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100468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30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板体、管体与头端,其中:该板体上设置有发光单元,该管体包括互相连接的弧部与槽部,弧部与槽部沿管体的轴向延伸,弧部与槽部之内表面共同形成管内空间。所述板体设置于管内空间,所述槽部的两侧各具有第一弯折段,该第一弯折段的一端沿管体的径向向内折弯而另一端连接弧部。头端卡合于管体于轴向上的两端且透过板体电性连接发光单元。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减轻或避免管体变形的状况,还具有较低的成本,同时在组装上也较省时省力。(*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特别是指一种使用发光二极管,且符合T8规格的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现阶段的照明市场上,符合T8规格的照明装置愈来愈普遍,且照明装置中使用发光二极体(Light emitting diode, LED)作为发光单元的产品也逐渐成为主流。目前使用发光二极体且符合T8规格的照明装置,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型态。第一种型态系照明装置的管体部份采用铝挤管和扩散罩的组合,铝挤管形成半圆柱体,设置有发光二极体的灯板则安装于铝挤管的平面部份上,而扩散罩与铝挤管结合形成圆柱体并罩住灯板及发光二极体。此种型态的优点在于铝挤管可帮助散热,因此可使用功率较大的发光二极体,且铝挤管的机械强度较高,不容易因重力或温度而变形,但缺点在于成本较高且组装上较为费时费力。第二种型态系照明装置的管体部份采用全塑管,设置有发光二极体的灯板则插设于全塑管的管内空间中,此种型态的优点在于成本较低且较节约组装工时,但缺点在于此种全塑管在结构上以截面述之,系以弧形(半圆形)结构为主,由于弧形结构的全塑管经长时间受到自重和灯板发热以及外界温度的影响,容易产生下垂变形,影响美观。并且为了减少变形量,其发光二极体的总功率一般上限为I 8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提出一种照明装置,以期能减轻或避免管体变形的状况,同时还能维持较低的成本与较少的组装工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照明装置,包括板体、管体和头端,其中:该板体设置有发光单元;该管体包括互相连接的弧部与槽部,该弧部与该槽部沿该管体的轴向延伸,该弧部与该槽部的内表面共同形成管内空间容所述板体设置,该槽部两侧分别具有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的一端连接该弧部而该第一弯折段另一端沿该管体的径向向内折弯,以及该头端卡合在该管体两端且透过所述板体电性连接该发光单元。在优选中,该管体以其径向设有长轴与短轴。在优选中,该第一弯折段的两端之间夹有角度,该角度为9 O -95度。在优选中,该槽部还具有第二弯折段,该第二弯折段的一端连接该第一弯折段,而该第二弯折段另一端沿该管体的径向向外折弯。在优选中,该槽部的剖面轮廓呈矩形。 在优选中,该槽部的剖面轮廓呈梯形。在优选中,该槽部的剖面轮廓呈弧形。在优选中,该管体具有出光面与背面,该槽部位于该背面。在优选中,该槽部至少有三个且平均分布于该背面。在优选中,该出光面与该背面之间位置卡置所述板体。在优选中,该出光面面向所述发光单元。在优选中,该发光单元为发光二极管。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该照明装置,可减轻管体重量、避免管体变形,还具有降低产品成本,以及组装省时省力等有益效果。为让本技术之目的、特征和优点能使该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更易理解,下文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之照明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之照明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之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之槽体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之槽体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图2与图3,图1为照明装置I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照明装置I的剖面示意图,其系垂直于管体20的轴向,图3为图2之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照明装置I包括板体10、管体20与头端30。板体10包括灯板11与电源板12,灯板11上设置有发光单元13,电源板12上设置有电源组件14,电源板12迭置于灯板11上,且发光单元13与电源组件14彼此背向设置且透过灯板11与电源板12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照明装置I符合T8规格,发光单元13采用发光二极体(LED),管体20为灯管且为全塑管,亦即管体20整体皆采用塑胶材料制成。管体20包括互相连接的弧部100与槽部200,弧部100与槽部200沿管体20的轴向延伸,弧部100与槽部200之内表面共同形成管内空间21。管体20具有出光面22与背面23,槽部200位于背面23,在本实施例中,槽部200的数量为三个,且平均分布于背面23,在其他实施例中,槽部亦可只有一个、两个或超过三个。弧部100的内表面延伸有卡槽24,卡槽24位于出光面22与背面23之间,灯板11可由管体20于轴向上其中一端的开口插入卡槽24,使灯板11安置于管内空间21并卡合于出光面22与背面23之间。由图2所示方向来看,电源板12位于灯板11上方且电源组件14系位于管内空间21且面向背面23,发光单元13则面对出光面22。管体20于径向上具有长轴与短轴而其剖面呈椭圆形,弧部100则为所述椭圆形的组成的一部分。请参照图2的座标轴与管体20之径向剖面,管体20之长轴平行于Y轴,其短轴则平行X轴。在照明装置I的安装上,若管体20的出光面22垂直向下,例如照明装置I安装于天花板的场合,藉由上述管体20采取椭圆形结构的设计,可增加管体20的机械强度,特别是能提高针对Y轴的抗变形能力,以解决管体20在长时间使用下受到重力与温度影响而下垂变形的情况。槽部200的两侧各具有第一弯折段210与第二弯折段220,第一弯折段210的一端连接弧部100而另一端沿管体20的径向向内折弯。第一弯折段210的两端之间夹有一角度211,角度211大于90度。第二弯折段220的一端连接第一弯折段210,而第二弯折段220的另一端沿管体20的径向向外折弯并连接至槽部200的底缘230,底缘230与弧部100大体上呈平行但不限于此。如此结构,使得槽部200的剖面轮廓呈梯形。槽部200提供了相当于加强肋的功效,其增加了管体20的材料截面力矩,可更进一步增强管体20的整体机械强度,在外力和自重影响下,材料分子之间的内力相对集中于弯曲处,从而增大了管体20的水平内应力,避免管体20因为重力和温度而下垂变形。除此之外,槽部200亦可增加管体20的手感与美观性。在其他实施例中,槽部可改为由管体径向向外凸伸的凸部。头端30包括灯头31与灯头盖32,灯头31与灯头盖32依序安装于管体20于轴向上的两端,灯头31的金属脚透过板体10电性连接至发光单元13与电源组件14。因管体20的径向结构为椭圆形,因此灯头31与灯头盖32对应于管体20设计有椭圆形的接口,如此结构还具有防呆功能,使组装时具有直觉性而能提高便利性。图4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之槽体的剖面示意图,是以图1、图2与图3所示之照明装置I为例,差异仅在于槽部200与200b,其余相同的结构于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槽部200b同样具有第一弯折段210b与第二弯折段220b,第一弯折段210b的两端之间夹有一角度211b,角度211b约为90度角,第二弯折段220b的两端之间也约为90度角,槽部200b的底缘为平面,因此,槽部200b的剖面轮廓呈矩形。图5为本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之槽体的剖面示意图,是以图1、图2与图3所示之照明装置I为例,差异仅在于槽部200与200c,其余相同的结构于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槽部200c仅具有第一弯折段210c,槽部200c两侧的第一弯折段210c系彼此以呈弧面的底缘连接,因此,槽部200c的剖面轮廓呈弧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槽部的剖面轮廓亦可呈半圆形或其他可具有类似功效的形状,然而槽部会压缩管内空间,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装置,包括板体、管体和头端,其特征在于:该板体设置有发光单元;该管体包括互相连接的弧部与槽部,该弧部与该槽部沿该管体的轴向延伸,该弧部与该槽部的内表面共同形成管内空间以收容所述板体,该槽部两侧分别具有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的一端连接该弧部而该第一弯折段另一端沿该管体的径向向内折弯,以及该头端卡合在该管体两端且透过所述板体电性连接该发光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华李继周黄保喜王新
申请(专利权)人: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