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状双封封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111569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9-05 0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球状双封封堵器。该封堵器可在管道不停输工艺下对管道待封堵段进行有效的封堵。它包括主支撑筒1,小转动轴2,转动液压缸3,垫圈4,锚定套筒5,转动心轴6,封堵器壳体7,后密封胶筒8,隔离圈9,前密封胶筒10,封堵器球盖14,内六角螺钉15,驱动液压缸16。其中驱动液压缸16、封堵器前盖14、封堵器壳体7与前密封胶筒10、后密封胶筒8与隔离圈9组成封堵机构;转动液压缸3、小转动轴2、转动架71与转动心轴6组成球状双封封堵器的转动机构;锚定套筒5、垫圈4与转动液压缸活塞杆31组成球状双封封堵器的锚定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球状双封封堵器包括主支撑筒1,小转动轴2,转动液压缸3,垫圈4,锚定套筒5,转动心轴6,封堵器壳体7,后密封胶筒8,隔离圈9,前密封胶筒10,封堵器球盖14,内六角螺钉15,驱动液压缸16。主支撑筒1主要起封堵器下入管道过程中的导向和支撑作用,主支撑筒1上设计有与封堵机的封堵机结合孔12,封堵机通过与封堵机结合孔12连接,将球状封堵器穿过夹板阀送入管道内。封堵器壳体7的转动架71由中转动架711、左转动架712、右转动架713组成,其中中转动架711通过转动心轴6与主支撑筒1连接。封堵器壳体7上焊有筋板72增加转动架71与封堵器壳体7的连接强度。后密封胶筒8套在封堵器壳体7的外壁,后密封胶筒8的内端面与封堵器壳体7的外壁相接触,后密封胶筒8的左端面与封堵器壳体7的承压面相接触。隔离圈9套在封堵器壳体7的外壁上,隔离圈9的内端面与封堵器壳体7的外端面相接触,隔离圈9的左端面与后密封胶筒8的右端面相接触。前密封胶筒10套在封堵器壳体7的外壁上,前密封胶筒10的内端面与封堵器壳体7的外壁相接触,前密封胶筒10的左端面隔离圈9的右端面相接触。驱动液压缸16由驱动液压缸缸体、驱动液压缸法兰盖161、驱动液压缸活塞杆162组成,驱动液压缸法兰盖162与驱动液压缸缸体通过内六角固定螺钉165固定在一起,密封圈163起密封作用。驱动液压缸16放置在封堵器壳体7的腔体内,由内六角螺钉164将驱动液压缸16固定在封堵器壳体7的腔体内。驱动液压缸活塞杆162与封堵器球盖14,通过内六角螺钉15连接。封堵器球盖14的端面与前密封胶筒10的右端面相接触。转动液压缸3通过小转动轴2与主支撑筒1铰接,转动液压缸活塞杆31的端部为螺纹端,锚定套筒5可旋入转动液压缸活塞杆31的螺纹端,起锚定作用。垫圈4位于转动液压缸活塞杆31螺纹端与锚定套筒5之间,根据管道壁厚的变化,通过套入垫圈4的数量来调节锚定端的高度。转动液压缸活塞杆31与封堵器壳体7的中转动架711通过转动心轴6连接。以此组成球状双封封堵器的转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行张仕民王文明王焱焦泉陈迎春李亨涛王思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