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助残类机械装置。
技术介绍
据调查国内外助残类产品市场,目前针对上肢假肢的产品主要有智能上肢假肢和肌电假肢。智能上肢假肢是在假手上与被握物体接触部分装上滑觉传感器,可在物体与手部接触面之间产生相对滑动时输出相应信号,并由微型计算机接受发出指令,使假手的驱动电机动作,具有形体适应性的假手,目前还在探索中。肌电假肢又称肌电控制人造假肢,利用残肢者本身的残端肌肉所产生的电信号,通过装在假手上的传感器所产生的电信号反馈给大脑又可调整假手的动作,是一种利用生物控制的人机系统。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上肢假肢类产品还不能供大部分残疾人使用,价格过高是主要原因。其次,在技术上也不够成熟,特别是国产假肢产品,存在最大的问题是结构重量太大,残疾人佩戴后负担很重,长期使用会很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价格高、重量大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助进餐机,采用纯机械装置,通过上肢残疾者的双脚控制,在使用者操作熟练后,即可将进餐机机融合为身体的一部分,灵活性强。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空间定位机构和执行机构两部分。所述的空间定位机构包括小臂1、 ...
【技术保护点】
自助进餐机,包括空间定位机构和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间定位机构包括小臂(1)、腕部关节(2)、大臂(4)、膝盖控制机构(5)、右脚踏板(6)、左脚踏板(7)、立柱(8)及底盘(32),执行机构为餐具(3);其中右脚踏板(6)包括旋转踏板(26)和总俯仰踏板(27),它们位于底盘(32)的右侧;左脚踏板(7)包括拉动踏板(29)、腕部俯仰踏板(30)和腕部摆动踏板(28),它们位于底盘(32)的左侧;膝盖控制机构(5)包括滑轨(23)、滑块(22)、膝盖控制环(21)、套筒环(19)和立柱套筒(18);所述左脚踏板(7)中的拉动踏板29、腕部摆动踏板(28)的机构相同 ...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助进餐机,包括空间定位机构和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间定位机构包括小臂(1)、腕部关节(2)、大臂(4)、膝盖控制机构(5)、右脚踏板(6)、左脚踏板(7)、立柱(8)及底盘(32),执行机构为餐具(3);其中右脚踏板(6)包括旋转踏板(26)和总俯仰踏板(27),它们位于底盘(32)的右侧;左脚踏板(7)包括拉动踏板(29)、腕部俯仰踏板(30)和腕部摆动踏板(28),它们位于底盘(32)的左侧;膝盖控制机构(5)包括滑轨(23)、滑块(22)、膝盖控制环(21)、套筒环(19)和立柱套筒(18);所述左脚踏板(7)中的拉动踏板29、腕部摆动踏板(28)的机构相同,分别位于腕部俯仰踏板(30)的右侧和左侧;拉动踏板(29)、腕部摆动踏板(28)平行放置且踏板端远离操作者;拉动踏板(29)和腕部摆动踏板(28)铰接在底盘(32)上,并分别与底盘(32)连接有弹簧;腕部俯仰踏板(30)位于拉动踏板(29)和腕部摆动踏板(28)中间,且踏板端靠近操作者,腕部俯仰踏板(30)通过钢管与底盘(32)套接并连接有弹簧,腕部俯仰踏板(30)下表面与一个细不锈钢管铰接,细不锈钢管与一个小车(31)铰接;立柱(8)的下端插入焊接在底盘(32)上右侧中部的支套(24)内,并可绕支套(24)的轴转动;旋转踏板(26)固接在带耳套筒(25)上,带耳套筒(25)套在支套(24)的外侧,可绕其转动,并且与立柱(8)固接;总俯仰踏板(27)通过一个垂直于立柱(8)的轴铰接在立柱(8)上,同时总俯仰踏板(27)伸出一定的长度;大臂(4)与立柱(8)顶端铰接,大臂(4)的尾端与1根细杆(33)铰接,细杆(33)的下端与总俯仰踏板(27)的伸出部分铰接,在细杆(33)上用紧定螺钉紧定有短套(34),一根拉簧的两端分别勾在短套(34)与立柱(8)上;大臂(4)的内部套接有一个截面积略小的小臂(1);腕部关节(2)连接小臂(1)和勺子(3),腕部关节(2)通过钢丝绳与腕部俯仰踏板(30)下端的小车(31)及腕部摆动踏板(28)连接;勺子(3)通过钢丝绳与拉动踏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文杰,孙万,赵加清,张桥,应高明,刘旭海,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