法》生产火柴木梗枝所需原料不只需要大径积原木,而是以林木生产中的枝枒碳材、小杆小棒为主。最好是木制品生产中的剩余、板皮、板方等,料头只要够火柴木梗枝长的木料都可以作《压缩成形法》生产火柴木梗枝的原料。所述的原料锯块、是指专用的多片锯将木料顺纤维长的方向,按火柴木梗枝的长度相一致横截锯断成原料木块。横截成的木块必须保证有三个平整的平面、即横截成的左右两个平面必须保证平行与底平面保证垂直、左右两个平面的距离与火柴木梗枝长度相一致,最大误差不得超过±0.5毫米,如果选用木制品生产中的板方短料头做原料出材率可达到80%以上。所述的浸泡蒸煮将原料木块经挑选去掉树皮、木节、腐朽与斜茬(扭曲的木纤维)之后进入热水中浸泡,水的温度不得低于40℃,浸泡时间应保证在18小时以上。其目的是除掉木料中的树脂而增加其可塑性利于划切。具体作法按现有的《火柴制造工艺》参照处理,但必须达到和满足加工需要。所述的多工切梗机是在原料入机后一次性划切成木梗枝、即在原料木块送至到划切部位,先是由多片组合划刀自右向左横向运行。将木块立表面浅层顺纤维划切成火柴木梗枝厚的刀痕,深度应保证在3毫米以上。划刀运行到左侧呆机,同步由切刀自上而下的将被划后的木块立表面按火柴木梗枝的宽度切成木梗枝。其理论根据是多片划刀顺纤维快速冲划木块立表面浅层一是省力有如用斧刃顺纤维劈木材较为容易。二是多片极薄的划刀片同时冲划进木块浅表层使木纤维处在压缩状态中被划割开。因而被定名为《压缩成形法》其主要优点是①使木纤维处在被冲击的压缩状态中被划切割开令每根木梗枝的上下表面增加了硬度、强度和光亮度。②由于先将原料木块缩短到同火柴木梗枝长度相一致,又经挑选后绝大部分是顺直的木纤维极少有斜茬,使成形后的木梗枝中的木纤维更加顺直减少折断。③木块立表面浅层被划切割开后已经是木梗枝三个面成形但并没有脱离木块母体,仍处在十分稳固的状态中,完全克服了在被冲切中由于松动造成的滚动斜面,从而保证了木梗枝成形后四个平面的垂直和平行。能极大提高木梗枝的整体质量。使入机原料木块的成品率可高达到95%。本专利技术工艺合理、简单、能极大的降低生产木梗的原料成本、大量的节约木材资源,并能保证提高木梗火柴的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总成本。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工位切梗机其各工位包括(a)曲柄传动系统(b)导柱切刀系统(c)滑块划刀系统(d)齿条凸轮间歇系统(e)棘轮锥齿轮进尺系统(f)立式夹辊入料系统。所述的曲柄传动系统是以一台电动机做动力牵引主轴及主轴上的曲柄连轩带动切刀上下垂直运行,同步又由主轴上的直齿轮传动平行的付轴。由付轴左端的偏心轮连杆牵动棘轮进尺,付轴右端的偏心轮连杆牵动齿条上下运行带动凸轮完成间歇运动,最主要特点是一机牵引多工位同时上下垂直,左右水平,交叉间歇等机构同步协调运行。所述的导柱切刀系统是以立式导柱做导卫功能。其特点是立式导柱在上下两端被固定后,能紧密控制切刀板在最小间隙中滑动,使切刀板带动切刀上下垂直往复运行。其效果之一能增长切刀刃的使用寿命。之二是能保证木梗枝在最小的误差状态中被准确均匀的冲切成形。从而保证木梗枝成形后的高质量。所述的滑块划刀系统是以水平横向设置的燕尾槽形滑道控制滑块往复间歇式运行。使滑块上的多片组合划刀与纵向运行的切刀以交替方式对原料木块立表面浅层一次性割切断成木梗枝。多片组合的划刀是本专利技术的关健部分。对划刀的要求是①刀片厚度不得超过0.4毫米。②必须进行双面磨刃、刀刃宽度不得窄于1.5毫米。③划刀形状有刀刃斜坡形、双面刃三角形、圆弧形、圆片可滚动形多种。既可以单向划切在使用三角形、圆弧形,圆片可滚动形刀片时又可以往复划切。多片划刀组合安装时刀片的距离必须保证与木梗枝截面的厚度相均匀一致。误差不得大于±0.05毫米(如图2-6所示)。所述的齿条凸轮间歇系统是以付轴右端的偏心轮连轩牵动齿条上下垂直运行来带动凸轴轴上的直齿轮左右转动、从而使轴端的凸轮推动划刀滑块进行往复间歇式运行来完成划切。所述的棘轮锥齿轮进尺系统是以棘轮控尺转动来带动锥齿轮换向传动每对立式夹辊均匀的相对转动夹持着原料木块每次按火柴梗枝载面厚度约二毫米左右传送进尺、供划切刀一次性割切成木梗枝。所述的立式夹辊入料系统是以棘轮轴上的锥齿轮与立式夹辊一端的锥齿轮相啮合,从而转动每对立式夹辊相对向前端切刀口均匀旋转,立式夹辊夹持原料木块逐步进入切刀口完成入料。附图说明图1是原料木块;图2是划刀刀刃;图3是划刀刀刃斜坡形;图4是双面刃三角形;图5是图弧形;图6是圆片可滚动形。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以实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制造工艺及使用的多工位切梗机的功能实施例1首先将木料通过专用的多片锯在木料顺纤维长的方向,按火柴木梗枝的长度相一致横截锯断成原料木块。此工艺制作的原料木块。如果两个横截面不平行或横截面的距离大于或小于0.5毫米、在将原料木块入机后,就会发生被卡住不走,或因松动使立式夹辊对其不起夹送作用而不动,尤其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缩成形法》生产火柴木梗枝的制造工艺,它是以极薄的多片划刀用冲划方式进入原料木块浅表层内从而使木纤维在压缩状态中被划割成形。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①原料锯块;②浸泡蒸煮;③多工位切梗机切梗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义昌
申请(专利权)人:程义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