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深专利>正文

无杆安全火柴擦燃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8314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全火柴,特别是一种无杆安全火柴擦燃体。该擦燃体是一个用蜡制成的燃料核被吸附材料形成的吸附层包裹后,再被擦燃物质形成的擦燃层包裹,经干燥而成。当用金属针或叉,扎或叉取上述擦燃体在火柴盒的摩擦层上迅速摩擦时,即被擦燃产生火焰。因吸附层和可反复使用的金属针或叉不会在空气中燃烧,因此达到了节省木材和擦燃体在火焰消失后不带余火的目的,从而消除了有余火时的潜在不安全因素。(*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全火柴,特别是一种无杆安全火柴擦燃体。现有的安全火柴,主要由浸过石蜡的火柴杆和用擦燃物质涂在火柴杆的一端形成的火柴头组成。将这种火柴的头部在火柴盒的摩擦层上迅速摩擦时,火柴头被擦燃并进一步引起火柴杆的燃烧产生火焰。市场上出售的安全火柴就是这种形式。上述安全火柴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由于火柴杆的燃烧要消耗木材,而且被扔掉的部分火柴杆,有时虽然火焰消失,但往往带有余火。这在有些情况下是一种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经过改进的安全火柴,它不但节省了木材,而且消除了带余火时的潜在不安全因素。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将熔点或燃点较低、且能受热分解成可燃性气或蒸气的燃料制成燃料核。该燃料核的表面被能吸附液态燃料的吸附材料形成的吸附层包裹后,再被由擦燃物质形成的擦燃层包裹,经过干燥即成为无杆安全火柴擦燃体。当用金属针或叉,扎或叉取此擦燃体,在火柴盒的摩擦层上迅速摩擦时,即被擦燃产生火焰。由于吸附层和可反复使用的金属针或叉不会在空气中燃烧,因此达到了节省木材和擦燃体在火焰消失后不带余火的目的,从而消除了其带余火时的潜在不安全因素。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附图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结构的纵向剖面图。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无杆安全火柴擦燃体的细节及工作情况。参照附图,一个可用蜡铸塑而成的球状或粒状燃料核(1)的表面被能吸附液态燃料的吸附材料,可用陶土、石膏、轻质氧化镁、轻质碳酸镁、碳酸钙、磷酸氢钙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物质加工成的细粉,加入一定量的胶调成的混合物包制而成的吸附层(2)包裹后,再被由三硫化二锑、氯酸钾、明胶调成的擦燃物质涂制成的擦燃层(3)包裹。经过干燥,就成为无杆安全火柴擦燃体(4)。该擦燃体(4)的外形可以制成球形(附图即是擦燃体为球形时的纵向剖面图)、椭球形、圆柱形、多面体形或具有一定厚度的凸片形。当用金属针或叉,扎或叉取擦燃体(4),在涂有红磷、三硫化二锑、明胶和玻璃粉制成的摩擦层上迅速摩擦时,擦燃层(3)即被擦燃。由此产生的高热立即透过吸附层(2)使燃料核(1)成为液态燃料并被吸附层(2)吸收。同时分布到吸附层(2)表面的液态燃料受高热作用迅速分解成可燃性气体或蒸气,透过擦燃层(3)燃烧形成的密集小孔,在空气中氧气的参与下被点燃产生火焰。由于吸附层(2)和可反复使用的金属针或叉不会在空气中燃烧,因此达到了节省木材和擦燃体(4)在火焰消失后不带余火的目的,从而消除了有余火时的潜在不安全因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安全火柴,特别是无杆安全火柴擦燃体,是由燃料核(1)、吸附层(2)和擦燃层(3)组成,其特征是:燃料核(1)被吸附层(2)包裹后再被擦燃层(3)包裹,形成擦燃体(4)。

【技术特征摘要】
1.安全火柴,特别是无杆安全火柴擦燃体,是由燃料核(1)、吸附层(2)和擦燃层(3)组成,其特征是燃料核(1)被吸附层(2)包裹后再被擦燃层(3)包裹,形成擦燃体(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擦燃体,其特征是燃料核(1)可用蜡铸塑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擦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深
申请(专利权)人:刘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