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志成专利>正文

折合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16530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折合刀,包括:一刀柄,一端穿设有一第一枢轴;一刀体,在远离其刀尖的一端,第一枢轴枢接于刀柄内,且其刀背在邻近第一枢轴的位置设有一第一卡制部;一卡制组件,一第二枢轴枢接于刀柄内,卡制组件的一端延伸至对应于第一卡制部的位置,另端朝该刀柄的另端延伸;一弹性组件,一端固设在该刀柄内,另端抵靠在卡制组件的另端,以在该刀体完全伸出该刀柄外时,使卡制组件的一端与第一卡制部相卡合;一拨动组件,一第三枢轴枢接于刀柄内,拨动组件的一端是抵靠在卡制组件的另端,刀体完全伸出刀柄外,拨动组件的另端受力时,能推动卡制组件的另端。使用者利用单手,拨动拨动组件,大幅提升了折合刀的便利性。(*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合刀,尤指一种设有一刀体及一刀柄的折合刀, 使用者能利用单手将该刀体伸出该刀柄,且使用者亦能利用单手收纳该刀 体至该刀柄内。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所贩卖的现有折合刀种类繁多,其中一种折合刀,请参阅图l及图2所示,该折合刀1是由一刀柄100及一刀体110所组成,其中该 刀体110的一端是由一第一枢轴120枢接在该刀柄100的一端内,该刀柄 100内尚设有一卡制组件130及一弹性组件140,该卡制组件130是通过 一第二枢轴131枢接于该刀柄100内,该卡制组件130的一端抵靠在该刀 体110的一端上,另端朝该刀柄100的另端延伸,且该卡制组件130的另 端设有一抵压部150,该抵压部150是凸出于该刀柄100,而该弹性组件 140的一端是固设在该刀柄100内远离该第一枢轴120的位置,另端抵靠 在该卡制组件130的另端上,该弹性组件140能推动该卡制组件130,令 该卡制组件130将该刀体110卡制固定在伸出于该刀柄100外的状态,或 者将该刀体110卡制固定在收纳于该刀柄100内的状态,当使用者要控制该刀体IIO,令该刀体110能活动地伸出或收纳至该刀柄100时,是能通过由该抵压部150,将该卡制组件130朝该弹性组件140的方向推动,用 以释放该卡制组件130对该刀体110的卡制固定。但是,该抵压部150为避免其受到不慎碰撞或挤压,而在使用者不自 觉的情况下,释放该卡制组件130对该刀体110的卡制固定,令该刀体110 转出而产生危险,故,该折合刀1设计为当使用者欲将该刀体110旋出该 刀柄100时,须先以单手握持住该刀柄100,且按压该抵压部150用以释 放该卡制组件130对该刀体110的卡制固定,并同时以另一只手拉取该刀 体IIO,才可将该刀体IIO自该刀柄IOO内转出到该刀柄100外,即,使 用者在按压该抵压部150,用以释放该卡制组件130对该刀体110的卡制 固定后,仍必须使用双手才可将该刀体110自该刀柄100内转出。然而,此一美意却导致了另一种危机,当使用者遇到特殊或紧急的情 况,且亦仅剩单手可供使用时,是无法立即使用该折合刀1以应付危急情 况,例如当一潜水员在潜水,且其一只手被鱼网缠住时,即无法立刻用 该折合刀1割断该鱼网,导致潜水员的性命受到严重的威胁。再者,当使用者要将卡制固定在该刀柄100外的该刀体110,再次转 回该刀柄100内时,须先以整个手掌握持住该刀柄100,且按压该抵压部 150用以释放该卡制组件130对该刀体110的卡制固定,并同时以另一只 手推动该刀体110,令该刀体110转入到该刀柄100内,惟,当刀体110 转入到该刀柄100内的瞬间,使用者的手掌仍握持在该刀柄100上,且在 相对于该刀体110转入该刀柄100内所需经过的动线位置上,稍一不慎, 朝该刀柄100内转入的该刀体110,即会割伤仍握持在该刀柄100上的手掌,造成使用者的遗憾。综上所述,如何设计出一种创新的折合刀,改进传统折合刀的多种缺点,让使用者在使用上更加便利、更加安全,即成为目前各制造、设计折合刀的厂商,亟欲解决的一重要课题。有鉴于此,为改进现有折合刀的缺点,创作人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技术的一种折合刀,以期通过由本技术的问世及该折合刀设计巧思,而能对社会大众提出贡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合刀,包括一刀柄及一刀体,其 中该刀体的一端是通过一第一枢轴枢接在该刀柄的一端内,而该刀柄内是设有一卡制组件、 一弹性组件及一拨动组件,其中该弹性组件的一端是固 设在该刀柄内,而该卡制组件是通过一第二枢轴枢接于该刀柄内,该卡制 组件的一端是延伸至该刀体的一端,其另端是延伸至能与该弹性组件的另 端相抵靠的位置,且该卡制组件能被该弹性组件推动,以在该刀体完全伸 出该刀柄外时,使该卡制组件的一端与该刀体的一端相卡合,或者,以在 该刀体完全收纳在该刀柄内时,使该卡制组件的一端抵靠在该刀体的一端上,将该刀体定位在收纳于该刀柄内的状态,又,该拨动组件是通过一第三枢轴枢接于该刀柄内,其一端是抵靠在该卡制组件的另端,以在该拨动 组件的另端受力时,能推动该卡制组件的另端,朝该弹性组件的方向移动, 使得该卡制组件的一端离开与该刀体的一端相卡合的状态,释放该刀体, 令该刀体能活动地伸出该刀柄,亦能活动地收纳在该刀柄内,如此,使用者只要通过由单手拨动该拨动组件,即能控制该刀体能否活动地伸出或收 纳至该刀柄,有效解决现有折合刀无法仅利用单手控制该刀体能否活动地 伸出或收纳至该刀柄的问题。 一种折合刀,包括一刀柄,其一端是穿设有一第一枢轴;一刀体,在远离其刀尖的一端,是通过该第一枢轴枢接于该刀柄内, 且其刀背在邻近该第一枢轴的位置是设有一第一卡制部;一卡制组件,是通过一第二枢轴枢接于该刀柄内,该卡制组件的一端是延伸至对应于该第一卡制部的位置,其另端是朝该刀柄的另端延伸;一弹性组件,其一端是固设在该刀柄内,其另端是抵靠在该卡制组件的另端,以在该刀体完全伸出该刀柄外时,使该卡制组件的一端与该第一卡制部相卡合;及一拨动组件,是通过一第三枢轴枢接于该刀柄内,该拨动组件的一端是抵靠在该卡制组件的另端,以在该刀体完全伸出该刀柄外,且在该拨动组件的另端受力时,能推动该卡制组件的另端,使得该卡制组件的一端离开与该第一卡制部相卡合的状态,释放该刀体,使该刀体能活动地被收纳在该刀柄内。所述的折合刀,其中该刀体的一端相对于该第一卡制部的位置是设有 一第二卡制部,以在该刀体完全收纳在该刀柄内时,使该卡制组件的一端 抵靠在该第二卡制部上,将该刀体定位在收纳于该刀柄内的状态。所述的折合刀,其中该卡制组件的另端是设有一第一连接部。所述的折合刀,其中该拨动组件的一端于相对该第一连接部的位置,是设有一第二连接部。所述的折合刀,其中该刀柄在邻近该第一枢轴的位置是设有一限位孔。所述的折合刀,其中该拨动组件在相对该限位孔的位置是设有一凸缘 部,该凸缘部是由该刀柄内,凸出于该限位孔。所述的折合刀,其中该刀体在相邻其刀背的位置是设有一推动部,该 推动部是凸出于该刀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使用者要将被卡合在该刀柄外的该刀 体,再次转回该刀柄内时,使用者的手掌不需放置于该刀体转入该刀柄内 所需经过的动线位置上,即能拨动该拨动组件,用以释放该卡制组件对该 刀体的卡合状态,将该刀体收纳至该刀柄内,如此,即能防止该刀体朝该 刀柄内转入时,使用者稍一不慎,将会割伤仍握持在该刀柄上的手掌的问 题,有效增加该折合刀的安全性,且避免使用者受到伤害。为能对本技术的目的、形状、构造装置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 步的认识与了解,兹举实施例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折合刀的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折合刀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折合刀的一实施例分解图; 图4是本技术折合刀的一实施例立体图; 图5是本技术折合刀的一实施例的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及图6是本技术折合刀的一实施例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折合刀...............2 刀柄..............20第一板体............200第二板体............201第三板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合刀,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刀柄,其一端是穿设有一第一枢轴;一刀体,在远离其刀尖的一端,是通过该第一枢轴枢接于该刀柄内,且其刀背在邻近该第一枢轴的位置是设有一第一卡制部;一卡制组件,通过一第二枢轴枢接于该刀柄内,该卡制组件的一端是延伸至对应于该第一卡制部的位置,其另端朝该刀柄的另端延伸;一弹性组件,其一端固设在该刀柄内,其另端抵靠在该卡制组件的另端,以在该刀体完全伸出该刀柄外时,使该卡制组件的一端与该第一卡制部相卡合;及一拨动组件,通过一第三枢轴枢接于该刀柄内,该拨动组件的一端抵靠在该卡制组件的另端,以在该刀体完全伸出该刀柄外,且在该拨动组件的另端受力时,能推动该卡制组件的另端,使得该卡制组件的一端离开与该第一卡制部相卡合的状态,释放该刀体,使该刀体能活动地被收纳在该刀柄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高志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