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167094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9-19 1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织物,包含一透光单元、至少一与该透光单元结合的发光单元,及一与该发光单元电连接的电力单元。该透光单元包括若干条复合纤维,该每一条复合纤维具有一鞘部,及至少一被该鞘部包覆的芯部,该透光单元是通过若干条所述复合纤维彼此以经向和纬向交互编织而呈网状结构,且该网状结构的结点是由若干条所述复合纤维的鞘部经由热处理而彼此融合形成。本发光织物通过若干条复合纤维经由热处理而形成透光单元,该透光单元具有高透明度且为平面网状的结构,由于平面的结构使光线容易扩散通过,因此该发光织物可有效地提升导旋光性,增加光源照射的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织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织物,尤其涉及一种发光织物。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发光织物可分为被动反光型及主动发光型两大类型。其中,被动反光型的发光织物是利用反光材料将光线通过反光的方式来进行发光,在应用上其发光的强度受限于照射光源的强度,当照射光源的强度减弱时,被动反光型发光织物的的反光效果亦会随之下降,对于在光线不足或夜间时段工作者,所能形成的警示效果有限,无法有效地提升安全性。有鉴于被动反光型发光织物其发光效果不佳,且实用性普遍偏低的问题,因此发展出主动发光型的发光织物。主动发光型的发光织物通常是配置一光源,通过光源产生的光线而达到发光显示的效果。例如以车缝、黏贴或编织等方式装设发光二极管、发光条或灯泡等发光组件,利用该些发光组件发光产生的光线,用以达到安全、警示的目的。另外,还有从业者为了让衣物增加美观及趣味性,增加其附加价值,于是将发光组件与衣物结合,便可在衣物上形成发光的效果。然而,现有的发光织物由于是利用发光组件与衣物作结合,衣物是由纤维所构成且为交错编织的结构,而纤维主要分成复丝及单丝两种结构,复丝因呈多条结构容易使光线因折射而损耗,造成导旋光性下降,光源无法有效地扩散,若是采用单丝的结构,因结构较为脆弱,容易在热加工的过程受到破坏。再者,现有的发光织物因导旋光性不佳的问题,使所装设的发光组件仅能在定点发光,或是需要使用较多数量的发光组件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光织物,能够使光源有效地扩散传导,并兼具安全、警示、照明、娱乐性质。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光织物,包含:一透光单元,包括若干条复合纤维,该每一条复合纤维具有一鞘部,及至少一被该鞘部包覆的芯部,所述透光单元由若干条所述复合纤维彼此以经向和纬向交互编织形成网状结构,且该网状结构的结点是由若干条所述复合纤维的鞘部经由热处理而彼此融合形成;至少一与所述透光单元结合的发光单元;及一与所述发光单元电连接的电力单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光单元任两相邻的复合纤维呈间隔排列。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复合纤维具有一鞘部及多个被该鞘部包覆的芯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鞘部的构成材料选自熔点介于100℃至210℃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所述芯部的构成材料选自熔点大于210℃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光单元为发光二极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力单元是一电池盒或一电源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光织物通过若干条复合纤维经由热处理而形成透光单元,该透光单元具有高透明度且为平面网状的结构,由于平面的结构使光线容易扩散通过,因此本发光织物可有效地提升导旋光性,增加光源照射的范围,不仅可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同时具有节省成本的附加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所述发光织物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复合纤维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复合纤维于热处理前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透光单元于热处理前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透光单元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1——发光织物2——透光单元21——复合纤维21′——复合纤维丝211——鞘部211′——壳层212——芯部212′——核心3——发光单元4——电力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具体实施例。参阅图1与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发光织物1的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透光单元2、至少一发光单元3,及一电力单元4。该透光单元2包括若干条复合纤维21,该每一条复合纤维21具有一鞘部211,及至少一被该鞘部211包覆的芯部212,该透光单元2是由上述若干条复合纤维21彼此以经向和纬向交互编织而呈网状结构,且任两相邻的复合纤维21是呈间隔排列,而该网状结构的结点是由上述若干条复合纤维21的鞘部211经由热处理而彼此融合形成。参阅图3,该透光单元2的制作方法是先将多条复合纤维丝21′堆栈在一起并使其呈长条状,其中,该每一条复合纤维丝21′具有一壳层211′,及一被该壳层211′包覆的核心212′;接着将上述多条呈长条状的复合纤维丝21′进行经向及纬向的编织(如图4所示),编织完成后再进行一热处理步骤,该热处理的温度是介于上述壳层211′的熔点温度,因此上述壳层211′在加热的过程中会因融化而彼此融接(如图5所示),冷却后上述壳层211′即成为所述复合纤维21的鞘部211,而上述核心212′即为所述复合纤维21的芯部212。且经纬交错的结点也会因为上述壳层211′融化冷却后而结合在一起,使所述透光单元2呈现出一整体的平面网状结构。于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壳层211′的构成材料是选自熔点介于100℃至210℃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所述核心212′是选自熔点大于210℃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且该热处理的温度介于100℃至210℃。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复合纤维21的鞘部211及芯部212的熔点并不仅局限于100℃至210℃及大于210℃的范围,所述鞘部211及芯部212的构成材料亦不限定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且所述鞘部211及芯部212的构成材料也可为相同或不同。凡具有壳层及核心的复合结构,且核心的熔点大于壳层,可经由热处理的过程而使该壳层彼此相互融合,并具有高透明度的材料皆可选用。所述发光单元3与所述透光单元2的结合,可利用捆绑、卡设、黏接等方式固定于该透光单元2,发光单元3可选自发光二极管或其他发光组件,例如灯泡、荧光物等,用以提供该发光织物1的光线来源,并可依不同需求选择所需的数量及不同的排列方式。所述电力单元4是分别与所述发光单元3电连接并用以提供该发光单元3所需的电力,该电力单元4可以是一电池盒或一电源连接器,亦即在电池盒中放入电池或将电源连接器与电源插座导接,将电能供给该发光单元3便可使该发光单元3产生光线。本专利技术的发光织物1采用高透明度且呈平面网状结构的透光单元2,由于平面的结构使光线容易传导通过,不同于现有使用交迭编织的方式,光线易受阻而不能有效地扩散,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发光织物1可使用较少数量的发光单元3即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具有节省成本的附加价值。再者,由于所述复合纤维21具有鞘部211及芯部212的复合结构,且所述芯部212的熔点高于热处理的温度,因此该发光织物1能保有一定的强度而不易变形。在实际使用时,可通过车缝、黏贴等方式,或是使用例如钮扣、魔鬼粘等连接构件,将该发光织物1固定于欲装饰或使用的物品上。例如该发光织物1可应用成为一警示背带,其适于在光线不足或有高警示需求的环境或夜晚,以作为相关作业者在上述环境时穿戴以达到警示的目的,提升安全性,或是作成具有特殊视觉效果的发光装饰品或服饰。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通过若干条复合纤维21经由热处理而形成该透光单元2,该透光单元2具有高透明度且为平面网状结构的特性,可有效地提升导旋光性,增加光源发光的范围,不仅可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同时具有节省成本的附加价值,故确实能达成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发光织物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织物(1),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透光单元(2),包括若干条复合纤维(21),该每一条复合纤维具有一鞘部(211),及至少一被该鞘部包覆的芯部(212),所述透光单元由若干条所述复合纤维彼此以经向和纬向交互编织形成网状结构,且该网状结构的结点是由若干条所述复合纤维的鞘部经由热处理而彼此融合形成;至少一与所述透光单元结合的发光单元(3);及一与所述发光单元电连接的电力单元(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织物(1),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透光单元(2),包括若干条复合纤维(21),该每一条复合纤维具有一鞘部(211),及多个被该鞘部包覆的芯部(212),所述透光单元由若干条所述复合纤维彼此以经向和纬向交互编织形成网状结构,且该网状结构的结点是由若干条所述复合纤维的鞘部经由热处理而彼此融合形成;至少一与所述透光单元结合的发光单元(3);及一与所述发光单元电连接的电力单元(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群圣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豪绅纤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