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工具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9618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良的工具盒结构,它包括互为枢支连接的箱盖与箱盒,箱盒中设置有多个可活动的工具层,工具层中设置有多个用于安置工具的容置槽,活动工具层通过枢支连接转动使得形成可取拿工具的容置槽处于向外表露之状态,箱盒两侧内壁设置有多个相互对称的枢支轴,可活动的工具层设置为长条形的并具有空心的又近似于“*”形的封闭断面,其纵向两端面各设置一枢支孔,枢支轴与枢支孔相枢支连接,可活动的工具层的纵向两端面上又各设置一枢支轴,多个可活动的工具层的两端面上的枢支轴各枢支连接一可同时摆动多个活动的工具层的连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毋需打开盒箱全部工具均完整地展现在眼前,能快速寻找与拿取所需用的工具,有助于实现高效率的生产节奏。(*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具箱,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密集放置各式各样工具、且工具安置状态具有垂直转动功能的一种改良的工具盒结构。它适用于模具业、小型五金制造与维修业以及仪表与仪器制造中使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各式各样的工具箱其种类繁多,而且多数是将箱盖、箱盒摊开放在水平面上才能使用,这就会占据比较大的空间与面积,如果现场的空间有限,尤其是对经常外带工具维修的用户,使用十分不便。并且箱盒与箱盖展开而摊平在水平面上时,从众多的工具中选取工具的动作也会很不方便;为此,目前专利文献中也有各类可移置工具层的工具箱,如中国专利说明书98207216.3中已公开的一种“一种改良的工具盒结构”,如图4所示,它主要是在工具箱20的箱盖21上设置一可旋转的活动工具层10,所述的活动工具层10透过枢支转动作得形成封闭面12或是可取拿工具的容置槽13在外表面之状态。所述的工具箱20包含有互为枢支连接的箱盖21与箱盒25,周侧配合设置扣具来控制箱盖21与箱盒25的扣合或开启,所述的箱盖21是为一中空框体,在内壁相对活动工具层10而向内突伸一框形且与活动工具层10相当的连结框22,使其内壁恰能容纳活动工具层10的面积与厚度,又连结框22内壁的两相对侧面上设置有长形的滑槽23,并在连结框22朝向箱盒25的边面设置有具斜面241的挡块24,并且斜面241是朝向活动工具层10方向,以挡住活动工具层10,避免往箱盒方向掉落。所述的箱盖21在连结框22内侧壁设置一抵槽28以辅助定位活动工具层10。另外,所述的箱盒25可在内壁突伸一具有适当高度的凸部26,所述的凸部26是用来设置能安置工具的底置层27,所述的凸部26上可以再垫靠设置一中置层30,所述的中置层30也是用来安置工具之用,以便构成一种能多层收藏工具的结构。所述的活动工具层10主要是一长方体,并形成有一框部11,该框部的一侧面是形成平齐的封闭面12,另一侧面则形成有数个呈凹入槽状的容置槽13,于各容置槽13中用于收藏工具;所述的框部11设置一透明盖15,使其能够枢转而遮盖或开自容置槽13,所述的活动工具层10并在所述的框部11与连结框22两滑槽23相对的两侧面上各设置一枢轴14,所述的枢轴14可卡入相对的所述的滑槽23中,藉以枢装于工具箱20本体上。在组合时,只要将活动工具层10的枢轴14装入连结框22的滑槽23中,使活动工具层10装入连结框22内壁,并将中置层30放置于凸部26顶面,此时因透明盖15面向箱盒25,但透过挡块24的挡止,故不会使活动工具层10的工具往箱盒25移动。又因为活动工具层10与工具箱20之间是以枢轴14与滑槽23相互卡合,所以可以在拆除枢轴14与滑槽23之间的卡合关系后,将活动工具层10由连结框22中取下使用,让用户能携带活动工具层10外出使用,以便能更进一步提高工具箱的使用的灵活性。然而上述的98207216.3中国专利说明书中的“一种改良的工具盒结构”其结构特性仍然是以平面放置、平面定位与平面拿取为主方式,这对于从工具箱或工具层中密集放置的各式各样工具中寻找与拿取其中需用的工具是比较费时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用于密集放置各式各样工具、且工具安置状态具有垂直转动功能的寻找与拿取十分方便和灵活的一种改良的工具盒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一种改良的工具盒结构而实现的,它包括互为枢支连接的箱盖与箱盒,所述的箱盖与箱盒的一侧配置一扣具,所述的扣具用来控制箱盖与箱盒的扣合或开启,所述的箱盒中设置有多个可活动的工具层,所述的工具层中设置有多个用于安置工具的容置槽,所述的活动工具层通过枢支连接转动使得形成可取拿工具的容置槽处于向外表露之状态。所述的箱盒设置为中空框体,所述的中空框体的两侧内壁设置有多个相互对称的枢支轴,所述的可活动的工具层设置为纵向为长条形的、并具有空心的 形的封闭断面;所述的可活动的工具层的纵向两端面各设置一枢支孔,所述的枢支轴与所述的的枢支孔相枢支连接,所述的可活动的工具层的纵向两端面上并在远离所述的枢支轴的一端又各设置一联动枢支轴,所述的多个可活动的工具层的两端面上的联动枢支轴各枢支连接一可同时摆动多个所述的活动的工具层的连杆。所述的箱盒的中空框体的最下部的一对相互对称的枢支轴中,枢支连接一向上敞开的工具盒。所述的工具盒的纵向两侧面各设置一相对于所述的箱盒的两侧内壁的定位内凹面,所述的工具盒的底面设置一相对于所述的箱盒的底内壁的定位内凹面。所述的箱盒多个相互对称的枢支轴的垂直距离是按安置工具的不同长度而不同设置的。所述的箱盒的中空框体的上部固定设置一带有多个不同规格的弹性涨体的、向上外露的工具放置台。所述的箱盒的最上部设置一长腰形的手携孔。所述的与箱盒枢支连接的箱盖设置为透明盖,所述的透明盖的长度能封闭盖住全部所述的多个可活动的工具层。所述的工具盒的纵向两侧面各设置一定位柱,所述的箱盒中空框体的两侧内壁在相对于所述的定位柱的位置上各设置一定位孔所述的定位柱与所述的定位孔相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结构简单合理,使用十分方便和灵活;2.毋需打开盒箱,全部工具均完整地展现在眼前,一目了然,所以能快速寻找与拿取所需用的工具,有助于实现高效率的生产节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箱盖打开状态、工具盒与工具放置台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箱盖关闭状态、工具盒与工具放置台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箱盖打开状态、工具盒与工具放置台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至图3示出了本技术一种改良的工具盒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它包括箱盒1及其枢支连接的箱盖5,所述的箱盖与箱盒的一侧配置一扣具7,所述的扣具用来控制箱盖与箱盒的扣合或开启。所述的箱盒中设置有多个可活动的工具层2,所述的工具层中设置有多个用于安置工具26的不同规格的容置槽28,所述的容置槽28是根据所要容置的工具26的外形特点设置成配套有芯轴281的圆孔282,用于容量带孔的如砂轮等的工具类;所述的容置槽28也可设置成带凸台的圆孔283,这用于容置带芯轴的如研磨棒和占头等的工具类;所述的容置槽28也可设置成圆弧形半孔284,这用于容置片状工具类。所述的箱盒1设置为中空框体,所述的中空框体的两侧内壁11、12设置有多个相互对称的枢支轴13,所述的可活动的工具层2设置为长条形的并具有 形的空心的封闭断面21,所述的可活动的工具层2的纵向两端面各设置一枢支孔22,所述的枢支轴与所述的枢支孔13相枢支连接,所述的可活动的工具层2的纵向两端面上并在远离所述的枢支孔22的一端又各设置一枢支轴23,所述的多个可活动的工具层的两端面上的枢支轴23各枢支连接一可同时摆动多个所述的活动的工具层的联动连杆24。使用时只须用手轻轻也拨动所述的多个可活动的工具层中的任意一个活动的工具层2,即可以通过所述的联动连杆24带动全部的可活动的工具层2向外翻转;也即所述的活动工具层2通过枢支连接转动使得形成全部放置有工具的容置槽28处于向外表露之状态。所述的箱盒1的中空框体的最下部的一对相互对称的枢支轴14中,枢支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的工具盒结构,它包括互为枢支连接的箱盖与箱盒,所述的箱盖与箱盒的一侧配置一扣具,所述的扣具用来控制箱盖与箱盒的扣合或开启,所述的箱盒中设置有多个可活动的工具层,所述的工具层中设置有多个用于安置工具的容置槽,所述的活动工具层通过枢支连接转动使得形成可取拿工具的容置槽处于向外表露之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盒(1)设置为中空框体,所述的中空框体的两侧内壁(11)、(12)设置有多个相互对称的枢支轴(13),所述的可活动的工具层(2)的纵向两端面各设置一枢支孔(22),所述的枢支轴(13)与所述的箱盒上的枢支孔(22)相枢支连接,所述的可活动的工具层(2)的纵向两端面上并在远离所述的枢支孔(22)的一端又各设置一枢支轴(23),所述的多个可活动的工具层的两端面上的枢支轴(23)各枢支连接一可同时摆动多个所述的活动的工具层的连杆(2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红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保税区隆兴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