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平面密封面变牙宽楔型接箍结构及油井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195164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9-25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油钢管行业使用的非平面密封面变牙宽楔型接箍结构以及油井管结构;在接箍本体的纵向截面上,位于最内侧的内齿顶外平面与内主密封面相连,内主密封面与第一内过渡圆弧圆滑过渡,第一内过渡圆弧与内副密封面圆滑过渡,内副密封面与第二内过渡圆弧圆滑过渡,第二内过渡圆弧与内台肩斜面圆滑过渡,内台肩斜面与接箍台肩内孔壁相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在其螺纹端部增加双锥面与双锥面的主副密封面径向密封及抗扭矩台肩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由楔型螺纹、锥面与锥面密封和抗扭台肩的配合显著增加了螺纹接头连接的密封性能、抗弯曲能力、抗压缩载荷能力和高抗扭矩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平面密封面变牙宽楔型接箍结构,包括接箍本体(1),接箍本体(1)的两端内壁为接箍内螺纹段(1.1),在两段接箍内螺纹段(1.1)之间设有接箍台肩(1.2);其特征是:由接箍本体(1)的两端部向其中部的方向上,所述接箍内螺纹段(1.1)的齿宽呈逐渐增大设置,接箍内螺纹段(1.1)的齿槽宽呈逐渐缩小设置,相邻两个齿宽之差与相邻两个齿槽宽之差相等,接箍内螺纹段(1.1)的每个齿的高度相等,接箍内螺纹段(1.1)的锥度为1:16~1:24;在接箍本体(1)的纵向截面上,接箍内螺纹段(1.1)上的每个齿呈楔形,在每个齿的顶端两侧均设有倒钩;接箍内螺纹段(1.1)上的每个齿的顶部中部为内齿顶面(58),内齿顶面(58)的内侧设有内齿顶内平面(56),内齿顶面(58)的外侧设有内齿顶外平面(53),内齿顶内平面(56)与内齿顶面(58)之间通过内齿顶面内过渡圆弧(69)相连,内齿顶外平面(53)与内齿顶面(58)之间通过内齿顶面外过渡圆弧(70)相连,齿槽中部为内齿底面(57),内齿底面(57)为圆锥面,内齿顶面(58)为圆锥面,且内齿底面(57)、内齿顶面(58)的锥度与接箍内螺纹段(1.1)的锥度相等,内齿底面(57)的内侧设有内齿底内平面(51),内齿底面(57)的外侧设有内齿底外平面(54),每个齿的外侧壁设有内导向面(55),内导向面(55)与接箍本体(1)的轴线所成角度为79~85°,每个齿的内侧壁设有内承载面(52),内承载面(52)与接箍本体(1)的轴线所成角度为76~82°,内齿底面(57)与内齿底内平面(51)之间通过内齿底面内过渡圆弧(68)相连,内齿底面(57)与内齿底外平面(54)之间通过内齿底面外过渡圆弧(67)相连,内齿底外平面(54)与内导向面(55)之间通过内齿底外圆弧(63)相连,内导向面(55)与内齿顶内平面(56)之间通过内齿顶内圆弧(64)相连,内齿底内平面(51)与内承载面(52)之间通过内齿底内圆弧(65)相连,内承载面(52)与内齿顶外平面(53)之间通过内齿顶外圆弧(66)相连,内齿底内平面(51)与接箍本体(1)的轴线所成角度为10~20°,内齿顶外平面(53)与接箍本体(1)的轴线所成角度为10~20°,内齿底外平面(54)与接箍本体(1)的轴线所成角度为7~17°,内齿顶内平面(56)与接箍本体(1)的轴线所成角度为7~17°;且在接箍本体(1)的纵向截面上,位于最内侧的内齿顶外平面(53)与内主密封面(72)相连,内主密封面(72)与第一内过渡圆弧(84)圆滑过渡,第一内过渡圆弧(84)与内副密封面(76)圆滑过渡,内副密封面(76)与第二内过渡圆弧(82)圆滑过渡,第二内过渡圆弧(82)与内台肩斜面(78)圆滑过渡,内台肩斜面(78)与接箍台肩(1.2)内孔壁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波耿玉娟闫永军朱建国陈洁徐文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西姆莱斯石油专用管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