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100928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30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冷装置,其具备制冷剂导管、功率器件以及冷却器。冷却器具有导管架、按压板以及固定件。导管架具有固定件安装部和器件接触面。按压板具有被按压部、将制冷剂导管按压于导管配置槽的按压部、进行弹性变形以允许按压部朝离开导管架的方向移位的弹性变形部。按压板具有被设定为能够矫正制冷剂导管的弯曲的刚性。据此,以简单的结构能够充分确保制冷剂导管与导管架的接触面积。(*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利用流经制冷回路的制冷剂来冷却功率器件的制冷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具备利用流经制冷回路的制冷剂来冷却功率器件的冷却器的制冷装置。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1-099577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利用制冷剂的循环来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回路的制冷装置。该制冷装置包括所述制冷剂在其内部流动的制冷剂导管、功率器件以及利用所述制冷剂来冷却所述功率器件的冷却器。当所述功率器件驱动时该功率器件会发热,因此需要对该功率器件进行冷却。所述冷却器包括:具有配置所述制冷剂导管的第一导管配置槽和第二导管配置槽的导管架;以及与该导管架面接触的传热板。这些导管架以及传热板均由铝等热传导性高的材料构成。所述制冷剂导管通过被压入所述第一导管配置槽以及所述第二导管配置槽而固定于所述导管架。所述功率器件被配置成与所述传热板接触。即,所述功率器件经由所述传热板和所述导管架而与在所述制冷剂导管内流动的制冷剂热接触。因此,所述功率器件经由所述传热板和所述导管架,被由在所述制冷剂导管内流动的制冷剂冷却。在如上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制冷装置中,若要有效地对所述功率器件进行冷却,则需确保各部件的接触面积。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I中所记载的制冷装置中,采用了将所述制冷剂导管压入各槽的结构。但是,该结构存在制造工序中的所述制冷剂导管的压入作业费事的问题。对此,可考虑不将所述制冷剂导管压入各槽而是仅将其载置于槽内的结构。但是,所述制冷剂导管有时在其轴向上微微弯曲,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以仅将所述制冷剂导管载置于槽内的结构,不能充分确保该制冷剂导管与所述导管架的接触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充分确保制冷剂导管与导管架的接触面积的制冷装置。为了解决所述问题,可考虑设置一种按压板,通过在与所述导管架之间夹住所述制冷剂导管而将该制冷剂导管按压于各槽。但是,只是使用该按压板来按压所述制冷剂导管,则难以充分确保该制冷剂导管与所述导管架的接触面积。对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制冷装置,具有利用制冷剂的循环来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回路,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制冷剂导管,所述制冷剂在其内部流动;功率器件;以及冷却器,利用所述制冷剂来冷却所述功率器件,其中,所述冷却器具有:导管架,具有用于配置所述制冷剂导管的导管配置槽;按压板,在与该导管架之间夹住所述制冷剂导管;以及固定件,将所述按压板固定于所述导管架,以使所述制冷剂导管被按压于所述导管配置槽,其中,所述导管架还具有用于固定所述固定件的固定件安装部和直接接触于所述功率器件的器件接触面,所述按压板具有:被按压部,通过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固定件安装部而被按压于所述导管架;按压部,当所述被按压部通过所述固定件而被按压于所述导管架时,将所述制冷剂导管按压于所述导管配置槽;以及弹性变形部,进行弹性变形以允许当所述被按压部通过所述固定件而被按压于所述导管架时,所述按压部受来自所述制冷剂导管的反作用力而朝离开所述导管架的方向移位,所述按压板具有刚性,所述刚性被设定为当所述被按压部通过所述固定件而被按压于所述导管架时能够矫正所述制冷剂导管的弯曲。根据本技术,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充分确保制冷剂导管与导管架的接触面积。附图说明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导管系统的图。图2是使图1所示的室外机的机械室露出的状态的正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室外机的冷却器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冷却器的按压板处于第二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图3所示的冷却器的按压板处于未被临时固定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图3所示的冷却器的按压板的俯视图。图7是图6所示的按压板的左侧视图。图8是图6所示的按压板的右侧视图。图9是图3所示的冷却器的支撑脚的正视图。图10是图9所示的支撑脚的俯视图。图11是图9所示的支撑脚的右侧视图。图12是表示将按压板正式固定于导管架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将按压板正式固定于导管架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13说明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图2表示卸下正面板而机械室露出的状态的室外机2。图3表示省略后述的冷却器30的固定件80的状态,SP表不按压板70被临时固定于导管架40的状态。此外,在图3至图5中省略了制冷剂导管10的图示。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I的导管系统。具体而言,该制冷装置I是能够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的热泵式空调装置。如图1所示,制冷装置I包括设置于室外的室外机2和设置于室内的室内机3。这些室外机2和室内机3通过制冷剂导管10而连接。该制冷装置I具有将制冷剂导管10连接成闭回路状的制冷回路。制冷回路主要具有室内热交换器11、压缩机12、油分离器13、室外热交换器14、作为膨胀机构的膨胀阀15、分液贮存器(accumulatoiOie、四通换向阀17。通过使制冷剂在该制冷回路中循环,进行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室内热交换器11是用于使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其被设置于室内机3的壳体内。作为室内热交换器11,例如可举出交叉翅片型的翅片管式换热器(fin and tube heat exchanger)。在该室内热交换器11的附近设置有用于将室内空气送往该室内热交换器11的室内风扇(省略图示)。压缩机12、油分离器13、室外热交换器14、膨胀阀15、分液贮存器16以及四通换向阀17设置在室外机2的壳体内。压缩机12具有吸入口、压缩机构以及喷出口,用压缩机构压缩从吸入口吸入的制冷剂,并从喷出口喷出。作为压缩机构12,例如可采用涡旋式压缩机。油分离器13由从压缩机12喷出的润滑油以及制冷剂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出润滑油。从混合流体分离的制冷剂被送往四通换向阀17,而润滑油返回到压缩机12。室外热交换器14是用于使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例如可采用交叉翅片型的翅片管式换热器。在室外热交换器14的附近设置有用于将室外空气送往该室外热交换器14的室外风扇。膨胀阀15被设置在制冷回路中的室外热交换器14与室内热交换器11之间,通过使流入该膨胀阀15的制冷剂膨胀而使其减压,并将其设定为指定的压力。作为膨胀阀15,例如可举出开度可变的电子膨胀阀。分液贮存器16分离制冷剂的气体和液体。该分液贮存器16被设置在制冷回路中的压缩机12的吸入口与四通换向阀17之间。在分液贮存器16分离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2。四通换向阀17具有第一端口至第四端口这四个端口。四通换向阀17可在连通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并同时连通第二端口和第四端口的第一方式(在图1中用实线示出的方式)与连通第一端口和第四端口并同时连通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的第二方式(在图1中用虚线示出的方式)之间进行切换。第一端口经由油分离器13与压缩机12的喷出口连接,第二端口经由分液贮存器16与压缩机12的吸入口连接,第三端口与室外热交换器14连接,第四端口经由制冷剂导管10与室内热交换器11连接。当制冷装置I进行制冷运转时,四通换向阀17被设为第一方式,当进行制热运转时,四通换向阀17被设为第二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在制冷回路的制冷导管10中,在内部流动有液体制冷剂的导管连接有用于冷却被安装于印刷线路板90的功率器件20的冷却器30。在制冷剂导管10中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装置,具有利用制冷剂的循环来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回路,所述制冷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剂导管,所述制冷剂在其内部流动;?功率器件;以及?冷却器,利用所述制冷剂来冷却所述功率器件,其中,?所述冷却器具有:?导管架,具有用于配置所述制冷剂导管的导管配置槽;?按压板,在与该导管架之间夹住所述制冷剂导管;以及?固定件,将所述按压板固定于所述导管架,以使所述制冷剂导管被按压于所述导管配置槽,其中,?所述导管架还具有用于固定所述固定件的固定件安装部和直接接触于所述功率器件的器件接触面,?所述按压板具有:?被按压部,通过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固定件安装部而被按压于所述导管架;?按压部,当所述被按压部通过所述固定件而被按压于所述导管架时,将所述制冷剂导管按压于所述导管配置槽;以及?弹性变形部,进行弹性变形以允许当所述被按压部通过所述固定件而被按压于所述导管架时,所述按压部受来自所述制冷剂导管的反作用力而朝离开所述导管架的方向移位,?所述按压板具有刚性,所述刚性被设定为当所述被按压部通过所述固定件而被按压于所述导管架时能够矫正所述制冷剂导管的弯曲。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栗昭彦寺木润一喜多正信堂前浩池田基伸藤原正英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