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珍纺纱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97370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9 0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珍纺纱线,包括棉纤维、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构成的纺纱线体,所述涤纶纤维置于所述纺纱线体的芯部,所述棉纤维与粘胶纤维置于涤纶纤维的外周部,并且所述棉纤维与粘胶纤维以交错混杂排列并呈螺旋状绕设在所述涤纶纤维的外周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制得的多珍纺纱线,具有棉纤维、涤纶纤维、粘胶纤维三种纤维融合以良好的发挥其优点的效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珍纺纱线
本技术涉及一种三珍纺纱线,具体涉及一种由棉纤维、涤纶纤维、粘胶纤维三 种纤维构成的纺纱线。
技术介绍
棉纤维具有吸湿性强,缩水率较大,约为4 10%,耐碱不耐酸棉布对无机酸极不稳 定,即使很稀的硫酸也会使其受到破坏,但有机酸作用微弱,几乎不起破坏作用,棉纤维较 耐碱,一般稀碱在常温下对棉纤维不发生作用,但强碱作用下,棉纤维强度会下降,常利用 20%的烧碱液处理棉布,可得到“丝光”棉布,并且棉纤维是天然纤维,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还有少量的蜡状物质和含氮物与果胶质,纯棉织物经多方面查验和实践,织品与肌肤接触 无任何刺激,无负作用,久穿对人体有益无害,卫生性能良好等诸多优点。涤纶纤维:强度 高,短纤维强度为2.6 5.7cN/dtex,高强力纤维为5.6 8.0cN/dtex,由于吸湿性较低, 它的湿态强度与干态强度基本相同,耐冲击强度比锦纶高4倍,比粘胶纤维高20倍,弹性 好,弹性接近羊毛,当伸长5% 6%时,几乎可以完全恢复,耐皱性超过其他纤维,即织物 不折皱,尺寸稳定性好,弹性模数为22 141cN/dtex,比锦纶高2 3倍,耐热性涤纶是通 过熔纺法制成,成形后的纤维可又再经加热熔化,属于热塑性纤维,涤纶的熔点比较高,而 比热空和导热率都较小,因而涤纶纤维的耐热性和绝热性要高些,是合成纤维中最好的,涤 纶表面光滑,内部分子排列紧密,耐磨性好,耐磨性仅次于耐磨性最好的锦纶,比其他天然 纤维和合成纤维都好,耐光性好,耐光性仅次于腈纶,耐腐蚀,可耐漂白剂、氧化剂、烃类、 酮类、石油产品及无机酸,耐稀碱,不怕霉,但热碱可使其分解,还有较强的抗酸碱性,抗紫 外线的能力,由普通涤纶长丝织成的织物,其服用性能具有强度好,滑爽挺括、易洗快干等 优点,但存在着手感硬、触感差、光泽不柔和、透气性、吸湿性差等缺点。若与真丝织物相 比,差距则更太,因此首先必须在丝线结构上仿真丝,才能消除其服用性能差的缺点。目前,有各种各样的功能纤维被开发应用,各种功能纤维均具备其独特的性能,如 粘胶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在一般大气条件下,回潮率在13%左右,吸湿后显著膨胀,直 径增加可达50%,所以织物下水后手感发硬,收缩率大,并具有透气、定型及高垂性等诸多效 果。虽然上述粘胶纤维具备如此多的优点,并且目前纺纱线及生产方法种类繁多,但是由于 棉纤维、涤纶纤维、粘胶纤维的线密度、长度以及结构特性,不能将三种纤维融合以良好的 发挥其优点的纺纱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棉纤维、涤纶纤维、粘 胶纤维三种纤维融合以良好的发挥其优点的三珍纺纱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珍纺纱线,包括棉纤 维、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构成的纺纱线体,所述涤纶纤维置于所述纺纱线体的芯部,所述棉 纤维与粘胶纤维置于涤纶纤维的外周部,并且所述棉纤维与粘胶纤维以交错混杂排列并呈螺旋状绕设在所述涤纶纤维的外周部。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采用较小的线密度与较长的涤纶纤维使涤纶纤维附在纱内层,使棉与粘胶纤维附入表面,提高手感,良好的发挥三种纤维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棉纤维的线密度为1.56^1.67tex,长度为28 30mm ; 涤纶纤维的线密度为0.9 1.33dtex,长度为38mm ;粘胶纤维的线密度为1.56 1.67dtex,长度为30 33mm。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长度较长的涤纶纤维的一端容易被罗拉钳口握持,而另一端承受加捻,在纺纱张力存在的情况下,有向心压力使涤纶纤维向纺纱线的中心转移,而棉纤维、粘胶纤维等较短的纤维离开钳口后,不受张力控制而被挤向纺纱线的外层;并且,线密度较小的涤纶纤维因抗弯强度小,加捻时容易向纺纱线的中心转移,而棉纤维、粘胶纤维等较粗的限位,因抗弯强度大,加捻时容易向纺纱线的外层转移。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1,本技术公开的三珍纺纱线,包括棉纤维101、涤纶纤维102与粘胶纤维103构成的纺纱线体I,所述涤纶纤维102置于所述纺纱线体I的芯部,所述棉纤维101 与粘胶纤维103置于涤纶纤维102的外周部,并且所述棉纤维101与粘胶纤维103以交错混杂排列并呈螺旋状绕设在所述涤纶纤维102的外周部。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采用较小的线密度与较长的涤纶纤维使涤纶纤维附在纱内层,使棉与粘胶纤维附入表面,提高手感,良好的发挥三种纤维的作用。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棉纤维101的线密度为1.56 1.67teX,长度为 28 30mm ;涤纶纤维102的线密度为0.9 1.33dtex,长度为38mm ;粘胶纤维103的线密度为1.56~1.67dtex,长度为3(T33mm。如此设置,长度较长的涤纶纤维102的一端容易被罗拉钳口握持,而另一端承受加捻,在纺纱张力存在的情况下,有向心压力使涤纶纤维102向纺纱线体I的中心转移,而棉纤维101、粘胶纤维103等较短的纤维离开钳口后,不受张力控制而被挤向纺纱线体I的外层;并且,线密度较小的涤纶纤维102因抗弯强度小,加捻时容易向纺纱线体I的中心转移,而棉纤维101、粘胶纤维103等较粗的限位,因抗弯强度大,加捻时容易向纺纱线体I的外层转移。权利要求1.一种三珍纺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棉纤维、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构成的纺纱线体, 所述涤纶纤维置于所述纺纱线体的芯部,所述棉纤维与粘胶纤维置于涤纶纤维的外周部, 并且所述棉纤维与粘胶纤维以交错混杂排列并呈螺旋状绕设在所述涤纶纤维的外周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珍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棉纤维的线密度为 1.56 1.67tex,长度为28 30mm ;涤纶纤维的线密度为0.9 1.33dtex,长度为38mm ;粘胶纤维的线密度为1.56 1.67dtex,长度为30 33臟。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三珍纺纱线,包括棉纤维、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构成的纺纱线体,所述涤纶纤维置于所述纺纱线体的芯部,所述棉纤维与粘胶纤维置于涤纶纤维的外周部,并且所述棉纤维与粘胶纤维以交错混杂排列并呈螺旋状绕设在所述涤纶纤维的外周部。本技术技术方案制得的多珍纺纱线,具有棉纤维、涤纶纤维、粘胶纤维三种纤维融合以良好的发挥其优点的效果。文档编号D02G3/36GK203159794SQ201320171460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8日专利技术者曾上教, 高祥松, 朱伟 申请人:盛宇家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珍纺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棉纤维、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构成的纺纱线体,所述涤纶纤维置于所述纺纱线体的芯部,所述棉纤维与粘胶纤维置于涤纶纤维的外周部,并且所述棉纤维与粘胶纤维以交错混杂排列并呈螺旋状绕设在所述涤纶纤维的外周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上教高祥松朱伟
申请(专利权)人:盛宇家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