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冷凝水产生及气体泄漏防止用排气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241088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0-10 0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发动机的冷凝水产生及气体泄漏防止用排气歧管。所述发动机的冷凝水产生及气体泄漏防止用排气歧管包括:一侧主管(2),其具有连接部(5),该连接部(5)在外周部的至少一处沿着圆周形成有密封用凹槽(5a);以及另一侧主管(2),其具有对应连接部(5A),该对应连接部(5A)收纳所述一侧主管(2)的连接部(5),该发动机的冷凝水产生及气体泄漏防止用排气歧管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一侧主管(2)的连接部(5)的各个密封用凹槽(5a)内夹入了至少一个密封件(6),以能够防止冷凝水和/或废气的泄漏,在与所述一侧主管(2)的连接部(5)的前端部相邻的所述另一侧主管(2)的对应连接部(5A)的内侧周围,向半径方向外侧形成有螺旋槽(swirl?groove)(11)。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将高压废气的流动从一侧主管的连接部的外侧引导至中央侧,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在所述排气歧管内生成的冷凝水和/或所述排气歧管内的废气经由所述连接部的缝隙流出到外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发动机的冷凝水产生及气体泄漏防止用排气歧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的冷凝水产生及气体泄漏防止用排气歧管,更具体地讲,涉及如下发动机的冷凝水产生及气体泄漏防止用排气歧管:能够防止冷凝水和/或废气从多个排气歧管的内部经由多个上述排气歧管的连接部流出到外部而弄脏发动机周围的情况。
技术介绍
通常,发动机是通过燃烧燃料而获得动力的,燃料与空气混合而在发动机的燃烧室燃烧,在上述燃烧室燃烧而产生的气体经由排气歧管排向排气管而放出到外部。由于严格的废气规定,上述排气歧管为了防止随着发动机的废气温度升高而破裂或裂开,形成为分成三个部分的结构。例如,在六缸发动机的情况下,分别两缸地分成3个来进行制造,并将它们组装而作为一个完整的排气歧管来使用。图1是示出以往技术的一例的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概略立体图。如图1所示,以往技术的一例的发动机的排气歧管(1)构成为,包括:由中空形状的主管(maintube)(2);支管(3),其在上述主管的一侧分别隔着一定间隔而配置,具有废气吸入口(3a);以及废气排出口(2a),其配置在上述主管(2)的另一侧,通过主管与上述各个支管(3)连通。另外,在上述排气歧管(1)的外侧周围配置有在中央形成有螺孔的多个突起(boss)(4),上述各突起通过螺栓等而可装卸地固定各种管等周围的结构物。因此,在发动机工作时,在各个燃烧室燃烧的废气流入到相应支管(3)的废气吸入口(3a)之后,经过主管(2),通过废气排出口(2a)而排向排气管(未图示)。另一方面,图2是示出以往技术的发动机的位于排气歧管的中央侧的一侧连接部和与此结合的另一侧对应连接部之间的分离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图3是示出以往技术的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连接部与对应连接部之间的结合状态的概略剖面图。如图2所示,在以往技术的发动机的排气歧管(1)的各个连接部(5、5A)中,沿着长度隔开一定间隔分别形成有两个密封用凹槽(5a),在该两个密封用凹槽(5a)之间形成有一个废气泄漏阻止用凹槽(5b)。两个密封件(6)构成一个套件而可装卸地夹在上述各个密封用凹槽(5a)中。但是,以往技术的发动机的排气歧管(1)构成为如下形状:关于一侧连接部(5)的前端部与另一侧对应连接部(5A)的对应部分,为了防止彼此之间的物理干扰的产生,仅在长度方向上具备一定的富余空间(参照图3)。因此,以往技术的发动机的排气歧管(1)具有如下结构:在发动机工作时,高压的排气压力必然经由上述富余空间而被施加到多个上述连接部侧。即,以往技术的发动机的排气歧管(1)存在如下问题:发动机在冷却状态下开始工作时,由于还没有充分热膨胀,从而一侧连接部(5)的密封件(6)与另一侧对应连接部(5A)之间的缝隙变大,因此通过上述缝隙而与外部空气接触,由此在上述排气歧管(1)内生成的冷凝水经由上述缝隙,因高压的排气压力而排出到外部。另外,以往技术的发动机的排气歧管(1)还存在如下问题:如上所述,发动机在冷却状态下开始工作而产生高压的排气压力时,不仅是上述冷凝水经由上述缝隙而泄漏到大气,连废气也经由上述缝隙而泄漏到大气中。如上所述,随着冷凝水和/或废气经由上述排气歧管(1)的连接部(5、5A)的缝隙而泄漏到发动机的外部周围并弄脏发动机的周围,受到了很多来自消费者的不满,存在管理麻烦,且严重时需要更换相关部件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对此,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发动机的冷凝水产生及气体泄漏防止用排气歧管:即使发动机在冷却状态下开始工作,也能抑制排气歧管的一侧连接部的密封件与另一侧对应连接部之间的缝隙的产生,从而能够从根本上消除以往在上述排气歧管内生成的冷凝水和/或上述排气歧管内的废气因高压的排气压力而经由连接部的缝隙而排出到外部的现象。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发动机的冷凝水产生及气体泄漏防止用排气歧管:通过比较简单且紧凑的结构,抑制排气歧管的连接部之间的缝隙的产生,并且能够方便地进行设置和维修。解决的技术手段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发动机的冷凝水产生及气体泄漏防止用排气歧管,包括:一侧主管,其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在外周部的至少一处沿着圆周形成有密封用凹槽;以及另一侧主管,其具有对应连接部,该对应连接部收纳所述一侧主管的连接部,该发动机的冷凝水产生及气体泄漏防止用排气歧管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一侧主管的连接部的各个密封用凹槽内夹入了至少一个密封件,以能够防止冷凝水和/或废气的泄漏,在与所述一侧主管的连接部的前端部相邻的所述另一侧主管的对应连接部的内侧周围,向半径方向外侧形成有凹陷槽。另外,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还提供以下具体实施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侧主管的连接部的前端部,沿着所述前端部的周围还形成有倾斜面,该倾斜面将所述冷凝水和/或废气引导至所述连接部的中央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槽形成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凹陷的曲面形状,在所述一侧主管的连接部的前端部,沿着所述前端部的周围还形成有倾斜面,该倾斜面将所述冷凝水和/或废气引导至所述连接部的中央侧,所述倾斜面的长度方向外侧端相对于连接所述凹陷槽的圆周上的最深部分的两个点的虚拟线位于内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其特征在于,两个密封件以一个套件的方式夹入到所述一侧主管的连接部的各个密封用凹槽内,所述各套件的两个密封件以在每个相应密封件上形成的缝隙彼此交错的方式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侧主管的连接部的外周部,在至少两处沿着圆周形成有密封用凹槽,在所述两个凹槽之间还形成有废气泄漏阻止用凹槽。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排气歧管的一侧主管的连接部的前端部与相邻的另一侧主管的对应连接部的内侧周围,向半径方向外侧形成有凹陷槽,将高压废气的流向从上述连接部的外侧引导至中央侧,从而有效地防止在上述排气歧管内生成的冷凝水和/或上述排气歧管内的废气经由多个上述连接部的缝隙流出到外部的现象。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排气歧管的一侧主管的连接部的前端部,沿着上述前端部的周围还形成有倾斜面,从而高压废气的流动方向通过上述倾斜面而改变,从根本上消除在上述排气歧管内生成的冷凝水和/或上述排气歧管内的废气因高压的排气压力,经由连接部的缝隙排出到外部的现象。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排气歧管的一侧主管的连接部的前端部和相邻的另一侧主管的对应连接部的内侧周围,向半径方向外侧形成有凹陷槽,在上述排气歧管的一侧主管的连接部的前端部,沿着上述前端部的周围还形成有倾斜面,从而改变流向上述一侧主管的连接部的密封件与上述另一侧主管的对应连接部的接触部侧的废气的流动,能够抑制彼此之间产生缝隙。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以往技术的一例的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示出位于以往技术的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中央侧的一侧连接部和与此结合的另一侧对应连接部之间的分离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图3是示出以往技术的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连接部与对应连接部之间的结合状态和工作状况的概略部分剖面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的冷凝水产生及气体泄漏防止用排气歧管的概略部分放大剖面图。图5是用于帮助理解以往的量产产品与本专利技术的排气歧管的泄漏测试的概略图。图6是示出对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的冷凝水产生及气体泄漏防止用排气歧管和以往的量产产品分别执行的流体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发动机的冷凝水产生及气体泄漏防止用排气歧管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12.21 KR 10-2010-01314701.一种发动机的冷凝水产生及气体泄漏防止用排气歧管,其包括:一侧主管(2),其具有连接部(5),该连接部(5)在外周部的至少一处沿着圆周形成有密封用凹槽(5a);以及另一侧主管(2),其具有对应连接部(5A),该对应连接部(5A)收纳所述一侧主管(2)的连接部(5),该发动机的冷凝水产生及气体泄漏防止用排气歧管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一侧主管(2)的连接部(5)的各个密封用凹槽(5a)内夹入了至少一个密封件(6),以能够防止冷凝水和/或废气的泄漏,在与所述一侧主管(2)的连接部(5)的前端部相邻的所述另一侧主管(2)的对应连接部(5A)的内侧周围,向半径方向外侧形成有凹陷槽(11),在所述一侧主管(2)的连接部(5)的前端部,沿着所述前端部的周围还形成有倾斜面(10),该倾斜面(10)将所述冷凝水和/或废气引导至所述连接部(5)的中央侧。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淳昌金光洙
申请(专利权)人:斗山英维高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