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陶育照专利>正文

天麻的一种树桩栽培复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216396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0-04 1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天麻的一种树桩栽培复壮方法,属天麻栽培技术领域。它包括树桩的选择、栽培时间、栽培方法和采收方法等技术步骤。可保证天麻外观得到明显改善,含水量明显降低,一级麻产量增加,有效地缓解了天麻多代有性繁殖带来的种性退化、抗病能力降低,产量不确定等矛盾,极大地提高了天麻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同时节约了耕地和木材。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天麻的一种树桩栽培复壮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A、树桩选择技术:选取海拔1600米?2200米,土壤PH值6?7的杂灌次生林,选择砍伐后直径大于10公分、根桩未完全腐烂的非芳香类杂木树桩、树桩周围有20公分以上腐殖土备用。?B、树桩处理技术:在5月上中旬至6月上旬,清除树桩周围10?50公分(视其树桩大小和立地条件)杂草,沿树桩四周开挖深20公分、宽10?50公分(视其树桩大小和立地条件)的塘,剥离露出树桩上面的泥土备用。?C、菌枝培育方法:2月下旬?3月上旬,在室外挖坑深50公分、长视培育菌枝量而定,或室内用火砖砌宽1米、高60公分、长视培育菌枝量而定的围栏,在坑或围栏底层垫10公分细砂或腐殖土,依次放1公分厚的阔叶树叶,10公分的杂树枝(树枝要求:树种以槭木、野樱桃、桑枝、桦木等非油脂类软杂木;青冈、水青冈、岩青冈等非油脂类硬杂木。树枝规格长3?5公分、粗1?2公分。比例按软杂木80?90%,硬杂木10%?20%。)、每50公斤树枝放2公斤三级蜜环菌种,最多放4层,上盖2?3公分杂树叶,最上面盖10公分细砂或腐殖土,充分淋透清水,上盖薄膜。加强保湿管理,待树枝切面长出白色菌丝备用。?D、栽培方法:5月上中旬?6月中旬,待人工辅助授粉的天麻蒴果成熟后,按每公斤萌发菌三级种拌12个蒴果的比例,将蒴果内的天?麻种子粉末撒在萌发菌叶上并拌均匀备用。在备好的树桩麻塘底部垫上1公分厚的杂树叶,在树叶上均匀地撒上拌好天麻种子的萌发菌叶,播种量按麻塘表面积每平方米2个蒴果的种子量执行;在播撒种子的萌发菌叶上均匀地撒上菌枝,菌枝量为每平方米麻塘2公斤左右。将树桩周围的非芳香类杂灌木枯枝落叶积于菌枝上,厚度1?2公分,在枯枝落叶上覆盖5公分左右的腐殖土,靠树桩方向略高、周围略低。如果树桩所处位置坡度大于20度,在树桩下方麻塘边缘打上相距50公分、高出地面40公分的两根木桩,在木桩上方放上树枝数根,以拦阻雨水冲刷下流的麻塘泥土。在树枝上放2?3块小石头压住,以防被风刮走树枝。日常管理为防止人畜践踏即可。?E、采收方法:播种20个月后(第3年3?4月),刨开树桩周围泥土,选择鹰角嘴发育饱满,无病虫斑、麻体长与直径比约为3∶2,单个重150克以上的箭麻轻轻取出,作为有性繁殖的母麻;将已经形成鹰角嘴,但麻形较差、体体小或有病虫斑而不宜作种的次品麻采收作为加工商品麻的原料;未长出鹰角嘴、芽口嫩白色的白头麻和米麻不动,将刨开的塘土回填至麻塘,添加1公分左右的枯枝和落叶,再取周边生土覆盖塘面5公分,日常管理为防止人畜践踏。当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刨开麻塘将麻全部采收作加工商品麻原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育照
申请(专利权)人:陶育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