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竹材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27457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强化竹材及其制作方法,涉及竹材加工。它包括经处理后的竹壁中部和QH-1交联剂,采用交联成型。使强化竹材的比重为0.7~1.25,具有强度高、刚性好、不变形、耐冲击、耐磨等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纺织、建筑装璜、木模、航天航空、造船、汽车等行业,为提高天然竹材使用价值,缓和木材紧缺提供了一条广阔的途径。(*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竹材加工。充分开发天然竹材资源,提高竹材使用价值,解决木材供应紧张,是人们目前正在努力研究的课题。南京林学院开发研究成功的竹材胶合板,就是一个成功的事例。竹材胶合板的研究成功,开辟了以竹代木,以竹代钢,以竹代塑的一个新途径。竹材胶合板的加工特点是涂胶,热压后使天然竹坯纹路相互垂直胶合而成。但是这种竹材胶合板的缺点是比重小,应用范围不广。又据日本专利文献报道,用腊或树脂类化工产品强化天然竹,但目的并非是以竹代木,故实际使用价值不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现有竹材胶合板的缺点,使它的比重为0.7~1.25,扩大竹材的使用范围,提高竹材的使用价值。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它包括处理后的竹壁中部和QH-1交联剂,特点在于强化竹材的比重在0.7~1.25之间,采用交联成型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实现,对充分利用竹材资源,发展山区经济,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专利技术具有强度高,刚性好,不变形,防蛀,耐冲击,耐磨,比重大,加工容易等优点。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示意图。图中竹壁中部1,QH-1交联剂2。以下进一步叙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如图1所示,处理后的竹壁中部1和QH-1交联剂2采用交联成型方法,先将天然竹截断、去节、水煮、软化、展平刨铣、干燥。这些前处理工作完成后,将竹壁中部板坯浸渍QH-1交联剂,然后纹路平行地叠高至一定高度,加压、加温、保温而成。加压为150~250kg/cm2,加温为50~110℃,保温时间为3~12小时。成型后的强化竹材比重为0.7~1.2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测试数据如下名称单位kg/cm2名称单位kg/cm2垂直 >30 抗弯强度 >1350抗劈力平行 >40 冲击强度 >1.5顺纹抗压强度 >750 抗剪强度 >180本专利技术产品的比重高出天然竹一倍,达1.25。本专利技术可用来制作纺织器材,如梭子,还适用于建筑装璜、木模、航天航空、造船、汽车等各行业。权利要求1.一种,它包括处理后的竹壁中部和QH-1交联剂,特征在于a.强化竹材的比重在0.7~1.25之间;b.采用交联成型方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其特征是交联成型的压力为150~250kg/cm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其特征是交联成型的温度为50~1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其特征是交联成型的保温时间为3~12小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其特征是强化竹材的比重可以调节。全文摘要一种,涉及竹材加工。它包括经处理后的竹壁中部和QH-1交联剂,采用交联成型。使强化竹材的比重为0.7~1.25,具有强度高、刚性好、不变形、耐冲击、耐磨等优点。本专利技术适用于纺织、建筑装璜、木模、航天航空、造船、汽车等行业,为提高天然竹材使用价值,缓和木材紧缺提供了一条广阔的途径。文档编号B27D1/04GK1050153SQ8910736公开日1991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1989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1989年9月14日专利技术者叶靓观 申请人:航空航天工业部上海航天局第806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强化竹材及其制作方法,它包括处理后的竹壁中部和QH-1交联剂,特征在于:a.强化竹材的比重在0.7~1.25之间;b.采用交联成型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靓观
申请(专利权)人:航空航天工业部上海航天局第八零六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